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646:没有强大的武备力量,战时谁去在乎诗书礼乐呢

花言大帅 2024-04-14 18:01:31

学习内容:

东、西魏交战于小关,东魏大将窦泰战死

【原文】

二年(丙辰,公元536年)

春正月辛亥,魏祀南郊,改用神元皇帝配。

甲子,东魏丞相欢自将万骑袭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矟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张琼将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以归。

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普乐刘丰,复叛降东魏,魏人围之,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东魏丞相欢发阿至罗三万骑径度灵州,绕出魏师之后,魏师退。欢帅骑迎泥及丰,拔其遗户五千以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东魏加丞相欢九锡,固让而止。

上为文帝作皇基寺以追福,命有司求良材。曲阿弘氏自湘州买巨材东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欲求媚于上,诬弘氏为劫而杀之,没其材以为寺。

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东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为大行台、并州刺史。求入邺辅朝政,丞相欢不许。丞相主簿乐安孙搴为之请,乃许之。

丁酉,以澄为尚书令,加领军、京畿大都督。魏朝虽闻其器识,犹以年少期之。既至,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引并州别驾崔暹为左丞、吏部郎,亲任之。

司马子如、高季式召孙搴剧饮,醉甚而卒。丞相欢亲临其丧。子如叩头请罪,欢曰:“卿折我右臂,为我求可代者!”子如举中书郎魏收,欢以收为主簿。收,子建之子也。

他日,欢谓季式曰:“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治文书不如我意,司徒尝称一人谨密者为谁?”季式以司徒记室广宗陈元康对,曰:“是能夜中书,快吏也。”

召之,一见,即授大丞相功曹,掌机密,迁大行台都官郎。时军国多务,元康问无不知。欢或出,临行,留元康在后,马上有所号令九十余条,元康屈指数之,尽能记忆。与功曹平原赵彦深同知机密,时人谓之陈、赵。而元康势居赵前,性又柔谨,欢甚亲之,曰:“如此人诚难得,天赐我也!”彦深名隐,以字行。

东魏丞相欢令阿至罗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以众应之。

三月戊申,丹杨陶弘景卒。弘景博学多艺能,好养生之术。仕齐为奉朝请,弃官,隐居茅山。上早与之游,及即位,恩礼甚笃,每得其书,焚香虔受。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先谘之,月中尝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将没,为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时士大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故弘景诗及之。

甲寅,东魏以华山王鸷为大司马。

魏以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夏四月乙未,以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尚书右丞考城江子四上封事,极言政治得失。五月癸卯,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戊辰,东魏高盛卒。

魏越勒肱卒。

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奔东魏,丞相泰轻骑追之,至河北千余里,不及而还。

秋七月庚子,东魏大赦。

上待魏降将贺拔胜等甚厚,胜请讨高欢,上不许。胜等思归,前荆州大都督抚宁史宁谓胜曰:“朱异言于梁主,无不从,请厚结之。”胜从之。

上许胜、宁及卢柔皆北还,亲饯之于南苑。胜怀上恩,自是见禽兽南向者皆不射之。行至襄城,东魏丞相欢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等弃舟自山路逃归,从者冻馁,道死者太半。既至长安,诣阙谢罪。

魏主执胜手歔欷曰:“乘舆播越,天也,非卿之咎。”丞相泰引卢柔为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九月壬寅,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入寇。

魏以扶风王孚为司徒,斛斯椿为太傅。

冬十月乙亥,诏大举伐东魏。东魏侯景将兵七万寇楚州,虏刺史桓和。进军淮上,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击破之,景弃辎重走。十一月己亥,罢北伐之师。

魏复改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道武皇帝为烈祖。

十二月,东魏以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壬申,东魏遣使请和,上许之。

东魏清河文宣王亶卒。

丁丑,东魏丞相欢督诸军伐魏,遣司徒高敖曹趣上洛,大都督窦泰趣潼关。

癸未,东魏以咸阳王坦为太师。

是岁,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三年(丁巳,公元537年)

