马斯克时隔七年与父亲和解,与父亲的关系影响着你的事业和金钱。

冰萍感感 2024-02-22 03:34:57

友情提醒:字数4800字,阅读约10分钟。

你和父亲的关系,影响着你的事业和金钱。

你和母亲的关系,影响着你的人际关系。

七年了,马斯克似乎原谅了父亲。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最近与父亲埃罗尔进行了七年来的第一次会面——2016,因为父亲与继女产子,愤怒的马斯克几乎断绝了与父亲的往来。

马斯克在2017年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形容自己的童年非常悲惨、糟糕、痛苦和孤独,他说父亲用各种方式虐待他,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

“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罪行,他都做过。

他可怕到让人不敢相信。他的每个罪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后来,17岁的马斯克选择去加拿大和母亲一起生活,他的父亲为此大动肝火,说他是笨蛋,不出三个月就会回来。

马斯克在接受CBS采访

斯塔尔:你原先有很多钱吗?你的家人给了你很多钱来开始这一切吗?

马斯克:没有。

斯塔尔:你在南非长大。

马斯克:是的。

斯塔尔:没错。

马斯克:我17岁的时候就自己离开了。我拿了一背包的衣服和一箱书。就这些。

斯塔尔:你的童年快乐吗?

马斯克:不,我的童年很可怕。

斯塔尔:真的吗?

马斯克:真的。

斯塔尔:为什么会这样?

马斯克:我的童年充满暴力,并不快乐。

斯塔尔:我知道你在学校受到欺凌。

马斯克:我差点被打死,如果你称之为欺凌的话。 

旁白:他还提到了父亲在情感上对他的侮辱。

马斯克:我父亲的问题很严重。

斯塔尔:好吧,所以你的童年不快乐。

马斯克:不快乐。

马斯克也曾试图改善与父亲的关系,他甚至给父亲在加州马里布买了一栋房子、几辆车和一艘船。

老马斯克住了两年就搬回南非了。

而这对父子上一次见面就是2016年在南非的开普敦,当时马斯克和他的兄弟金巴尔一起为父亲庆祝他的70岁生日。

2017年,埃罗尔与他的继女贾娜·贝祖登豪特(海德的女儿)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这让兄弟俩感到“恐惧和愤怒”。

这之后,不仅父子再未见面,马斯克还暂停了每个月给父亲的资助,金巴尔也发誓不再和父亲说话。

这对父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马斯克也不愿意多谈他的父亲,他甚至发誓,永远不让他的孩子们见他们的爷爷。

马斯克还是摆脱不了基因的力量。

钢铁侠的外壳,似乎再也盖不住马斯克的痛苦、脆弱和无助,他的“自负”正在堕入聚光灯下的暗影⋯⋯

“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马斯克有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本事,他一直在挑战现状,并且从不为自己留后路。骄傲,自负,不可一世⋯⋯

无论哪一个标签出现在马斯克的身上,都显得恰如其分,他享受着他的成功和财富带来的聚光灯。

唯有哭泣、崩溃,这样的字眼最不该出现在马斯克的身上。

曾和乔布斯共事过的索尔金认为,“马斯克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冷酷无情的人”,他的冷酷留给了工作伙伴,也留给了他的家人。

他的叔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马斯克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即使他有很多钱。

马斯克情感生活:3次婚姻、10个娃,一直在寻找和父亲的连接。

这也是认同的一种,叫“反向认同”,意思就是“你当初怎么做,我一定反着来”。

有些男孩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父亲殴打母亲,那么,在他长大后,要么潜意识认同父亲,同样无法阻止自己对妻子的暴力;要么反向认同父亲,坚决拒绝任何暴力。这都是可能的。

所以,无论是哪种,都是在与父母相似或相反方向上前行,重复或者反对着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越是无法接受父母哪些方面,越是说明我们也存在这些问题,其实是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那些方面。

我们无力改变的时候,会把枪口指向父母。

你厌恶他人,恰恰是厌恶自己。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意识中并没有故意虐待孩子,我父母在他们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不感全感、控制欲会在潜意识中起作用,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成年后的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向父母“复仇”,不过是试图让对方呆在当年自己呆过的地方,让其感受当年自己的感受。

