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文 为 田园泥土香教育于 2016.09.27 22:15:40首发【简书】并且于修改发于2019-09-16 08:18【搜狐自媒体】今天重新修改于【头条】)
追问:黑龙江肇东16岁少女“网戒学校”毕业,缘何弑母?(下)(注 本文 田园泥土香 与 2016.09.27 22:15:40 首发 与【简书】 今天 重新修改 与 【搜狐自媒体】)
如今,孩子沉溺网络游戏这样的报道不绝于耳,每天都有发生。只要求你在百度搜索一下:“网络游戏”映入你的眼帘是【网瘾戒除机构】的招生广告,以至于让我们父母“谈网色变”,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双手颤抖,两腿抽筋;唉声叹气,骂个不停;于是众多家人精神崩溃,众多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
网络:真的使人进步、足不出户天下之事一“网”打进。
网络:又真的让人沉迷、乐不思蜀;让人“成瘾”、让人“依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使人成为天使,又可使人成为魔鬼。
“网络游戏”的引力在哪里?对于孩子到底有多大?
五、“网络游戏”的魅力在哪里?
“网络游戏”的引力在哪里?对于孩子诱惑到底有多大?
现在家长最头疼的是什么?
就是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不用心学习,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有的孩子在假期里面,如果,不让他到家里上网,那么,他就跑到网吧继续酣战撕杀,有时家里面,感觉玩的不过瘾,偷偷摸摸要去网吧。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是不好好上学,翻墙逃学也要玩游戏,没有钱就要,你不给,他今天说学校要交什么学习费,明天要交什么资料费,有时干脆饭也不吃了,把伙食费抠出来游戏。
有的孩子干脆不上学,除了吃喝拉撒睡,剩余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游戏上,玩的那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玩不亦乐乎。
有的孩子更厉害,没钱上网玩游戏,去偷、去骗。
有的孩子更牛逼,没钱玩游戏,干脆去打劫、去杀人。
“网络游戏”的引力,对于孩子到底有多大?
先看:“战斗”在网吧“前线”的网游少年,是如何埋头苦干、奋力杀敌的?
饿了:“就泡网吧的快餐面”!
渴了:“就买网吧里的饮料狂喝”!
困了:“就在网吧中的电脑前少是休息,又重上战场,杀怪杀兽”!!
网络游戏:让孩子们“夜以继日,沉迷于此,任凭亲生父母千呼万唤,头不抬、眼不眨、心不跳、目无一切、毫无知觉。”
所以,说起“网络游戏”,很多家长、老师都深恶痛绝、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因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有着太大的引力,太大的诱惑,使得一些人沉溺其中,乐不思蜀、不能自拔,以致于有的学生因此“荒废学业、灵魂扭曲、心里变态、离家出走”,有的学生更因此误入歧途,以至于让“一个个如花的青春根断叶落,过早调谢;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希望破灭,支离破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网络游戏就是制造问题孩子的罪魁祸首。
于是,“网络游戏”,成为“孩子问题与问题孩子”的“罪魁祸首”。
于是,“网络游戏”=“罪魁祸首”!!!
(招生办大厅走廊尽头的字幅:叛逆网瘾坏孩子是可以教好的。)
“网络游戏”,真的就是制造问题孩子的“罪魁祸首”吗?
1.“网络游戏”=“罪魁祸首”?我们先看一个“15岁少年,玩游戏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的新闻报道。
据2010年3月23日《河南商报》报道:“河南一个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称网游人物死后都能复活,少年为什么害怕复活?因为,他平时喜欢玩地下城与勇士(DNF)网络游戏,里面很多打打杀杀的游戏人物死后都能复活,而复活一次只需要2元钱。”(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 称网游人物死后都能复活 《河南商报》2010年3月23日)
于是,地下城游戏,成为“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的罪魁祸首。
(1)网络游戏是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的罪魁祸首吗?
网络游戏是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的罪魁祸首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看新闻报道——
报道称,孩子“因担心偷拿同学家手机被告发,自己会遭到家人的责骂,怕挨父母打,15岁的少年不惜痛下毒手,对同学的母亲砍下100余刀…当被问起‘怎么会砍薛某那么多刀’时,张嘉回答:‘害怕对方复活。’他说,自己平时喜欢玩一款网络游戏,当时用菜刀砍薛某时,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对方‘复活’”。(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 称网游人物死后都能复活《河南商报》 2010年3月23日)
我们看到没有,15岁少年,为什么砍同学母亲上百刀?
这里面,是有一定的“因与果”关系,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看下面的“因与果”关系是如何形成?如何转换?