春正月,上祀南郊,大赦。

东魏丞相欢军蒲坂,造三浮桥,欲渡河。魏丞相泰军广阳,谓诸将曰:“贼掎吾三面,作浮桥以示必渡,此欲缀吾军,使窦泰得西入耳。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自走矣。”

诸将皆曰:“贼在近,舍而袭远,脱有蹉跌,悔何及也!不如分兵御之。”

丞相泰曰:“欢再攻潼关,吾军不出灞上,今大举而来,谓吾亦当自守,有轻我之心,乘此袭之,何患不克?贼虽作浮桥,未能径渡,不过五日,吾取窦泰必矣!”

行台左丞苏绰、中兵参军代人达奚武亦以为然。

庚戌,丞相泰还长安,诸将意犹异同。丞相泰隐其计,以问族子直事郎中深,深曰:“窦泰,欢之骁将,今大军攻蒲坂,则欢拒守而泰救之,吾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不如选轻锐潜出小关,窦泰躁急,必来决战,欢持重未即救,我急击泰,必可擒也。擒泰则欢势自沮,回师击之,可以决胜。”

丞相泰曰:“此吾心也。”乃声言欲保陇右。

辛亥,谒魏主而潜军东出,癸丑旦,至小关。窦泰猝闻军至,自风陵渡,丞相泰出马牧泽,击窦泰,大破之,士众皆尽,窦泰自杀,传首长安。丞相欢以河冰薄,不得赴救,撤浮桥而退,仪同代人薛孤延为殿,一日斫十五刀折,乃得免。丞相泰亦引军还。

高敖曹自商山转斗而进,所向无前,遂攻上洛。郡人泉岳及弟猛略与顺阳人杜窋等谋翻城应之,洛州刺史泉企知之,杀岳及猛略。杜窋走归敖曹,敖曹以为向导而攻之。敖曹被流矢,通中者三,殒绝良久,复上马,免胄巡城。企固守旬余,二子元礼、仲遵力战拒之,仲遵伤目,不堪复战,城遂陷。

企见敖曹曰:“吾力屈,非心服也。”敖曹以杜窋为洛州刺史。敖曹创甚,曰:“恨不见季式作刺史。”丞相欢闻之,即以季式为济州刺史。

敖曹欲入蓝田关,欢使人告曰:“窦泰军没,人心恐动,宜速还,路险贼盛,拔身可也。”敖曹不忍弃众,力战,全军而还。以泉企、泉元礼自随,泉仲遵以伤重不行。企私戒二子曰:“吾余生无几,汝曹才器足以立功。勿以吾在东,遂亏臣节。”元礼于路逃还。

泉、杜虽皆为土豪,乡人轻杜而重泉。元礼、仲遵阴结豪右,袭窋,杀之,魏以元礼世袭洛州刺史。

二月丁亥,上耕藉田。

己丑,以尚书左仆射何敬容为中权将军,护军将军萧渊藻为左仆射,右仆射谢举为右光禄大夫。

魏槐里获神玺,大赦。

三月辛未,东魏迁七帝神主入新庙,大赦。

魏斛斯椿卒。

夏五月,魏以广陵王欣为太宰,贺拔胜为太师。

六月,魏以扶风王孚为太保,梁景叡为太傅,广平王赞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武川王盟为司空。

东魏丞相欢游汾阳之天池,得奇石,隐起成文曰“六王三川”。以问行台郎中阳休之,对曰:“六者,大王之字;王者,当王天下。河、洛、伊为三川,泾、渭、洛亦为三川。大王若受天命,终应奄有关、洛。”

欢曰:“世人无事常言我反,况闻此乎!慎勿妄言!”休之,固之子也。

行台郎中中山杜弼承间劝欢受禅,欢举杖击走之。

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谐来聘,以吏部郎卢元明、通直侍郎李业兴副之。谐,平之孙。元明,旭之子也。秋七月,谐等至建康,上引见,与语,应对如流。谐等出,上目送之,谓左右曰:“朕今日遇勍敌。卿辈尝言北间全无人物,此等何自而来?”

