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佳遥
61岁“动画萌新”猛冲奥斯卡
首部作品就被提名!
这是运气好还是实力注定?
与其道听途说
不如我们一起亲眼见证!
6月8日
奥斯卡动画提名影片
《机器人之梦》
正式国内上映!
一只机器人和一只狗
没有一句台词
是怎么做到让人又哭又笑的?!
早先上映海外时
就已怒斩一波好评和眼泪!
豆瓣更是有近10万人打分9.1分
在今年奥斯卡长篇动画提名名单里
你一定也发现了这个“生面孔”
《蜘蛛侠·纵横宇宙》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疯狂元素城》
《怪物少女妮莫娜》
其他四部提名动画
几乎耳熟能详
可《机器人之梦》却闷头做大事!
踢掉了《超级马里欧大电影》
和《忍者神龟:变种人混乱》两大神作
最后不声不响地抢占提名坑位!
不仅如此
《机器人之梦》还同时荣获了
第36届欧洲电影奖
第38届西班牙戈雅奖
以及第51届安妮奖!
没台词、没特效
它怎么敢跟其他四部院线爆款争?
靠的就是
在治愈画风中不断“撒刀片”!
一个智能机器人与一只狗的羁绊
由浅入深的缘分
日日夜夜的梦中思念
再到彼此释怀、回归人海的结局......
“反套路”的叙事
图画小说般的治愈风格
柔和鲜活的配色
共同诠释了一场关于遗憾的艺术
可是在国内这部动画佳作的排片真的太少了,不少博主纷纷站出来呼吁影院排片。
今天一起和wuhu走进
这部感情丰富的动画吧!
西班牙导演动画处女作
爆冷冲进奥斯卡!
在奥斯卡长篇动画提名作品中,《机器人之梦》略显突兀。
《蜘蛛侠·纵横宇宙》曾在去年引爆全球,《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据说更是宫崎骏的“收山之作”。(谁知道呢?毕竟宫崎骏老师已经退休失败好几次了,手动加狗头)。
而其余两部作品《疯狂元素城》、《怪物少女妮莫娜》也是耳熟能详,在去年收获了空前热度。
面对这四个竞争对手,《机器人之梦》的入围显得“莫名其妙”。
也许直到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时,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这部影片。
其实《机器人之梦》并不低调!
在去年,它曾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当时就获得了广泛好评。
随后《机器人之梦》又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 Contrechamp 单元中获得最佳影片。
在去年12月的欧洲电影节上,《机器人之梦》获得了最佳动画长片奖!
而在今年,《机器人之梦》将由被独立电影巨头 Neon 担任发行商,上映美国院线。
到那时,也许我们有机会与这部可爱、有趣又透着深思的电影正式相见~
为什么《机器人之梦》的入围是轰动的?重点来了!
《机器人之梦》不仅爆冷踏进奥斯卡的门槛,还是一位西班牙导演的动画处女作!
5年 600万预算
55岁入门动画 挑战不可能
在此之前,导演巴勃罗·贝格尔(Pablo Berger) 一直投身于真人影片,而《机器人之梦》是他在55岁时进军动画的勇敢尝试。
《机器人梦想》改编自美国作家兼插画家萨拉·瓦隆 2007 年的同名图画小说。
2010年, 巴勃罗首读《机器人之梦》就被其中的剧情所吸引。
8年后,相继拍完两部电影,闲来无事的他再次拿出《机器人之梦》。
原著小说中所阐释的友谊、人际关系的脆弱,以及利用记忆克服伤痛的形式,都挑动着 巴勃罗的灵感神经。
这一次,在机遇与灵感的簇拥中,他决定用动画的形式呈现这部神作。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拍一部动画电影,在一百万年内也没有。我喜欢动画,而且我是一个超级电影迷,但我以前从未从事过动画工作。”
想法一旦在脑中生根发芽,之后便水到渠成。 巴勃罗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合作多年的制片人,获得了对方的大力支持。
而小说的原作者萨拉·瓦伦 (Sara Varon) 更是大力支持。
就在2008 年,一家大型动画工作室曾联系萨拉,希望能将《机器人之梦》制作成一部 3D 电影,但最后没有成功。
多年后在听到巴勃罗的建议后,萨拉毫不犹豫:
“我全权委托你拍摄这部电影!”
