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中国话,却非中国人,19世纪末去了沙俄,想回来中国不接收

英叡谈历史 2024-01-04 06:21:0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他们说中国话,却非中国人,19世纪末去俄国,想回来中国不接收。

1992年,一个“草原丝绸之路”考察项目启动,新华社记者报道了一些东干人的消息。这些被称为“东干人”的人长着一张中国面孔、说着中国话,甚至还遵循中国习俗。

有人表示,他们祖上也是中国人,只是在19世纪去到了俄国。

那么,他们为什么去了俄国?这些人真的是中国人吗?

在视频开始之前,还请各位粉丝朋友们,点击视频右下角的关注支持下。

19世纪末,清政府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民间爆发了许多次起义活动。尤其是西北地区,起义活动呈现出空前巨大的规模。

1862年,陕西当局为了抵抗太平军,安排回民组成抗击队,但是这些回民和汉民发生了矛盾。清政府为了息事宁人,敷衍了事,甚至提出了了“汉伤回人十以一抵”。

有些极端分子大肆对付回族人,引起了当地回族人的强烈反抗,他们认清了清政府的真面目,他们在包括整个新疆的西北地区进行起义。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捻军残部、列强入侵,西北地区呈现出一种十分复杂的局势。

清政府摇摇欲坠,新世界的变化已经出现了一角缩影。然而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新疆被好几股势力分割,这里面甚至包括沙俄和阿古伯势力。

其中,白彦虎更是回民起义的代表之一。

很多人认为,白彦虎烧杀抢掠,是一个大强盗。但是这些评价并无准确的数据和史料支撑,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反对清政府的回民领袖,白彦虎定然会被清政府丑化。

很多人也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只要是农民领袖,他们一定是粗鲁、残暴的。

同时由于历史太长,很多证据无法考据,导致这个偏见越来越深。

事实上,白彦虎其人如何并未可知,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一直在反封建。封建政府一直压迫回族普通老百姓,他带着回族百姓,艰苦卓绝进行了15年的斗争。

1940年,民族史学家李维汉同志就曾经表示,白彦虎是一位百折不回的民族英雄。

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他并没有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更没有进行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

他最终选择从带着大军进入新疆,和阿古伯势力结盟。然而,这时他带领的回族人民依然像是个草台班子,很快被清政府击败了。

清政府这时内忧外患,他们看到白彦虎有击败的可能性,马上派左宗棠前去斩草除根。

1878年,白彦虎带领的起义军和清军战得十分激烈。最后他带着军队仓皇逃窜,他的哥哥也在战争中被杀死了。

为了活命,他买通了俄国人,想要越境入俄。

当时沙俄实力强劲,久久盘踞于中国东北处,只要前往俄国,他和手下就能有一线生机。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当清军追到边境时,俄国人阻止了他们入境。

之后,清政府也进行了多次的交涉,但是沙俄都拒绝了。

于是,白彦虎和他的部下就这样在沙俄居住下来了。他们就是东干族的前身,长着中国面庞、说着中国话,由于很多人是陕西那边过去的,很多人还能讲一口陕西方言。

其后,又有一些回民也陆续过去了。

然而,时过境迁,他们虽然坚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却一直信仰伊斯兰教,已经不再是中国人,而仅仅是沙俄的一个民族。

那么,沙俄为什么会收纳这么多东干人?他们有什么目的呢?

2.

东干人离开中国近百年,已经适应了俄国生活,却还在说陕西方言。

19世纪末,回民起义失败后,很多人都迁移到了沙俄境内。之后沙俄又经历了数次改朝换代,这些回民后裔又慢慢迁移到了中亚。

距离他们离开中国,已经过去了140年左右。

如今提起东干族,大家只会觉得这是中亚境内的少数民族。但是即使是“少数民族”,他们的人数也不算少,截至2013年,已经有12万左右。

这样的数量已经算很大了,根据当初沙俄的统计,他们最开始也收留了近1万多人。

要知道,国际上对于难民等因政治原因流亡的人是普遍不具备好感的。远到犹太人,近到这两年因战争离散的人。

欧美国家认为难民不好控制,出于人权考虑又必须把他们安置到难民所、供给他们吃喝。因此,这种流亡性质的人,一直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

但是沙俄却接收了这么多回民,这无疑令人惊讶。

这些回民还并非“老实”那一类,很多人都对抗过清政府,手里说不定还藏着一些武器。但是沙俄,竟然吸纳了这些起义军,这让很多人都想不通。

实际上,他们收容这些残部主要有三个目的。

其一,这些人是一种筹码。

当初沙俄侵占了清政府在东北边境的土地,关于边境争端问题一直没有个结论。虽然在很多人心目中清政府软弱不堪,可是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如果清政府真的集中兵力和沙俄对抗,就算最终惨败,沙俄也会损失不少。

