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1994年,将幽门螺杆菌(HP)认定为胃腺癌的Ⅰ类人类致癌物。
一些研究还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可能会引起胃淋巴瘤、胰腺癌、结直肠癌、肝胆癌,但结论尚有争议。
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就会得胃癌吗?可能会。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大约有1%今后会发展为胃癌,但全世界只有1/3-1/2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还有超过一半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不大。
1. 为什么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癌变与宿主基因、环境和致病菌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
腺癌占胃部肿瘤的90%以上,由胃黏膜经过一系列表型变化而形成,即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形成癌症。
幽门螺杆菌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这是癌症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血清学阳性与胃癌之间存在强相关。来自11个欧洲国家、美国及日本的17组人群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6倍。
2. 哪些饮食会协同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
不健康的饮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例如摄入较多的腌制食品、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过少等。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进展过程,从萎缩性胃炎到化生的癌变过程中,分泌酸的胃壁细胞减少导致胃内pH值升高。胃内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增殖,并在pH值较高时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其他含氮化合物和致癌物发生相互作用。
腌制食品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的可能性,会协同增加胃癌风险。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饮食上摄入过多的红肉、加工肉类或高亚硝酸盐食物,也同样会增加患癌风险。
维生素C可能通过清除硝酸盐和自由基来阻断这种亚硝化反应。饮食中维生素C缺乏会增加感染者增加胃癌的风险。同样,长期压力过大、饮酒等会协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胃癌的风险。
3.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多数情况下,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不需要治疗。胃黏膜萎缩进展为胃癌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有的学者认为,在青少年期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阻止癌前病变发展为胃癌。
然,在全球范围内,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之庞大,所有感染者都实施根除治疗,困难重重。而且,根除过程带来的健康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胃癌家族史的儿童是否需要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需结合该儿童的年龄、临床表现及家长的意愿,具体治疗方案可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资料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UpToData.2.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 中华儿科杂志.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