尽管在真人电影领域中获奖无数,如今初来动画领域,巴勃罗只是一位新人。
从真人电影的赛道重新回到动画新起点,对动画工作流程一窍不通的他还是勇敢接受了挑战。
最终他与自己的艺术总监一同制作了动画的背景板/故事板,并参与了大部分幕后!
《机器人之梦》幕后放送
巴勃罗之所以实战动画制作,其实是因为他在《机器人之梦》的团队组建上,遭遇了几次滑铁卢。
一开始巴勃罗本来邀请了一位故事板艺术家参与创作,但因为档期原因,这位艺术家无法进入团队。
而计划中本要加入的爱尔兰国宝级动画团队卡通沙龙,也未能进入团队。
疫情的来临又将原有计划推迟......
好在真人电影赋予巴勃罗的经验就是“故事板”。
每一次在开展创作之前,巴勃罗都会制作独属于自己的故事板,梳理好剧情,还会提前标明特有的动作、场景、演员情绪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过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的边界始终存在。不同于“绘画”,巴勃罗以前的故事板往往是一部电影的剧本终稿,不仅将剧情内容全部涵盖,还有助于他对关键处的把控。
在他的真人电影《Blancaneves》和《Abracadabra》中,每一部故事板都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故事板最终成为了巴勃罗从真人作品走向动画的桥梁,他顺利地借此过渡到动画领域,正式启动了《机器人之梦》的改编创作。
巴勃罗的几位大神挚友也纷纷加入创作,他的音乐编辑 Yuko Harami负责影片的音乐部分,剪辑师费尔南多·佛朗哥(Fernando Franco)则热心地帮着修改故事板。
巴勃罗还聘请了曾经的合作伙伴何塞·路易斯·阿格雷达(Jose Luis Ágreda)作为艺术总监。
路易斯曾经是动画《布努埃尔的神龟迷宫》的艺术总监,此外,他还创作了儿童绘本、广告以及动画角色。线条主义的抽象风格,是他的创作标志。
Jose Luis Ágreda部分作品
出色的动画导演伯努瓦·费鲁蒙(Benoît Feroumont)也来到了项目中。这位艺术家曾制作过《贝尔维尔的三胞胎》和《凯尔经的秘密》。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的漫画艺术家。
曾效力于卡通沙龙的艺术家 Maca Gil也加入了创作。这位艺术家曾在诺拉·托梅导演的作品《我爸爸的小飞龙》中担任故事板艺术家。
在《机器人之梦》中,她主要负责故事板和动态分镜等工作。
最终团队争取到600万美元的制作预算,很显然,这些预算并不充足。要知道《蜘蛛侠.纵横宇宙》的预算经费高达9000万美元。
朋友们聚在一起,先后解决了人员、投资经费、办公室租赁等难题,不知不觉中也为创作注入了默契和新意。
挑战无声影片
用色彩与线条讲述故事
《机器人之梦》作品主要用到了 Toon Boom Harmony 和 Storyboard Pro。
作品延续了同名小说的基调,无台词,并且每一帧都有着严谨的构图框架,神似漫画的投射。
巴勃罗曾经操刀过无对白影片《白雪公主斗牛记》,所以如今他对近乎“沉默”的电影十分有信心。细腻之处以及镜头的衔接,他都能从容应对。
但毋庸置疑的是,《机器人之梦》的创作更难。
在巴勃罗的真人表演作品中,他通过与演员对视来促进情绪表演,然而作为动画,《机器人之梦》并没有可以建立联系的演员。
“当我看动画时,我会看着角色的瞳孔,我需要一场真实、可信的表演,这样才能够感动观众,让观众对狗和机器人产生同理心。”
而团队中的成员大都具有漫画创作经历,也能很好地在2D质感中进行生动灵活的叙事。
观看《机器人之梦》时,台词存在感几乎为0。所以观众与电影实现通感的密匙,就是角色在当下处境的情绪表达。
机器人的满满期待、麻木、伤感、重拾希望、获得新生;
狗的信心满满、无望、放弃、坦然;
以及纽约城中所有的动物,它们均具备强烈的情感。
用情感代替语言,便意味着要用更多的镜头来完整叙事。所以《机器人之梦》的镜头数量是大多数动画电影的2-3倍!
