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西北“五虎”之一,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一条古丝绸之路,将它和东西方文明紧密相连,历史发展的今天有五十六个民族在此相融合,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元,有青铜文化、游牧文化、古城文化、尼雅文化、丝路文化、宗教文化、多民族文化、楼兰文化、高昌文化、西域文化、彩陶文化、葡萄文化、沙漠文化、边塞文化、昆仑文化、草原文化、图木舒克特产文化、和田玉文化、绸文化、纺织文化、屯垦文化、兵团文化、面文化等等。
据考古记载,距今4000年以前,新疆奇台就有了小麦栽培。最早从这里传入河西走廊,再进入中原。游牧与农耕的结合,产生了特色鲜明的面食文化。其中新疆的美食更是极具地方特色,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新疆,都为了能尝一尝新疆的美食。
在新疆,面是人们生活中的主食,地域广袤,形成了各种口味的汇集,形成了新疆独有的多“面”文化,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新疆的十大名面,超攒劲,超美味,到新疆必打卡,不要错过哦!
纳仁,新疆特色小吃,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待客美食,“纳仁”在哈萨克语中是面的意思,又称“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虽然名字听上去有些生僻,但是这并不妨碍“那仁”的美味。
“那仁”中所用的面,乃是沿袭自陕西的裤带面,讲求的就是个面宽,筋道且有嚼劲,用原汁原味的羊肉汤煮面条,煮熟捞出,平铺在空盘中,撒上新鲜的皮牙子,浇上浓郁鲜美的羊肉汤,让面饱蘸汤汁,再把带骨羊肉放在最上面,一份香喷喷的纳仁就做好了。
纳仁面好吃的关键在于面中加盐,既可以保证在拉面时,面具有柔韧性、不易断,同时又可以让面的口感更加筋道。面条加羊汤,吃着奇香无比,是新疆牧区人非常喜欢吃的一道面食,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一碗热乎乎的“那仁”可是驱寒暖胃的法宝。
新疆黄面,凉面的一种,因面色黄又被称为黄面。在新疆这种面条在凉皮摊也经常可以看到,而黄面在新疆和烤肉融在一起搭配成了一道别样的经典美食。新疆的黄面是夏季不可多得的一道风味小吃,通常在新疆的昌吉、奇台等地比较知名。烤肉的肥香热辣搭配上软糯酸辣的黄面吃着很是过瘾。烤肉的高温与麻辣油腻,凉面的冰凉与酸辣爽口,组成了百吃不厌的黄面烤肉组合。光看着就让人直咽口水。
黄面在新疆的夏季,通常可以看到它和凉皮、凉粉一起售卖,被人们称为“新疆三凉”,“三凉”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便捷,方便随吃随走,完完全全是一种快餐。在新疆女人们更喜欢对半同吃,即所谓的“对半”,也就是凉皮黄面各一半。再就是“三合一”。而男人们大多数则是黄面党,即使在冬天也能看见女人们旁若无人地蹲在街边摊子前吃三凉。通常情况下,吃三凉需搭配烤肉,才能吃出三凉的特点来。
黄面烤肉也是吃三凉的一种,黄面劲道好吃,拌着滋滋冒油的烤肉,先吃一口烤肉,再吃一口黄面,这美味只有亲自吃过的人才能懂!