是时邺下言风流者,以谐及陇西李神儁、范阳卢元明、北海王元景、弘农杨遵彦、清河崔赡为首。神儁名挺,宝之孙。元景名昕,宪之曾孙也。皆以字行。赡,之子也。

时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夸,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每梁使至邺,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宴日,高澄常使左右觇之,一言制胜,澄为之拊掌。魏使至建康亦然。

【原文华译】

二年(公元536年)

1 春,正月九日,西魏主元宝炬在南郊祭祀天神,改由神元皇帝配享。(神元皇帝,是始祖拓跋力微。元宏在位时,以道武帝拓跋珪配享。元宝炬则再往前推到始祖拓跋力微。)

2 正月二十二日,东魏丞相高欢亲自率领骑兵一万人突袭西魏夏州,行军途中不生火煮饭,只吃干粮,四天就到了。他们把长矛捆缚成梯子,夜里攀爬城墙而入,生擒刺史斛拔俄弥突。高欢命斛拔俄弥突继续担任刺史,留都督张琼将兵镇守,迁斛拔俄弥突部落五千户归晋阳。

3 西魏灵州刺史曹泥与他的女婿、凉州刺史、普乐人刘丰生,再次叛变,投降东魏。西魏派兵围城,引水灌其城,城中房屋被淹到还剩四尺在水面上。东魏丞相高欢征发阿至罗骑兵三万人,直扑灵州,绕到西魏军队之后,西魏军撤退。高欢率骑兵迎接曹泥与刘丰生,护送他们的部众五千户而归,任命刘丰生为南汾州刺史。

4 东魏赠送丞相高欢九锡;高欢坚决辞让而止。

5 南梁皇帝萧衍为文帝(亡父萧顺之)修建皇基寺以祈福,命有司求良材。曲阿人弘氏从湘州买巨型木材东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想要求媚于皇帝,诬陷说弘氏是强盗,杀了他,没收他的木材,用来建造皇基寺。

【胡三省注】

杀无罪之人,夺取他的木材来建造寺庙以祈福,这样能祈来福吗?

6 二月四日,南梁皇帝萧衍亲耕天子籍田。

7 东魏勃海世子高澄,时年十五岁,任大行台、并州刺史,自请入邺城辅佐朝政,丞相高欢不许。丞相主簿、乐安人孙搴为他再请求,于是批准。

二月二十六日,任命高澄为尚书令,加领军、京畿大都督。东魏朝廷官员们虽然听闻他的器局和见识,但还是觉得他不过一个少年。高澄到任之后,用法严峻,雷厉风行,朝廷内外都为此感到震惊,同时肃然起敬。高澄引荐并州别驾崔暹为左丞、吏部郎,对他十分亲信和重用。

8 司马子如、高季式召孙搴喝大酒,孙搴竟然大醉而死。丞相高欢亲临其丧。司马子如叩头请罪,高欢说:“你折断了我右臂,给我找一个能替代的来!”司马子如举荐中书郎魏收,高欢任命魏收为主簿。魏收,是魏子建之子。

又一天,高欢对高季式说:“你饮杀我孙主簿,魏收处理文书,我不满意。司徒(高季式的哥哥高敖曹)曾经说起一个人很谨慎、严密,是谁?”

高季式回答说,是司徒记室、广宗人陈元康,并说:“他在黑夜里不点灯都能写字,麻利得很。”

高欢召见陈元康,一见面,即刻任命为大丞相功曹,掌管机密,又升任大行台都官郎。当时军国事务繁多,陈元康问无不知。有一次高欢外出,临行,让陈元康跟在他身后,高欢在马上口述号令九十余条,陈元康屈指细数,全部记得。陈元康与功曹、平原人赵彦深共同执掌机密,时人称之为“陈、赵”。而陈元康地位在赵彦深之上,性格又柔和谨慎,高欢非常亲信他,说:“这样的人实在难得,真是天赐我也!”赵彦深名赵隐,字彦深,平时以字行。