因为,15岁少年“害怕对方复活”以后,告诉他父母,“怕挨父母打”,一句话,15岁少年怕挨。
如果,父母平时不打孩子,那么,15岁少年可能就不会砍同学母亲。
如果,孩子不玩地下城与勇士游戏,或没有地下城与勇士游戏,那么,15岁少年不可能砍同学母亲上百刀。
所以,我们不能说“网络游戏”就是“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的“罪魁祸首”。
这样的结果是否成立?
“因”≠“果”?
(2)“因”≠“果”?
“因”=“果”吗?
“因”≠“果”!
有“因”为什么不等于“果”?
因为,“因”要变成“果”,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是次要的,但是,没有这个次要条件是不行的,这个次要条件,就是我们说的“缘”,是事物生起的必要太条件。
其实,“因”要变成“果”的这个次要条件,就是我们说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
毛泽东在《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98页)
我们常常说“因缘果报”就是这个道理。
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此因对因来说称为报,就是“因缘果报”,亦简称“因果”。
那么,“因缘果”之间的关系如何?
(3)“因、缘、果”之间的关系如何?
“因缘果”之间的关系如何?
我们举例说明,如,大豆种子是“因”,土壤就是“缘”,大豆种子播种在土壤里,还有水有肥、阳光空气,才能够发芽开花结果就是“果”,否则,就没有“果”。
比如,“煤、火与燃烧”这三者之间关系,“煤是因,火是缘,燃烧就是果”,如果有了煤这个“因”,没有火这个“缘”,那么,煤就不会出现燃烧这个“果”。
再比如,“太阳能、阳光与热水”这三者之间关系,“太阳能是因,阳光是缘,热水就是果”,如果有了太阳能这个“因”,没有阳光这个“缘”,那么,就不会出现热水这个“果”。
由此可见,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与变化基本上规律是:因+缘=果。
所以,世界上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只有“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我们接着回过头来看,15岁少年“用菜刀砍同学母亲上百刀”这个案件“因、缘、果”这三者之间辩证关系。
(4)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案件“因、缘、果”三者之间辩证关系如何?
上面我们谈到“因”≠“果”,并且,“因、缘、果”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成立的,下面,我们在分析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案件“因、缘、果”三者之间辩证关系如何?
“因”:15岁少年案件的“因”,是因为怕对方复活后告诉他父母,“怕挨父母打”是“案件”的“原因”,孩子之所以“用菜刀砍同学母亲上百刀”是“怕挨父母打”,是问题发“真相”,是问题的“本质”,是问题的“主因”,是问题的主要因素,这是“问题的根源”。
“缘”:15岁少年案件的“缘”,是他玩“网络游戏”的“缘故”,游戏是“案件”的“媒介”,玩游戏是制造案件“缘”,是辅助因素的“导S火索”,是问题的“表象”,起“主导”作用,这是“问题的发现”。
“果”:15岁少年案件的“果”,是制造“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的案件,孩子砍同学母亲是问题“现象”,孩子是制造案件的“主体”,这是“问题的出现”。
所以,15岁少年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称网游人物死后都能复活,才制造出如此愚昧无知的荒唐恶性案件,看着好像“网络游戏”就是案件的“罪魁祸首”,其实,问题出现在家庭教育上,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只有“打骂”,这样的家庭教育,能不出现教育事故吗?
下面,我们看16岁少女“网戒学校”毕业弑母的“因缘果”之间的关系如何?
(5)16岁少女弑母的“因缘果”之间的关系如何?
16岁少女“网戒学校”毕业弑母的“因缘果”之间的关系如何?
“因”:制造16岁少女弑母人伦悲剧的“因”是家长:是母亲的溺爱娇惯,是父亲的脾气暴躁,是小姨的冷漠愚昧——16岁少女绑了母亲后拍下李晓梅被绑的视频和照片,发到了家人的微信群里,八天没有一个亲戚报警,没有一个亲戚上门营救,导致“李晓梅的尸体被解剖后,胃里空无一物”,而这样的亲戚却一起把女孩送到了戒网瘾学校,这种亲戚到底怎样想的?她的小姨一直考虑孩子的感受,就想让孩子自己放出来,一直在劝,孩子不听;是问题的“主因”,是问题的“真象”,这是“问题的根源”。
“缘”:制造16岁少女弑母人伦悲剧的“缘”是网瘾学校:学校教官动辄体罚打骂学生,甚至还要对着便池吃饭,成了她人生中“恐怖、自私、失格的牢笼”,是辅助因素的“导S火索”,是问题的“表象”,起“主导”作用,这是“问题的发现”。
“果”:16岁少女弑母的人伦悲剧,是制造“捆绑母亲8天8夜,4天没有让母亲吃饭,还打母亲,她的母亲被活活折磨致死”案件“果”,是问题的“现象”,16岁少女是制造案件的“主体”,这是“问题的出现”。
所以,今天的家庭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光看结果,不看过程,那么,无论如何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
那么,如何通过“因、缘、果”解决问题?
