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旅,生死新藏线(八)

德哥讲史 2024-03-15 03:09:28

经过几天的艰苦工作,在刘佰新雷红明和大家的帮助下,张小军的变速箱终于修好了,车队其他车辆也检修完毕。大家在三十里营房休整了四天,好吃好喝好睡的适应了高原环境,也彻底恢复了体力。经过大家商议之后认为退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团结一致,咬着牙坚持向阿里前行。

(‬车‬队‬行‬驶‬在新‬藏线上)‬

从天水出发到现在,大家开始佩服一个人,就是车队里维一的女姓,刘小红的新婚妻子。小刘的妻子刚开始还有些拘谨不太说话,几天以后和车队的师傅们熟悉了,也爱说笑了。车队到叶城后分成两派,小刘刚开始没有表态持观望态度。小刘妻子了解情况后坚决支持继续前行,表示即然接了这个活,就应该至始至终,不能半途放弃,并鼓励小刘继续前行。

到达三十里营房,小胖因病住院治疗,小刘知道前行艰难,让妻子返回叶城,小刘妻子当着大家的面说:我知道前面艰险,我要陪着你一起去走,去闯。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我们是一家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这一席话讲出来,把小刘感动的都要哭了。

(‬天水‬车‬队‬行‬驶‬在高‬原‬戈‬壁之‬上‬)‬

10月22日一早,天水车队从三十里营房出发,继续向阿里前进。小胖因病留在三十里营房,等姐夫范‬科‬娃‬从阿里回来。车队沿喀拉喀什河而上,进入南北两山之间的一片宽阔的高原戈壁。

喀拉喀什河是南疆一条重要的河流,因为河里有山中冲刷下来的玉石,所以叫墨玉河。喀拉喀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开拉斯山冰川沼泽湿湖泊湿地,是和田地区的第二大河流。喀拉喀什河是典型的高山融雪补给型河流。从冰川河源到大红柳滩,河道基本上是由南向北穿行于喀喇昆仑山,南屏雪山和谷顶山之间,山体相对狭小,山脊海拔一般高于6000米。本来东流的咯拉喀拉河在俘虏沟突然北出山口,然后西流出新藏公路大红柳滩,康西瓦,直到三十里营房,在赛图拉哨所附近再次转向东方径流,经于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汇入塔里木河。

车队行驶在高原戈壁上,两侧的高山早巳被白雪覆盖。这片戈壁平均海拨在4200米左右,看不见一点点绿色,只有道路右侧的喀拉喀什河泛起一线银色的光泽。车队在起伏不定的戈壁荒漠中行驶两个多小时,来到了新藏线上又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康西瓦。

(‬这个牌子是后来立‬的,‬2000年‬的时候还‬没‬有‬)‬

康西瓦戈壁海拔4280米,距离最近的叶城有四百多公里,距三十里营房八十公里,这里有一座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在这座烈士陵园里埋葬着近百位烈士,他们是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1965年5月,新疆军地拨出专款,在康西瓦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并为烈士们立起墓碑,正式命名为“康西瓦烈士陵园”。这些烈士长眠在这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化作了共和国西部边关的巍巍山脉。

天水车队的车都停了下来,车队里的老孙师傅、刘佰新、雷红明都曾经在部队服役,其中刘佰新和老孙就在新疆当兵,早就听说新藏线上有一座著名的烈士陵园,只是苦与没有机会,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

(‬康‬西‬瓦‬烈‬士士‬陵‬园‬全‬貌‬)‬

2000年的时候康西瓦烈士陵园规模还很小,围墙是用河滩里的鹅卵石围起的,非常简陋。烈士陵园距公路还有几百米远,一路小上坡,因为高原缺氧走几步就喘粗气,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下。车队里几个曾经的军人来到陵园纪念碑前,他们默默站立鞠躬敬礼,又到碑后的烈士墓前点燃了几支烟放在碑上,又对着烈士墓敬了几个军礼。

(‬康‬西‬瓦‬烈‬士‬陵园烈‬士‬墓‬地‬)‬

1962年的冬季,这些为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年轻军人,是你们用青春生命为我们换来50多年的和平!是你们的鲜血染红了昆仑血色黄昏!老孙师傅、刘佰新、雷红明这些曾经的军人虽然没有赶上那场战争,但是今天站在烈士墓前,心情真的是难以释怀。悲情与悲壮,遥远与荒凉,祭奠人的泪水滴在甘枯的戈壁上,在昆仑炽热的阳光中化为彩虹。三个曾经的军人望着烈士在雪山戈壁上的墓地,仰天长叹。烈士们舍身为国视死如归,雪山冰河馬裹尸还,是何等激情壮烈。三人擦干眼泪,最后向烈士们致敬,没有说一句话,在山风呼啸中转身离去。

(‬这块‬牌子也是后来才‬有‬的‬)‬

车队继续前行,高原荒凉无比,山谷中冷风嗖嗖。在前方公路的一个转弯处出现了一片残砖烂瓦。一排排倒塌的房屋,房屋墙上还残留有那个时代的标语口号,青砖门柱依旧挺立,但早已物是人非。这片残骸之地赫赫有名,它是当年中印之战的西线指挥部,对外称为:康西瓦前线指挥部。

(‬1962年‬中‬印‬之‬战‬西‬线‬前‬指‬遗‬址‬ )‬

在这里,南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担任西线总指挥,1962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南疆军区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阿克赛钦、在班公湖、在西山口、在空喀、在昆仑山口连续拔除了印军23个据点,消灭、俘虏很多印军,收复了大片被印军非法占据的土地,打得印军狼狈不堪,几十年不敢妄动。

待续……

感谢当年的亲历者雷红明、刘佰新等提供资料及老照片。

0 阅读:0

德哥讲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