大盘鸡拌面,别称大盘鸡拌皮带面,大盘鸡又称沙湾大盘鸡、辣子炒鸡。是新疆塔城沙湾市的招牌美食。大盘鸡是中国新疆十大经典名菜之一,其中大盘鸡拌面也是新疆十大拌面之一。
大盘鸡的来历,相传解放前期,一位四川来的厨师张师傅为躲避战乱,来到新疆沙湾县落户。他选择在312国道旁开了一家小馆子,主要以卖炒面和拌面为生,因口味偏差,生意时好时坏。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初,有一天,一位开长途汽车的司机来到他家的面馆吃饭,随口给张师傅说:“炒面和拌面吃着都太干,你给我现炒一份辣子鸡,多留些汤汁,再给我扯一碗宽面,我拌在一起吃”。这句话点醒了张师傅,就演变出了现在如今的大盘鸡拌皮带面,面条爽滑筋道,鸡肉麻辣滑嫩,土豆沙糯入味,面条蘸裹着酱汁,酱香味浓郁,堪称一绝,就这样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这道菜变成了响誉全国的大盘鸡拌面。
新疆人吃大盘鸡必不可少的主食便是皮带面,如果没有皮带面,那这顿大盘鸡估计吃得不够尽兴。正宗的新疆大盘鸡,拌的面条不是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抻拉出来的,劲道又有韧劲。皮带面裹着大盘鸡的酱汁,麻辣嫩滑,配上大盘鸡沙绵的土豆、鲜嫩的鸡肉,入口香浓,吃起来酣畅淋漓,那个香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曲曲儿,汉名称“馄饨”,维吾尔语称“曲曲儿”,现在生活在喀什、和田等地的维吾尔族称其为“居娃娃”,而生活在吐鲁番、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称其为“扁食”。其特点皮薄馅嫩,汤清味美,滑润可口,别具风味。
据考证,在唐朝的时候,新疆的吐鲁番人已经吃上香喷喷的馄饨(曲曲儿)了,这在考古发现中得到了证实。195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了几个馄饨,质地为小麦面,长约3厘米,宽1.9厘米,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馄饨实物。一千多年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其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曲曲跟馄饨差不多大小,但在做法和用料上却有它的独特之处。用面粉和鸡蛋和面,擀成薄片,切成方形。再把肥羊肉剁成肉米,加入大葱、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许羊肉汤制成馅。用面皮逐个包馅,对折起来,捏好边,再对折,将两边合拢,中间留的眼就是曲曲。待羊肉汤煮开时,放入包好的曲曲,可放入西红柿、木耳、菠菜、香菜等食材,根据个人的口味,也可以搭配其它的菜,简单调味,出锅撒上香菜、葱花,即可享用。曲曲配羊肉原汤风味更佳,咸香味美,鲜嫩爽滑。如果想吃酸汤曲曲,就待曲曲煮到8分熟,在锅中加入炒过的番茄酱,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加点辣子油进去,随口味而变换,随心意而添加。
在新疆,曲曲一般连汤吃,所以也叫曲曲汤饭,每年到了春季,苜蓿刚开始发芽时,人们会摘些苜蓿包苜蓿曲曲儿,也是新疆各地维吾尔族在春季经常进行的活动。苜蓿曲曲儿不仅可以供自家人食用,也可以与邻里一起制作,还可以送于亲朋好友以维系情谊。在冬季吃上一碗鲜香酸爽、面筋肉嫩的新疆特色馄饨,暖心暖胃,浑身舒坦!