李宗盛《新写的旧歌》,这个不善言辞的老男人,第一次如此认真的把“对父亲的心情”拿出来晾晒。

60岁的李宗盛最终选择了和解。

那些年只顾自己

虽然我的追求

他无能 也无力参与

只记得 我很着急

也许 因为这样

没能听见他微弱的嘉许

我知道 他肯定得意

只是 等不到机会

当面跟我提

细看这段歌词,不难发现,李宗盛为父亲的缺位找好了理由。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已经不重要,毕竟李宗盛的父亲已去世。

所以对他来说,追究缺失多年的责任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李宗盛最终选择了原谅。

至于为什么,这段歌词大约把原因说的很清楚了。

两个男人

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

有幸运的 成为知己

有不幸的 只能是甲乙

这是非常残忍的描述,也说出了大部分父子关系的现状,毕竟“不理解”才是生活的真相。

有一句子流传甚广:“人这一生,遇到性遇到爱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理解。”

用在李宗盛和父亲的关系里,或许也刚刚好。

李宗盛也在歌词中写到:

两个看来容易却难以入戏的角色

能有多少共鸣?

父亲永远是沉默寡言,吝于赞美的。

因为害怕自己没有出息,为了得到父亲那一声珍贵的认可,只能不停的付出、不停的努力。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声认可就像不着边际的海岸线,越是努力离的越远。

佛曰人生八苦,所谓“求不得”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纠结而痛苦的感受,伴随着李宗盛度过了漫长岁月,直至今日他通过这首《新写的旧歌》向自己坦白。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如果你去看一个人,原生家庭肯定会给他带来烙印和影响。

弗洛伊德有一个理论:“弑父”是每个男人挑战权威,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经过程,直指父子关系间的矛盾性。

这个言论乍一听似乎过度夸张,但大多数年轻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在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了。

这种自信与掌控感,在遇到父亲的时候,常常会顷刻瓦解。

你发现无法与父亲沟通,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有关未来选择的人生大事上有着不可化解的分歧,那种你以为自己已经拥有的自我人生掌控感和权力又回到了父亲手上,不可撼动。

这使我们和父亲之间的相处经常充满了尴尬和不适感,很难心平气和的对话,甚至还会争吵和冷战。

这种情况十分普遍,是长久存在,甚至可能贯穿人们一生的父与子难题。

在我们和父亲之间,存在着爱,也存在着对抗,而这种对抗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弑父”。

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重要的力量。”

父亲的陪伴,父爱的滋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学研究证实,一般来说,缺少父亲的陪伴,孩子更容易养成情绪变化大、易冲动、偏激的人格。

若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则会使孩子在未来发展中更易取得成就。

父亲的陪伴不仅和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父亲角色更是直接影响着男孩的性别角色形成和女孩将来的婚恋关系。

父亲,是儿女对男性的最初认识;

父亲对妈妈好不好,对家庭好不好,会成为儿女对未来爱情和家庭的期待原型。

对于女儿来说,父亲可能就是将来丈夫的样子,被爸爸宠爱的女儿,更容易在成年后形成安全型依恋,一方面她们更能够信任他人,另一方面也更自信和自尊,未来更容易进入亲密的婚姻关系。

对儿子来说,爸爸是否分担家务,是否体贴母亲的情感需要,也会影响到他们将来对待另一半的行为。

一个爱做家务的爸爸,一般也会有一个勤快能干的儿子。

然而,这些阶段都只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并不囊括所有的情况。

科比与父母,那永远也来不及的和解

2001年,科比拿到生涯第二个冠军后,抱着奖杯在更衣室哭泣。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他对于过去一年与奥尼尔和禅师斗争的宣泄。

事实上,他是为了跟他决裂的父亲。

“是为了我父亲,”科比这样说,“这一年对我来说太难受了。

我想要父亲在,我想要我父亲在。”

有一些人坚持不肯原谅父母,只是为了可以让自己继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不幸全都是父母的责任,正是因为你们当年做了什么,或者没做到什么,所以我今天才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家庭、没有好生活。

这种思维模式,与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同?只有小孩子才会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父母身上。

