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房屋养老金引发舆论地震,民众担忧的究竟是什么?

念闻天眼 2024-08-28 15:27:11

舆情概述

8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表示,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开展试点。房屋养老金相关话题迅速冲上各大平台热搜榜,臆想式论调充斥舆论场,“上海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等谣言误导民众,将房屋养老金视作加强版“房产税”。

针对种种误读,8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进行权威解读,表示房屋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组成。个人账户就是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增加个人负担。

▲截图 来自中国政府网

舆情反响

网民观点

▲微博相关话题评论

舆情观察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老旧房屋的维修和改造需求日益增加,但现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难以满足。2022年长沙自建房倒塌事件后,住建部指出要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更好解决既有房屋维修资金来源问题。此次房屋养老金再被提起,在22个城市率先开展试点的背景下,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房地产、养老金本就是当前社会“流量密码”,组合形成的威力可想而知。一时间,舆论场上遍布“本来想靠房子养老,结果却要给房子养老”等言论,叠加“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等谣言,民众反应激烈。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媒体的误读和渲染,不断刺激民众的敏感神经,“还需掏钱”的焦虑感围绕着房奴和租房群体。

对老房子的“养老问题”来说,房屋养老金是一剂良药,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意见还未形成统一。支持者认为,房屋养老金制度对保障居住条件,延长房屋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在资金来源、运作模式等方面与房地产税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甚至将带动房地产市场顺利转型。唱衰者则抱有悲观情绪,认为当前“老房”维修资金缺口明显,最终掏钱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尽管官方表态无需居民额外缴费,仍有网民不断输出“劫富济贫”等观点,臆测政策实行到最后,还是会由个人买单。

纵观汹涌的“民意”,不难看出普遍的担忧。过去开发商或物业挪用维修基金等案例,使得人们对未知的过程与结果产生质疑。在个人缴费不变的情况下,公共账户资金从何而来,资金使用效率、公平性如何保障,都是反对者讨论重点。房屋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房产,如何公平使用维修资金是政策不断探索的重心。有忧虑必有争议,不必全盘否定,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还有很多步需要走,不妨期待其成为住房安全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0 阅读:0

念闻天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