9 东魏丞相高欢令阿至罗出兵进逼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高欢率部众响应。

10 三月七日,南梁丹杨人陶弘景去世。陶弘景博学多才艺,好养生之术。他在南齐时任奉朝请(特准参加御前会议),后弃官,隐居茅山。萧衍当皇帝之前,就与他有交往,即位之后,对他十分礼遇,每次收到他的信,都要先焚香,再虔诚展读。萧衍屡次以手敕召他入朝做官,陶弘景不出山。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萧衍都要先咨询他意见,经常一个月要通好几封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陶弘景临死时,写诗说:“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当时士大夫竞相空谈玄理,不习武事,所以陶弘景写了这诗。

11 三月十三日,东魏任命华山王元鸷为大司马。

12 西魏任命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13 夏,四月二十五日,南梁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14 南梁尚书右丞、考城人江子四上呈密奏,极言政治得失。五月三日,皇帝萧衍下诏说:“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这几封奏章所言,尚书可以时常加以检查,对百姓有害的政策措施,应该马上向我报告!”

15 五月二十八日,东魏高盛去世。

16 西魏越勒肱去世。

17 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儿子太宰万俟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逃奔东魏,丞相宇文泰派轻骑追赶,至龙门西河以北一千余里,没有追上,只好返回。

18 秋,七月一日,东魏大赦。

19 南梁皇帝待北魏降将贺拔胜等非常优厚,贺拔胜请求讨伐高欢,皇帝不许。贺拔胜等思念家乡,想要北归,前荆州大都督、抚宁人史宁对贺拔胜说:“凡是朱异说的话,梁主没有不听从的,你要跟他好好结交。”贺拔胜听从。

皇帝批准贺拔胜、史宁及卢柔北还,亲自在南苑为他们饯行。贺拔胜感怀皇帝的恩情,从此见鸟兽向南飞或跑的,都不射击。走到襄城,东魏丞相高欢派侯景以轻骑拦截,贺拔胜等弃舟从山路逃归,跟随者又冷又饿,一大半人在路上死亡。到了长安,他们到皇宫门前谢罪。

西魏主拉着贺拔胜的手嘘唏说:“君王(元修)逃难,是天意,不是你的罪过。”丞相宇文泰引荐卢柔为从事中郎,与苏绰共同主掌机密。

20 九月四日,东魏任命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准备侵犯南梁。

21 西魏任命扶风王元孚为司徒,斛斯椿为太傅。

22 冬,十月八日,南梁皇帝萧衍下诏,大举讨伐东魏。东魏侯景将兵七万侵犯楚州,俘虏刺史桓和;进军淮河,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将他击破,侯景抛弃辎重逃走。

十一月二日,南梁撤回北伐大军。

23 西魏将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改称为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为烈祖。

24 十二月,东魏任命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25 十二月六日,东魏遣使向南梁请和,南梁皇帝批准。

26 东魏清河文宣王元亶去世。

27 十二月十一日,东魏丞相高欢督诸军讨伐西魏,派司徒高敖曹进攻上洛,大都督窦泰攻打潼关。

28 十二月十七日,东魏任命咸阳王元坦为太师。

29 本年,西魏关中发生大饥荒,人相食,死者十分之七八。

高祖武皇帝十三

大同三年(公元537年)

1 春,正月,南梁皇帝萧衍在南郊祭天,大赦。

2 东魏丞相高欢驻军于蒲坂,造三座浮桥,准备渡河。

西魏丞相宇文泰驻军于广阳,对诸将说:“敌人对我军做三面攻击,建造浮桥,以示必渡。这是想要牵制我军,让窦泰得以乘虚向西深入而已。高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其部下多是锐卒,屡战屡胜,十分骄傲,现在我们去袭击他,必定攻克。攻克窦泰,则高欢不战自走。”

诸将都说:“敌人就在眼前,如今舍近而袭远,如果有什么差失,就后悔莫及了!不如分兵抵御。”

丞相宇文泰说:“高欢两次攻打潼关,我军主力从未离开灞上,如今大举而来,他以为我们也会跟从前一样采取守势,有轻视我军之心。乘此机会袭击,何愁不能攻克?敌人虽然建造浮桥,也不能马上渡河,不过五日,我必定攻取窦泰!”