新疆炒米粉,炒米粉在新疆人的心目中,是别的美食无可代替的,它的地位可以和新疆三凉(凉皮、凉面、凉粉)相提并论,也是米粉界另类的存在。
新疆炒米粉的来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乌鲁木齐有个十月拖拉机厂,厂里有两个贵州人,一个叫文忠福,另外一个叫卓芳义,因为对家乡特别的思念,又特别想吃老家的米粉,于是就结合了新疆的拌面和炒面的做法,在厂里的食堂做出来第一碗新疆炒米粉。
新疆炒米粉主料选用的是大米,经过了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多道工序,做成了像面条一样的米粉,新疆炒米粉会在猛火下爆炒,色泽红亮,粉条爽滑,吃起来非常的Q弹爽滑,回味无穷,征服了新疆当地人的味蕾,从此就有了新疆炒米粉。
新疆炒米粉又可分为牛炒和鸡炒两大类,拌粉又可分为鸡拌和牛拌,对半拌,属于新疆特有的炒米粉。新疆的炒米粉属于干炒,又干又香又辣,只有少许的汤汁,没有最辣,只有更辣,一盘炒米粉下肚,爽口又好吃,越吃越过瘾。
玲荷鸡丝面,源自新疆伊宁县巴依托海镇,始于1987年,30多年的经典味道,许多游人每次去伊宁,即使绕路,也要去品尝这碗远近闻名的玲荷鸡丝面,一碗热乎的鸡汤,就足以温暖一整个旅途。碗里的鸡肉份量十足,基本鸡的每个部位都有,鸡肉色泽鲜嫩,汤面清亮,冒着热气,飘着油花,汤里混着党参与枸杞,在保证好吃的前提下,更兼顾了健康养生。
再说鸡丝面,两个字形容:清、素,给人的感觉便是朴实无华。一口下去,就让人想到了《食神》里那个美女评审对美食赞不绝口的画面,鸡肉远比想像中的还要香、鲜、脆,撕下一块,鸡肉里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咀嚼,吞咽,美味绝妙,一口入魂!鸡汤鲜香可口,整个身心都被温暖,面筋道厚实,它有一种魔力,吃过之后让人一天的困乏顷刻间烟消云散。
玲荷鸡丝面绝对配得上新疆本土餐饮的另一“面”。将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极致的味道,看似简单,实则处处用心。手擀面、清炖鸡,山珍海味也抵不过这一碗热气腾腾的人间清汤面,简单的调味,文火的慢煨,成就了这一碗不见鸡丝只见鸡块的鸡丝面。
丁丁炒面,又称“噔噔炒面”,戏称“珍珠炒面”,是集面、肉和多种菜为一体的特色小吃。拉条子改刀切成小丁即称“丁丁”,虽然只是将拉条子改刀切成了丁,但是口感和拉条子也有些许不同,妥妥的拉条子新吃法,加入简单的配菜随手一炒,就成了新疆人爱吃的丁丁炒面,在新疆很多餐馆都非常受欢迎。
除了丁丁炒面,还有二节子炒面、干煸炒面、炒揪片等等,一大盘的丁丁炒面,配上羊肉丁或牛肉丁、红椒、青椒以及番茄汤汁的颜色,色彩艳丽。吸收了汤汁的面丁丁,口感筋道,红油亮汁,光是想想,这些美味可口的炒面,就足够让人眼馋了!
现如今的丁丁炒面在新疆餐馆非常受欢迎,更是在新疆的任何一家路边餐馆都可以吃到的风味美食。
新疆过油肉拌面,新疆人曾说过,到了新疆,不吃过油肉拌面,就等于没来过新疆。众所周知过油肉是山西第一名菜,那新疆的过油肉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新疆过油肉拌面的所用到的肉,主要是牛羊肉。其制作关键在于肉的腌制。首先把牛里脊切成均匀的薄片,再加料酒,酱油,再加入花椒粉和姜粉,加一个蛋清,淀粉、一点胡麻油,反复抓匀,腌制片刻,下锅过油,再连同一些配菜如青红椒,木耳,大白菜块等一起先过油,加番茄丁熬化,全部一起炒匀,即是新疆拌面所用的过油肉。炒好的过油肉浇在刚煮好的拉条子上,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
过油肉拌面是新疆拌面最杰出的代表。其中吐鲁番盆地西边的托克逊县、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奇台县,是新疆拌面的两张社交名片,成为当地必吃面食之一。
