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的增大,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一些情绪上的疾病,精神分裂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疾病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巨大危害。那么精神分裂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整天大喊大叫,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情绪和言语常常不协调,比如说有人要伤害他,但他的面部表情却很开心;或者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
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经常自嘲,自我谴责,自卑,多疑,悲伤,焦虑,多嘴,反应迟钝。
精神萎靡,自述头痛头晕,失眠心烦。说话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支离破碎,或话多,或答非所问,或喜欢用自己的新词、新词,令人迷惑。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逐渐变得孤僻、懒惰,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能专心,学习成绩下降,或经常发呆,或蒙着头睡觉,衣冠不整,污秽不堪,或对着镜子大笑,自言自语。
一直在做梦。内容多么离奇荒谬,比如凭空想到有人在食物里放了毒,或者想到别人咳嗽、吐痰、挠头等。是对他们采取行动的某种“特殊信号”;有的人以为自己爱上了别人,经常纠缠对方;有的觉得自己的思想、行为、身体都被电波、仪器等等控制了。
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措施
1.动态评估风险
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根据风险评估分值,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加强病房管理工作
①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 保证病房设施的安全性,严格检查新病人入院时随身物品、家属探视后的食品、叫外卖的食品等、杜绝危险品带入病房内。
②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预防交接不清造成漏洞情况。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患者自杀前往往有一些先兆症状: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思想动态,如患者出现严重的情绪低落、罪恶感;
②失眠、早醒、沉默少语、忧郁烦躁、无明显原因拒食、卧床不起、哭泣、睡眠习惯改变、晚上多次上厕所、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人焦虑烦躁不安等;
③无特殊外界原因而突然产生过分合作,并由催促他人离开的行为,喜欢孤僻感,不愿与人沟通或参加活动;
④收集绳索或利器等行为,以上先兆表现发生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洞察力,杜绝患者单独行动。一旦出现以上反常行为,均有自杀可能。
4.观察患者睡眠状态
严密观察患者睡眠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做好交班记录。
5.掌握自杀发生的规律及时间
自杀发生的时间以18:00-6:00最多,此段时间夜深人静,又处于疲惫状态,是一天中最薄弱的时候,自杀成功率相当高。
6.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因此服药依从性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至关重要,服药依从性差是导致疾病复发、再住院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落实延续性护理,定期随访监测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动机性访谈、电话、短信智能远程医疗干预系统等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7.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
基于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所有不良反应都应积极进行管理,尤其是椎体外系或运动不良反应、代谢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加强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患者药源性焦虑或抑郁的出现,尤其是对于采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8.重视心理护理或心理干预
(1)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同情、理解、尊重病人,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表达她(他)的不良心境、自杀的冲动和想法,使内心活动外在化。如病人已有自杀计划,须详细询问病人的方法、地点、时间和获得的自杀工具,评估病人发生自杀行为可能性的大小,并对病人适时进行心理疏导,让病人明白他的自杀想法源于他的疾病,方法是错误的,希望他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克服疾病困扰。
(2)情绪管理,帮助患者掌握情绪管理模式的训练内容:①语言表达。②情景模拟。③多媒体媒介。④音乐干预。⑤放松干预。⑥个体化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控制自身情绪状态,延缓疾病进程。
9.丰富患者住院生活
丰富患者住院生活,组织集体庆祝生日等活动,并在患者生日时送上生日蛋糕,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组织患者参加工娱活动或康复训练。
温馨提示
如果患者自己怀疑或者家属担心患者可能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由医生做出评估,治疗精神分裂症越早越好。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通常由精神科医生评估后得出,在此之前,医生会排除其他精神健康障碍及药物滥用等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