行台左丞苏绰,中兵参军、代人达奚武也同意宇文泰的看法。

正月十四日,丞相宇文泰返回长安,诸将还各有不同意见。丞相宇文泰不再谈论他的计划,问族子、直事郎中宇文深,宇文深说:“窦泰,是高欢的骁将,如今大军攻蒲坂,则高欢拒守而窦泰救援,我军表里受敌,这是危道。不如选轻锐偷渡小关,窦泰急躁,必来决战,高欢稳重,不会马上救援,我军急攻窦泰,必可将他擒获。擒了窦泰,则高欢沮丧,再回师攻他,可以决胜。”

丞相宇文泰喜悦说:“这正是我所想的!”于是声言要退守陇右。

正月十五日,宇文泰谒见西魏主元宝炬,然后引军秘密向东移动,正月十七日拂晓,抵达小关。窦泰突然听闻西魏军杀到,从风陵渡口渡河,丞相宇文泰进抵马牧泽,攻击窦泰,大获全胜,窦泰士众全部阵亡,窦泰自杀,其首级被送到长安。东魏丞相高欢因为河面冰薄,不能赴救,撤浮桥而退,仪同、代人薛孤延殿后,一日之中砍断十五把刀,才得以逃脱。西魏丞相宇文泰也引军还师。

东魏南路军高敖曹自商山辗转而行,所向无敌,于是进攻上洛。郡人泉岳与弟弟泉猛略及顺阳人杜窋等密谋翻墙出城接应,洛州刺史泉企收到消息,杀泉岳及泉猛略。杜窋逃后归附高敖曹,高敖曹以他为向导,发动攻击。高敖曹被流箭射中,洞穿三处,昏死过去良久,苏醒后再次上马,脱下头盔绕城巡查。泉企固守十余天,两个儿子泉元礼、泉仲遵力战抵抗敌人的进攻,泉仲遵眼睛受伤,不能再战,城池于是沦陷。

泉企见了高敖曹,说:“我力量用尽了,并非心服也。”

高敖曹任命杜窋为洛州刺史。高敖曹伤势很重,说:“只遗憾没能看见我弟弟高季式当上刺史。”丞相高欢听闻,即刻任命高季式为济州刺史。

高敖曹准备攻入蓝田关,高欢派人告诉他说:“窦泰全军覆没,恐怕会动摇军心,你最好迅速撤回。道路远险,敌军强盛,你自己能回来就行了。”高敖曹不忍心抛弃部众,力战,全军而还,让泉企、泉元礼跟随自己。

泉仲遵因为伤重不能行走。泉企私底下告诫两个儿子说:“我这辈子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你们的才器,足以立功。不要因为我在东魏,就亏损臣节。”

泉元礼在路上逃回。泉、杜两家虽然都是土豪,但当地乡人轻视杜家,而敬重泉家。泉元礼、泉仲遵秘密联合当地豪强,袭击杜窋,杀了他,西魏任命泉元礼世袭洛州刺史。

3 二月二十二日,南梁皇帝萧衍亲耕天子籍田。

4 二月二十四日,南梁任命尚书左仆射何敬容为中权将军,护军将军萧渊藻为左仆射,右仆射谢举为右光禄大夫。

5 西魏槐里发现神玺,大赦。

6 四月六日,东魏迁七位已故皇帝的灵位入新庙,大赦。

7 西魏太傅斛斯椿去世。

8 夏,五月,西魏任命广陵王元欣为太宰,贺拔胜为太师。

9 六月,西魏任命扶风王元孚为太保,梁景睿为太傅,广平王元赞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武川王元盟为司空。

