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游记在古代会成为禁书,你看它把里面的国王写的多坏

悲欢离合三味评 2024-07-12 08:29:02

为何《西游记》在古代会成为禁书,别的不说,全书中的国王就没一个好人,唯一的好国王却是个妖怪。

唐王杀兄逼父,不仁不孝;

宝象国国王残忍昏聩,为了寻找百花羞不知杀了多少宫女和大臣,最后还听信妖怪之言,以为唐僧是妖怪;

车迟国国王只因和尚求雨不力,就将所有僧人罚做苦力;

女儿国国王看似端庄,实则是色中饿鬼,见了唐僧就“淫情汲汲,爱欲恣恣”,逼着老唐跟她成亲;

祭赛国国王既财迷又昏庸,舍利子丢失,他却抓着金光寺的和尚撒气;

朱紫国国王既无情又胆小,不但将王后推给了金毛吼,还被妖怪吓得消化不良,一个粽子在肚子里堵了三年;

比丘国国王好色成性,被妖怪掏空了身体,为了长生居然要用1111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

灭法国国王更狠,只因和尚讽刺他几句,他就发誓要杀够一万名僧人,最终杀害了9996人;

天竺国国王是个糊涂虫,连自己女儿是妖怪都不知道,甚至还逼着唐僧与妖怪成亲;

全书之中,唯一一个好国王,就是变成乌鸡国国王的狮子精。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有疑问,这个狮子精将真国王扔进井里,抢了人家王位,怎么还说他好呢?

其实,好与坏,往往都是对比出来的,老郭有句话说的好“不是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全靠同行们的衬托”。之所以说妖怪国王好,也是对比真国王得出的结论。

唐僧在宝林寺,念经念到失眠,然后就碰到鬼了,就是被妖怪扔到井里的真乌鸡国王。他对唐僧说“离此40里远近,有座城池,便是兴基之处,不瞒师父说,便是朕当时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

从这句话中可知,乌鸡国是个刚创建的国家,这个国王正是开国之君。但奇怪的是,他登基不久,就遇上大旱,导致“草子不生,民皆饥死”。

开国没多久就大旱,这正应了古人“天人感应”之说,天降异象必然是君王无道。为了求雨,国王说自己“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结果三年后,干旱更严重了。

那么他说的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因为很快就被王后啪啪打脸了。

后文中,王后说“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三年之前正是干旱最严重之时,国王却只顾躺在王后的温柔乡中,可见他并没搞什么斋戒祈祷。

而乌鸡国之所以还能存在,全靠一个道士求来了雨,拯救了开国不久便濒临灭亡的乌鸡国。这个道士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精。国王从此与道士八拜为交,同寝同食。两年后,道士趁机将国王推入井中,自己变化成国王的模样坐起了江山。

原本以为,乌鸡国会像狮驼国那样,惨遭妖怪蹂躏。但取经团队来到乌鸡国时,原著说“街市上人物齐整,风光闹热;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太平景象真堪贺,静列多官没奏章”。不但没有半点被妖怪霍霍的迹象,反而展现出了一片国泰民安的祥和之景。

更重要的是,虽然太子不是亲生的,但妖怪对太子的教育却很上心。原著中说“这几年,太子只在金銮殿上,五凤楼中与学士讲书。”不光要求太子好好读书,射猎方面也很严格,但只是一点,不准太子与王后见面。

至于为何不让母子相见,主要是这个王后说话太没谱了。“你父王年纪高迈,有一日龙归碧海,凤返丹霄,你就传了帝位,还有什么不悦。”

瞧这话说的,意思是“你爹老了,等他死了,你就能当皇帝了,有啥不开心的?”哪有王后会这样对太子说话的,就算是普通人家,也不会因为让儿子继承家产而诅咒自己老公赶快去死吧。

太子若天天与其见面,还不一定被她教育成啥样,这对未来的储君和帝国的命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干脆别见了。

三年前的乌鸡国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三年后,从民不聊生变成了安居乐业,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妖怪。一个不沉迷酒色、严格教育接班人、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人都不算好国王的话,那什么样的国王才算好呢?

就连孙悟空在降妖时也犯了难。

因此,才会对唐僧说“拿那妖精如探囊取物一般,伸了手去就拿将转来,却也睡不着,想起来,有些难哩。”显然,悟空也觉得这妖怪不坏。

这是取经路上,猴子唯一一次陷入了道德困境。因为,这个妖怪既不残忍,也没做什么坏事,相反,在治理国家方面比真国王做的还要好,唯一的错就是把一个不称职的国王推入井中,自己冒充国王。如果把妖怪灭了,对取经团队来说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乌鸡国的百姓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会不会让他们再次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呢?

最后,还得是唐僧念书多,解除了悟空的困境。他对悟空说“妖精夺了人君位,怎么叫做理上不顺!”

这句话才是精髓所在。人与妖势不两立,就算妖怪是好国王,但他始终是妖怪。因此,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也不是好国王与坏国王的问题,而是人与妖对立的问题,是立场问题。只要对方与自己不是同一阵营,就算做的再好,也必须除之而后快,这是多么讽刺!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西游记》只是一部普通的神话小说或者儿童读物吗?

0 阅读:20

悲欢离合三味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