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刚刚到达川陕根据地不久的毛主席收到一封秘密报告:张国焘要加害陈赓。毛主席大吃一惊,立即派出通讯员通知陈赓,命其速去毛儿盖。
此时陈赓正被张国焘软禁,他和张国焘积怨已久,知道张国焘是个睚眦必报的性格,接到通知后,便带着通讯兵连夜骑马赶往毛儿盖。
正巧,当时张国焘等人在开会,不知道陈赓离开的消息,这才让陈赓躲过一劫。
一向以人缘好、面子广而出名的陈赓,为何会交恶张国焘,甚至让张国焘想害死他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恩怨呢?
鄂豫皖肃反事件其实早在南昌起义前,陈赓就结识了张国焘。
当时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张国焘作为共产国际方面的代表,强烈反对南昌起义的发动,和其他代表多有冲突。
而当时的陈赓负责保卫会议的安全,虽然没有直接对上张国焘,但他作为武装革命的支持者,自然不被张国焘喜欢。
南昌起义后,陈赓不幸左腿负伤,辗转去了上海治疗,腿伤痊愈之后就留在了上海负责情报工作。
1931年,上海重要负责人被捕投敌,陈赓等人急忙撤离上海。同年9月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任职,开始与张国焘共事!
张国焘当时深受共产国际和王明的赏识,并委以重任,靠着这样,张国焘被空降为了鄂豫皖苏区最高领导人。
张国焘一到苏区,就开始排除异己,打压老干部。
陈赓当时同为鄂豫皖苏区的新干部,虽然不在张国焘的重点打击范围内,但看着那些被张国焘迫害的同志,他如何能够安心?因此每当张国焘有新举动的时候,他都会想尽办法的阻止他。
只是苦于“人微言轻“,张国焘又深受中央重视,陈赓的话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直到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负伤,陈赓离队潜往上海治疗。这才有机会在上海中央分局揭发了张国焘的错误!
陈赓蒙难1933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在上海的陈赓前往江西工作,不想竟在启程的前一天晚上被叛徒认出,不幸被捕。同年4月,陈赓被送上火车,押解到南京关押。
当时蒋介石还在南昌指挥作战,得知陈赓被捕后,蒋介石立即发出电报,要求当时在南京的国民党宪兵司令谷正伦 “动用一切手段让陈赓起誓归顺”。并说,面对陈赓要使用 “攻其心者 ,摧其心 ,败其志也 ”的攻心策略。
蒋介石的重视让谷正伦大为吃惊,当即决定亲自去火车站“接”陈赓。
接到人之后,当天上午就开始了对陈赓的“政治攻势”。可陈赓意志坚定,只是不断用戏谑的口吻讥讽他们,谷正伦恼羞成怒,却又无计可施,便找了几个陈赓的旧识,以期能通过打感情牌“攻克”陈赓。但感情怎么会影响陈赓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呢,结果可想而知。
除了笼络之外,诸多昔日的黄埔师生还联名上书,请蒋介石特赦陈赓,宋庆龄也亲自面见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顾念旧情,网开一面。并且陈赓早年救过蒋介石,这在“黄埔系”将领中广为流传,蒋介石也不好对昔日的救命恩人下手。
不久之后,陈赓就在众多人的营救下离开了监狱。
后经辗转,陈赓来到江西,任红军第1步兵学校校长。长征开始后,又任干部团团长,负责总部安全,接受总部的直接指挥。
红军干部团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将董必武、徐特立等老同志交由干部团照顾,并特意嘱咐陈赓,一定要保护好,出了问题唯你陈赓是问。陈赓满口答应。
所以,干部团不仅仅担任总部的保卫工作,还需要照顾一众老同志。不到十万火急的时刻,中央是绝不会动用这支部队的!
1935年1月,长征部队决定从赤水北上,不料在土城突遇郭勋祺部队,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战斗陷入困境,毛主席急令干部团参战。
陈赓临危受命,率领干部团展开了英勇反击,直逼郭勋祺指挥部而去。毛主席高兴的称赞到:“陈赓行啊,可以当军长了。”
郭勋祺眼见防守不住,急忙调令回援。这才让干部团败下阵来。
这是干部团第一次参加重大战役,就遭遇了川军的王牌部队,干部团也伤亡惨重。为此干部团政委特意向毛主席反映:“ 干部团的学员都是连排以上的干部, 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 这样使用代价太大了 。”
毛主席也非常惋惜:“是啊,这样不行啊,以后要注意哩。”
四渡赤水之后,敌军被毛主席耍的晕头转向,致使金沙江两岸兵力空虚。毛、周等人立即作出决定:“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 转入川西消灭敌 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
1935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抢占龙街渡,红三军团抢占洪门渡,命令陈赓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口。
周恩来和刘伯承亲自赶到干部团驻地,详细地部署了渡江计划。陈赓意识到,这次行动,事关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
为了争取时间,出敌不意,干部团派出先遣营伪装成国民党军,两天一夜急行军直扑渡口,恰巧堵住了传送烧船命令的国民党军官!
拿下渡口后,陈赓向军委上报喜讯,却得知其他两个渡口的船都被烧毁。眼下红军几万人,只能改变计划,全部从干部团拿下的皎平渡口渡江北上。
为了大军能安全渡江,陈赓在对岸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指挥战士迅速渡江,抢占北岸的滩头阵地。在经过激战之后,成功拿下渡口以北四十里的通安州,保障了数万红军的安全渡江。
此役的全胜, 使红军跳出了敌军几十万人的包围圈,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干部团功不可没,中央军委特地给予他们全军通令嘉奖。
1935年6月,陈赓所在的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当时的张国焘依然是红四方面军一把手,这对“昔日战友”又见面了。
陈赓脱险“两河口会议”之后,张国焘自认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想要乘机夺权,便私下找了很多人意图拉拢。其中就有陈赓!
但此时,张国焘本性难改,仍旧在暴力排除异己,陈赓无法苟同,自然就委婉的拒绝了。
然而,在这之后中央派往红四军的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和针对,其中刚直正义的陈赓,首当其冲。
一天晚上,陈赓得到消息,张国焘要对其下手,毛主席也收到消息,便急忙将陈赓调回自己身边,并愤恨的说:“看他张国焘敢不敢来这杀人。”
就这样,陈赓才躲过了张国焘的毒手。
之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陈赓部队屡立奇功。建国后的援越抗法、抗美援朝,陈赓皆有参与。
从朝鲜回来后更是被毛主席钦点,创办哈军工,就是如今哈工程的前身。
直到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猝然离世,只留下一本没写完的《作战经验总结》。
结语陈赓将军生于国难之际,去时国泰民安。他的奇闻轶事流传很广,世人皆乐津于他的幽默和好运,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他对人民和革命事业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