10 东魏丞相高欢游览汾阳天池,得到一块奇石,上面隐约有文字“六王三川”。他向行台郎中阳休之询问其意,阳休之回答说:“六,是大王您的名字(高欢乳名贺六浑);王,是要统治天下。河、洛、伊为三条河流,泾、渭、洛也是三条河流。大王如果接受天命,终当尽有关、洛的大片土地。”

高欢说:“世人无事常说我要造反,何况再听了这话!你谨慎,不要妄言!”阳休之是阳固之子。行台郎中、中山人杜弼找机会劝高欢接受禅让,高欢举杖将他打走。

11 东魏派兼任散骑常侍的李谐访问南梁,以吏部郎卢元明、通直侍郎李业兴为副使。李谐是李平的孙子,卢元明是卢旭的儿子。

秋,七月,李谐等抵达建康,南梁皇帝接见,与他们谈话,他们应对如流。李谐等出门离去,皇帝目送,对左右说:“朕今日遇上劲敌。你们曾说北方全无人物,这些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时邺城风流人物,以李谐及陇西人李神俊、范阳人卢元明、北海人王元景、弘农人杨遵彦、清河人崔赡为首。李神俊名李挺,是李宝的孙子;王元景名王昕,是王宪的曾孙。他们都以表字行世。崔赡,是崔之子。

当时南、北通好,都相互炫耀人才英俊,出使访问或接待对方使节的,必定是精选出的当时最杰出的人,没有才华的人不得参与。每次南梁使者到邺城,全城都为之倾动,家庭高贵优越的子弟盛装聚集观看,礼物赠送优渥,旅馆门口简直变成集市。宴会之日,高澄常派人暗中观察,每当有妙语压倒来使,高澄为之鼓掌。东魏使者到南梁建康,也是这种盛况。

【学以致用】

这一篇,梁武帝的这句话值得思考

“朕今日遇勍敌。卿辈尝言北间全无人物,此等何自而来?”

01,领导者的信息被屏蔽

教员曾经看了17遍通鉴,相信他对此是非常在意的

组织越大,成立的时间越久,利益山头固化严重,那么领导者得到的“信息”失真度可能就会越高

身边人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就能引发领导人的情绪变化,而很多决策的背后,大部分会受到领导者个人情绪影响

比如萧衍的这句“北方全无人物”,是由身边人讲的

那么,北方真的全无人物吗,全无文化吗? 看看之前“出国征战”的陈庆之怎么说的,

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02,既看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此次中原从一国分裂成两国,有好的人才跑到南梁来了

但是南梁留不住

留不住的底层逻辑有两个,

1,目标缺失,导致自我感觉饱和,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

既然没有这个意识,所以也不关注对方究竟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2,机制缺失

机制好,人才来了不会走

比如独孤信,杨忠这一类人

就算他们要走,也会想办法留住,比如把他们的家眷接回来,东魏与西魏打的火热,他们估计也会放人

但这只是假设,南梁做不到这一步

因为,真正的英雄只会跟有大目标的领导者干事业。

不会跟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干事,何况他的组织已经利益固化,治理结构出现老态。

这种区别就跟黄埔军校出来的林元帅一样,如果在蒋那边,将军都不一定能当的了,而在这边,年纪轻轻就可以是军团长,而后成为元帅。

南梁这边过了几十年的安逸生活,不居安思危,后面就要遭殃了

就像茅山派创始人陶弘景道长诗中所写:“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

03,没有看到武备的力量

“朕今日遇勍敌...”

萧衍自己有文采,所以从文采的角度看到了对方的实力,觉得是劲敌

但是作为一国领导者,国家的核弹能力,尖端战斗力是否强盛更重要。

没有强大的武备力量保护,战时谁去在乎什么诗书礼乐呢?

这个点值得深思。

那么,换个角度思考

企业的“武备”应该是什么?护城河是什么呢?

资金?核心技术?还是领导者的危机意识?.......

0 阅读:47

花言大帅

简介:用自己的专业让相信我的人变得更好(主业是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