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关系序位蝴蝶图”给出了正确的排序:
排在第一位的是丈夫和妻子的关系。
第二位的是和孩子的关系。
第三位的是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更远的是和朋友,兄妹的关系......
当一个家庭,是这样的排序的时候,就是相对健康、幸福的关系,婚姻问题、亲子问题也会少一些。
人的成长总有一个方向,从一个阶段的终点迈向下一个阶段的起点。
人的一生都在关系里,关系是人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重要支撑。
关系有远近疏离,就重要程度而言是可以排序的。
序位搞错了,成本高效益低,人活得累;
序位搞对了,成本低效益高,人轻松。
不爱自己的人,其实才是最自私、最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放弃自我后面的潜台词其实是:我把一切都给你了,你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如果他们此后的人生不够圆满,就必然会怨念丛生:
“要不是当初为你付出那么多,我会混成现在这个样子吗?”
把孩子排到伴侣、父母,甚至自己的前面,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灾难。
妈妈的身份背后你失去了什么
成为妈妈是人生重大转变事件,我们都会庆祝小天使的到来,却极少被社会提及的是父母自我的身份遗失(The loss of self identity)。
自我身份遗失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重新分配、责任和劳动的增加、自我消费的降级、社交圈范围的缩小、以及行动上的限制。
而自我身份缺失引起的焦虑抑郁、低自尊和社交恐惧,也是很大一部分妈妈产后抑郁,以及很多夫妇选择丁克的原因。
那个已经不认识的自己
很多来咨询的妈妈都说,有孩子前,我是一个严格自律能在职场上搏杀的白领精英,工作之余还会坚持运动旅游社交和学习,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小仙女。
成为妈妈后,我在职场上变得被动,不再出差,下班之后全力投入带娃陪玩,等娃睡着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处理一堆家务,几乎没有任何的个人时间,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已经忘记有多久没做过头发,没有见过朋友和闺蜜,健身的衣服也已经穿不上,彻底沦为一个邋遢无形象可言的中年大妈。
也有妈妈开玩笑说,养了一只四脚吞金兽,我才知道什么叫做贫穷,什么名牌包包和口红,还抵不过娃的两罐奶粉,甚至有妈妈连上厕所都被孩子黏着,而在咨询室里面倾诉的时间,是她们仅有的只属于自己的宝贵时刻。
看似伟大,却是双输的付出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妈妈的细心照顾,从喂奶换尿布哄睡到牵着他们的小手蹒跚学步,还要陪读陪打架玩过家家。
妈妈和幼儿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依附寄生关系,以至于当妈妈的想起满足自己的需求,也许会下意识的会有道德内疚感,甚至觉得自己是自私的。
亲子关系如果要有持续良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母亲自身的身体和情绪健康,换句话说,为孩子的需要而牺牲了妈妈的个人需求,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是双输。
牺牲个人需求
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王安石在《旬卿》中说过:“爱己者,仁之端也,可以推以爱人。”
说的是仁义这样的品质,来源于爱自己。
爱别人的前提,是先学会爱自己。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育儿。
然而现实中,很多妈妈在生了孩子以后,都一心一意扑到了孩子身上,完全忘了自己,更别提好好爱自己了。
结果就是,妈妈们不断地付出,不断地掏空自己,再将这样的匮乏感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不仅感受不到母亲的爱,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母亲进化论》一书中就提出,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不过是在“空转”。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因为一个人的牺牲感,一定会一步步掏空自己,不加节制的付出和牺牲,只会导致一个人生存空间的急剧压缩,同时对自己不负责。
而一个不爱自己,也不对自己负责的人,很快会让自己油尽灯枯,一如安陵容和她的母亲的际遇。
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
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
那么,相应地,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即便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一旦接受者真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并且会激烈地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
殊不知,付出者才是破坏关系的始作俑者。
许多许多的人,都是在为上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甚至为无关紧要的人活着,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
如果一个人不敢为自己而活,连爱自己都做不到,真的会开心吗?
一个找不到自我、常常不开心的人,他又该怎样去传递爱?
我想问一个问题,父母、伴侣、孩子,或者陌生人,他们会因为什么而爱你?
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们要先付出爱,才能得到爱。
不!
爱不是交换,更不是行乞,它是一种自发的吸引,因为你足够爱自己,所以水到渠成地被很多很多人爱。
查理卓别林写过一句诗: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
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在人的排序上,第一位的确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必须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自己第一”。
父母越说孩子排在第一,孩子越是无所适从。
倒不如坦然承认自己借着 “孩子第一” 之名,行 “自己第一” 之实。
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意识到,父母其实并不关心你和谁恋爱、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只是通过参与孩子的生活来处理自己的焦虑。
父母是可怜人,孩子更是。
孩子的可怜之处在于,无论嘴上多拒绝父母,Ta 内心仍然希望自己忠于父母的愿望、接下父母的责任、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
他们在成为父母之后,不自觉地重复用父母对待 Ta 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直到有一代人能觉醒并有力量与其抗衡。
而,父母们,你眼前的这一代人正在醒来,
你什么时候醒醒呢?
一个不会爱自己的家长,你如何教会你的孩子爱呢?
孩子理解的爱是什么?
孩子那副小肩膀有没有能力去承载你这种为之牺牲的爱呢?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私信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