豆豆面,新疆汤饭和汤面的一种,又称“豆豆汤饭”,就是北方人普通在家手擀的长面条,特点是汤里的吐鲁番豆子,碗里的豆子似暗白色(有说是小白豆,有说是豇豆,还有的说是芸豆),形状有些像扁豆,也有点像黄豆,面条煮的软软的滑嫩爽口,几乎不用嚼,白豆嚼之有味,入口绵软,味道清爽,令人口舌生津。
据悉豆豆面历史上起于新疆吐鲁番的鄯善,话说当年“尕司令”马仲英率部进疆途经鄯善县时,此时恰值七月底,人困马乏,军粮短缺,命士兵四处寻粮,所筹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将瓜地旁一种结了小白豆的果实刚好成熟,便全部摘回,数量颇丰。火头军将这种豆子与手擀面一起煮,加以调味,兵将尝后赞其味道佳,暂时缓解军中粮食慌,一时军心大振,从此这种豆豆面便流传了下来。
此类豆子多半长在瓜地边,每年的6月底到7月底即成熟,因鄯善土壤、水质独特,这种白豆子做出的汤面味道最佳。再加上当地特产维吾尔花椒,使得这款面更具风味。据说现在由于吐鲁番白豆子市场需求量大,鄯善的小白豆早以无法满足当地市场所需,需要大量从甘肃嘉峪关以东进口类似这种的豆子。
豆豆面也被称为吐鲁番美食四宝,又称“火洲四宝”,(四宝分别为豆豆面、葡萄干抓饭、 盆盆肉、大盘斗鸡)。豆豆面也是“吐鲁番四宝”中唯一在吐鲁番才能吃到的特色美食。
制作豆豆面的主要过程,净锅内加入小火慢炖的羊肉汤,手擀面下入锅内煮,待面条煮熟将出锅时,加入一勺提前煮熟的豆豆及各种配料羊肉丁、西红柿丁和油白菜、菠菜、香菜等。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条就做好了,先夹一筷子绵软的面条,再嚼两口香糯的豆豆,最后再喝几口鲜爽的面汤,味道真是美极了。
新疆拉条子,拉条子,意为拉出来的条子面,在新疆一般用于拌面,所以又叫新疆拌面、拉条子拌面,起源于新疆的特色面食。在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一些国家也非常的流行。新疆有句俗语:“三天不吃拉条子,身体就要打摆子”。这说明了新疆人和拌面一刻也不能分割。拉条子是一种不用擀面、不用压面,用手轻轻一抻拉的面条,非常的爽滑劲道。制作拉条子,首选新疆当地的面粉,面筋性高,把面粉放入盆中,加点盐搅匀,再少量多次的加水,搅成面絮,经过反复揉面,反复饧面,和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切成长条,搓成粗细均匀的细条,盘到盘子中,刷一层油防干,再饧十多分钟即可拉面、煮面。新疆拌面主要选用牛羊肉、洋葱、土豆、西红柿等食材,炒出略带汤汁的菜,盖浇到拉条子上,充分拌匀,即可开吃,面筋道,汁浓郁,吃着特别攒劲。
拉条子可以说是新疆面食界的王者,无论拌过油肉,还是大盘鸡,又或者是普通素菜,都是一顿扎实攒劲的美餐之一,常吃不腻,经久耐饥,吃完浑身都是劲儿,滴几滴香醋,再来几瓣蒜,美美的一顿拌面,吃着特别过瘾!拉条子这种美食,将牛羊肉和各种蔬菜相搅拌,看似普通实则美味,看似不起眼,吃着特带劲,在新疆拉条子拌面还有很多,譬如辣皮子肉拌面、皮牙子肉拌面、番茄肉拌面、蒜薹肉拌面、毛芹菜肉拌面碎牛肉拌面、肉酱拌面等等。在大美新疆,几乎是有多少种食材,就能有多少种拉条子拌面。
新疆的十大名面你觉得怎么样?哪款是你最想吃的?新疆的面还有很多,如新疆炒面片、干煸炒面、扁豆面旗子、新疆搓鱼子、新疆揪片子、新疆肚丝拌面、新疆羊肉拉条子、新疆汤饺子、新疆凉皮、新疆面肺子、新疆碎肉拌面、新疆牛肉面、新疆汤饭、新疆炮仗子等等。赏大美新疆,吃西域美食。待你重游丝绸之路时,别忘了咥一份攒劲的新疆面!点赞关注不迷路,这里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美味,别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