部分前期镜头
继续滑动查看
这也意味着,前期故事板的工作量十分巨大。
巴勃罗和制片人的形象作为狗与机器人两个主角的参考。
团队深思熟虑决定在动画中还原故事发生地——20世纪八十年代的纽约。
三三两两的线条,搭配高饱和度的配色,将纽约的城市特质注入动画中。
其中,斯特兰德书店和海洋海滩等地标建筑格外具有标志性。
影片中的公寓参照了导演的第一套公寓的平面图。在这座温馨丰盈的小公寓中,一只狗、一个机器人的羁绊由此开始。
此外,团队成员针对故事发展打造了相应的配角。
电影中出现的所有“动物”(纽约人)都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或是“市井氛围组”,或是与主角产生交集的“反派人物”。
总之,他们与主角一样,有目的、有故事、有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刷电影时,不妨把注意力放在背景上,你总能发现新惊喜。
狗与机器人的滑冰情节使用了真人拍摄参考,两名专业演员完美演绎了丝滑舞步。
演员演绎&草图
最终效果
机器人的梦境转场与《绿野仙踪》有着相似之处。
《机器人之梦》也不是完全无声,音乐替代了语言,先行一步表达氛围。电影的音乐呼应了八十年代的纽约,比如 Earth, Wind & Fire 1978 年的热门歌曲“September”和 Buck Owens 的“(It's A) Monsters' Holiday”,同时加入了一些委托制作的配乐。
打破童话滤镜
从心痛、遗憾到释怀
整体看来,《机器人之梦》的色彩氛围有些神似《马男波杰克》。
网上对于这部电影的简介模棱两可:
“一只住在曼哈顿的狗狗厌倦了孤独,他决定购入高科技机器人作伴,两人在纽约街头共舞同欢,友谊日渐深厚、密不可分。某日,他们在海滩上慵懒午睡,机器人醒来后却再也无法动弹,狗狗只能带着沉痛的心情,在夏夜中被迫离开。在无尽的等待中,他们是否会再次相遇?”
《机器人之梦》不是一部平和客气的治愈动画,虽然它的画风温暖动人,但其中的角色却时刻面临着无奈的分离。
没有撕扯,没有激进,没有诀别,心痛时刻是由机器人躺在海滩上的几个梦境进而对比呈现的。
从“明天见”变成了“明年再见”,最后变成“再也不见”,动画中所有的分离,都是时光与机缘碰撞的必然。
直到最后一刻,观众都在期待狗与机器人的重逢。但导演拒绝合家欢的玛丽苏情节,而是坚定地选择将遗憾进行到底——
“在无尽的等待中,他们是否会再次相遇?”