实际上,这些人的心理仍然被束缚在幼年时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并且坚持用不原谅的方式维护这一关系。 一旦我们明白,原谅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和心理独立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迈出了接受父母的第一步。

当然,这并不需要你专程跑到父母面前,大喊一声“我原谅你们了”,相反,你甚至都不用提及这一切。

你只是放弃了试图改变过去的想法,放弃了“我应该拥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假设,从而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和自己。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心理咨询师肖恩的出现,弥补了主角这个缺口——在他们心理辅导的一场对手戏中,肖恩坚持看着威尔的眼睛,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不是你的错。”

威尔惊讶、恐惧,甚至想逃避,积压在心里多年的情绪终于在那一刻爆发出来。

他在那一刻终于和父亲带给他的伤害和解,和那个自卑逃避的自己和解,和心灵和解。

你的父亲是什么样子?

父亲,每个人都有一位——无论你与他的关系是亲密、是平淡、甚至是对立。

你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当你想起父亲时,是否回忆起一些温暖而幸福的时光?

那个曾伤害过你的父亲

假如你从小就没有被父亲打骂、责备、伤害过的,就不用看这部分了。

恭喜你,你非常幸运又是极小概率事件中的一员,你的父亲和你的亲子关系处理太完美了!

大多数情况下的事实是,你也曾经被惩罚过,有意无意伤害过,只不过:

1.事实被你合理化了——“那是父爱的形式,教育的方式,也是为了我好,我接受!“

2.过去的情感被压抑了——“成长过程中痛苦的小事情,难免的,忘了吧,那么小心眼干嘛!“

严格来说,没谁在成长的道路上没被父亲严厉责备过,惩罚过,甚至痛打过,极端的例子还包括父亲对女儿的性侵。

在豆瓣上,居然就有一个“父母皆祸害小组“。

不论是多长还是多短。

也许现在我们现在已经淡然了,理解了,但有件事情恐怕会令你有点意外,所有那些“伤害“不会消失,甚至会作为一种“无意识/潜意识“埋藏在你的身体里,脑海里,生活里。

不管你承不承认,已经成人的我们,与我们年迈苍老的父亲之间,内心至今仍带着以往各种各样的纠缠甚至冲突。其实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摆脱儿时对父亲的依赖,达到真正独立。

然而,我们却很少发现,我们眼里那些父亲不可容忍的缺点,其实经常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中国式父子的问题之一,就是父亲很少认同儿子。

渴望儿子成才又怕儿子骄傲的父亲,擅于以打压的方式监视儿子的成长,也总想以自己的经验指导儿子的人生。

中国式父子的问题之二,是儿子总想向父亲证明自己。

渴望摆脱父亲限制和窠臼的儿子,总想竭力证明自己与父亲不同,到头来却发现,走再远的路,都也无法逃出父亲的注目。

中国式父亲的问题之三,是隐忍的中国伦理造就了隐忍的爱与痛。

中国儿子,中国父亲,中国男人的最大问题,是不擅长表达。他们惯于把情感积压心底,将深爱化作沉默。

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出路,是父亲和儿子放下各自评判的标准。

当父亲和儿子把彼此当成普通人,尝试理解对方因时代和环境,因成长和缺失,因坚持和梦想,也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和不完美的一面时,两代人的心才越来越近。

不管是父亲还是儿子,当他学会以平等而慈悲的视角看待对方时,来自血脉深处的相通和相惜,才真正在两代人间流淌。

与父亲和解的本质:

不是:向父亲妥协,遵从他的旨意

也不是:要求父亲按照自己的理想呈现他的爱

更不是:如庭外和解一般双方互相妥协算数

与父亲和解的标志是:

接纳——全然接纳自己是孩子,而父亲是给了你生命的人

包容——理解父亲的处境和有限的能力,在恰当的时机,与他的爱重逢

切断——切断幼稚的依附、遵从、依赖的关系,有亲情但不依赖

发展——发展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切的恶果和抱怨都指向父亲

我们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子女与父母和好如初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

因为内心的障碍,我们总是拖延与父母和解的决定。

这往往会让我们因为错过了机会而痛苦。

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气在父亲有生之年和他们达成和解。

0 阅读:0

冰萍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