要是有个方法可以让清政府不战而降、愿意把边境线让出来就好了。所以,沙俄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给清政府使绊子。

这些回民起义军残部,就是两国谈判的重要筹码。

其二,沙俄想要扶持一些反清的武装。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沙俄未必有多喜欢这些起义军,但是这些起义军反抗清政府,那沙俄就可以给与他们一些方便。

如果可以在边境扶持一批反清势力,那么如果清政府和沙俄闹矛盾,这批势力就可以启动了。

古往今来,有不少国家都这么操作。就说美国和日本吧,他们真的就是“哥俩好”吗?想必也不一定。

要知道,最开始就是美国往日本扔原子弹的,两国也打过不少仗了。

但是日本又能成为美国在太平洋的门户,成为监控中苏的棋子。所以在日本战败之后,美国还派了军队过来驻扎,扶持日本的经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竟然能经济腾飞。

其三,沙俄缺人。

他们当然不缺贵族老爷,他们缺的是底层的工人。沙俄地大物博,但是很多地方都被雪原冰层覆盖。

因此,有很多资源他们都开发不了。他们使用的很多资源都是从中亚运过来的,于是他们收纳了从中国来的回民,把他们安排在中亚。

这些人踏实肯干、勤勤恳恳,不管是伐木、还是采矿,都是沙俄最好的“工人”。

在十月革命之后,经过改朝换代的苏联给这些起义军上了户口。他们被称为东干人,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经过时间的洗礼,东干人已经在沙俄牢牢扎根。但是他们仍然思念着远方的故土,为了不忘本、不忘根,他们固守着很多原来的习俗。

在现代,中国的陕西人已经是全新的面貌了,但是留在远方的东干人的习俗似乎停滞在了清朝。

他们说着我国的西北方言,如:衙门、连手、盘缠、调唆、茶饭。很多人还精通好几门语言,不过不管他们精通多少语言,他们心里始终觉得母语最重要。

时移事变,这些东干人想要全部迁移回来基本不可能。对于他们来讲,估计也不适应回来的生活了。

那么,如今这些东干人和中国还有联系吗?中国会愿意接纳他们回国吗?

3.

他们说中国话,却非中国人,每年送几百名学生去中国高校学习。

虽然东干人已经不算是中国人,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的情结还是很重的。

从他们对中国陕西方言的感情就可以看出来,使用陕西方言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1990年,全苏东干协会上,一个东干人因为不会说陕西方言,竟然嚎啕大哭。

1882年,东干人的领袖白彦虎离开了。

他在离世之前曾经吩咐后世子孙,他表示,大清如果完蛋,你们就可以回中国去。我们的祖坟在那里,亲戚在那里,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西安城里抓一把土。

这反映出东干人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心理。同时,这样表现处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由衷向往。

他们是中国陕西文化和中亚文化结合起来的民族,“中亚文化之父”甚至有一个非常奇异的名字,亚瑟儿·十娃子。

这个中西结合的名字,体现了东干人和陕甘宁文化的密切联系。

他们结婚的年龄和我国少数民族法定结婚年龄相同,在结婚时也需要媒人,衣服也是传统的中国服装。甚至,他们和西北地区一样有“耍公婆”这个习俗。

正是因为这种中国情结,即使大部分东干人不会回中国,他们对中国也很有归属感。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东干人也成为了重要的海外华人力量。本来他们主要从事务农,在“一带一路”带动下,大量中国商人过来,他们就开始转为打工。

由于他们习俗文化相通,再加上他们很多人精通几们语言,这些东干人成为了中国商人的翻译、优秀工人、销售人员、服务员,他们一起形成经济合作关系。

还有一种东干人,他们则帮中国商人和当地政府打交道,不管是办手续、还是做担保,他们都十分熟练。

一些东干商人会来往于中国和中亚国家,他们在中国进货,然后贩卖到俄罗斯和中亚。这是东干人共同中亚和中国经济,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

由于“一带一路”的推动,东干人中兴起了一种“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中国政府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留学生名额,每年有大约几百名东干人来到我国高校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更加精通中文,更感受到了多元文明和民族之间的共享。

在中亚,东干精英还成立了东干文化协会。

以东干人为首的中国华人的推动,使得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互相理解。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大家都得到了共赢。

想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未来东干人将会出现更多的变化。

参考资料:

①论中亚东干族的方言特点.王 国 杰

②东干文化的中国情结.惠继东

③中亚华人、 互惠实践与 “一带一路” 建设.马海龙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