随缘吧。
尽管辜负了角色的努力,尽管所有的观影期待都降至冰点,但我们都知道:
经历了遇见不同的伴侣,生活轨迹不再一致等际遇后,狗与机器人的下一次重逢,再也无法并肩。
100分钟的影片,三分之一讲相识,三分之一讲错过,最后三分之一,在讲释怀。
“我们注定是孤独的”VS“我们总会找到真正的朋友”,影片在这两种观点之间反复论证,最终升华了主旨:
相遇是美好的,不必执着于永远,放下心结,珍惜眼前人吧。
狗有了新的机器人,机器人也有了新的伙伴,一切似变非变。
也许在动画的二维时空,狗与机器人终会相遇。但再次相遇时,他们一定是坦然且释怀的。
相遇分别却终不得重逢,《机器人之梦》的反转直接击碎了“大团圆”结局,倒是呼应了生活中的处处“破镜难圆”,最终用温柔的形式给予心灵一次重击。
拍电影堪比“撒刀子”
他竟然如此钟爱BE美学
不只是《机器人之梦》,如今看来,打破童话成为了巴勃罗的一个作品标志。
如今61岁的他目前仅执导了三部长片,其中的两部作品《幸福的黄色电影》和《白雪公主斗牛记》令人印象深刻。
两部电影在名称上就透露出梦幻美好的童话气息,但巴勃罗偏偏就要打碎童话。
《幸福的黄色电影》率先拒绝了合家欢的结局,不禁令人唏嘘。
而又一部作品《白雪公主斗牛记》则在剧情跌宕上更加接近机器人之梦。
这部电影也因为女主角的名字而被译为《卡门》。
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经历磨难终与王子相守一生。而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人爱白雪公主。
父亲被继母推下楼梯,植物人的父亲成为赚钱工具;白雪公主成了第七个小矮人......
惊悚的现实接踵而至,童话直接变成了黑童话。当卡门以白雪公主的身份站上斗牛场时,结局注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但当我给他们看剧本时,他们脸色变了,都认为我在开玩笑。”
虽然是几年前的电影,还是能感受到超前的精神状态......
最终,《白雪公主斗牛记》荣获 10 项西班牙学院戈雅奖!成为继《艺术家》之后的又一部现代西班牙经典无声作品。
留下遗憾,拒绝圆满,巴勃罗·贝格尔在为电影制造缺口的同时,反而在迎合生活万事的阴晴圆缺。
小制作也有大舞台
它与他都值得被选择
早在《机器人之梦》在多伦多电影节点映时,原著作者萨拉·瓦隆泪流满面地抓住巴勃罗 :
“太棒了!你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但差别很大。”
他对此表示,“我真的很自豪。我很想保护故事的灵魂和主题,这也是我拍这部电影的根本原因。”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并不是大制作,也不是由主流制作公司制作的,更没有放映前的大肆宣扬。有限的条件下,团队将故事的光亮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只收到了原作者的大力认可,《机器人之梦》不知不觉地走上一个又一个舞台,用安静的力量俘获人心。
“在奥斯卡公布提名时,我和我的制片人正在巴塞罗那的一家酒店大堂观看这一消息。当我们听到'机器人之梦'时,一行人从沙发上跳起来,尖叫又尖叫,直到酒店工作人员跑过来警告我们禁止喧哗。我们跟他们说:'我们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于是他们也开始和我们一起尖叫。最后酒店经理拿出一瓶香槟,和大家一起庆祝提名。”
谈及奥斯卡之夜,巴勃罗仍旧处于激动的情绪中,即使没有获得最佳动画长片称号,但当这部“安静”的电影被看到的那一刻,一切就都值得。
我们也根本不必为它的遗憾退场抱不平,只要看完《机器人之梦》,一切就都顺理成章。
巴勃罗与《机器人之梦》都值得被选择。
而这部电影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奖,而是圆了巴勃罗重现喜欢的故事的梦想。
“这从来都不是一部儿童电影。对我来说,我的电影最重要的观众就是我自己。这听起来可能很自私或以自我为中心,但我制作的所有电影都以自己为主要目标,在我之后是与我合作的团队。”
巴勃罗曾说
“电影就像海鲜饭,
你要把所有的痴迷都放在那里”
回看《机器人之梦》以及
导演过去的三部真人影片
我们都能感知到
“放手去做”的大胆想法
这些影片没有耀眼的特效
甚至“倒退”至昔日的无声黑白电影
时常反转的情节
意想不到又意料之中的的结局
悄悄表达着一种叛逆与大胆
这也映射出巴勃罗对
当今动画电影形式的勇敢探索
而对于《机器人之梦》
在治愈中揭露伤痛
在回归本质化的绘写中
重现深奥的人际哲学
故作轻松的表达
实则掷地有声
这就是它的“值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