(6)如何通过“因、缘、果”三者之间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任何神童与天才根本都不存在,也就是说,“神童与天才”之所以出现,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缘、果”。
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结果,“因果”,“因”是“原因”,“果”是“结果”,世间的一切事情就是“有因有缘必有果”,“有果必有缘必有因”,也就是说“只有种善因,结善缘,才能会有善果”的结果。
如何通过“因、缘、果”解决问题?
那就是改变“因、缘、果”三者之间辩证关系。
制造案件的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如此,也是有迹可寻的“因、缘、果”,解决问题的方就是改变“因、缘、果”。
当“因”改变,“缘”改变,“果”自然会改变。
解决问题之一:就是改变“因”,改变因,其效果非常慢,不过,能够彻底根治,这叫孩子“有病”,父母“吃药”,因为“有病”孩子背后的“有病”家长,家长的“病”好了,孩子的“病”也就好了。
解决问题之二:就是改变“缘”,改变缘,其“效果有时会慢些,有时往往有药到病除之疗效”,这叫父母与孩子“有病”,共同“吃药”,
解决问题之三:就是改变“果”,改变果,其效果非常最快,比如,孩子厌学,有的父母就打孩子,上不上学?不上学,就打死你,孩子马上是说上;比如,孩子偷钱,有的父母还是打孩子,还偷不偷钱?在偷钱,就打死你,孩子马上是说不偷了;比如,孩子“网瘾”问题,有的就送杨XX的13号室电击,快的,30分钟就能够改变,慢的80分钟就能够改变,有的送“网瘾学校”,不过,这种改变是“伪装”的,是短暂的、暂时的,很可能随时随地就会变本加厉的“复发”。这叫父母“有病”,孩子“吃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因”是问题的“真象”,起“主因”作用,是问题的“本质”,是问题的“根源”。
“缘”是问题的“表象”,起“主导”作用,是问题的“媒介”,是问题的“发现”
“果”是问题的“现象”,起“主体”作用,是问题的“爆发”,是问题的“出现”。
起“主因”作用导致的“因”:有的能看见,有的“因”看不见,不能说有的“因”看不见,它就不存在,实际上,越是看不见的“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制造一切问题的根本,实际上,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父母问题在孩子身上的一个表现,特别是14岁以下的孩子产生问题,其根源基本上在父母。
起“主导”作用引发的“缘”:有些“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果”出现以后,通过认真分析,才能够找出制造“果”的“缘”。
起“主体”作用制造的“果”: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如何通过“因、缘、果”三者之间解决真正的问题?
就是寻觅制造案件“问题的根源”的看不见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
我们常常讲“打蛇打七寸”,制造问题(案件)的“因”,就是“蛇的七寸”,若不“打”,岂能真正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欲解决问题,必须“追根求源、刨根问底”,寻觅制造案件“问题的根源”!
由此可见,“网络游戏”≠“罪魁祸首”,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才是制造问题孩子的罪魁祸首。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14岁少年,在光天化日之下,居然在网吧一刀刺死他老爸!
不过,这个少年玩的游戏也是地下城与勇士,他是否“担心复活一次还要花费2元钱,只一刀刺死他父亲”?
不是!
那么,玩网游14岁少年何以一刀刺死他老爸?
2.玩网游14岁少年何以一刀刺死他老爸?那么,儿子与他的爸爸到底有多么大的仇恨?
据报道,肖福民在“网吧内看到了儿子。此时小肖已在此上网达7小时。父亲欲带其回家,小肖不肯,愤怒的肖福民遂打了他几个耳光,父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小肖用随身携带的弹簧刀捅了肖福民左胸口一刀,致其当场死亡。”(湖南14岁少年网吧弑父背后父亲管教唯一办法是暴力 2014年2月20日潇湘晨报)
孩子为什么会一刀毙父亲之命?会如此野蛮?
实际上,小阳对父亲的拔刀相向,在很多人眼中不可思议,但在他的表哥刘日东看来,血案的发生,并非毫无缘由,这却是他积压了对父亲多年怨恨的、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刘日东说,舅舅肖福民的暴脾气也是远近出了名的,经常动不动就打小阳,“连东西掉地上了都会挨顿打。”刘日东说,肖福民打小阳一般下手很重,都是手脚并用,而小阳每次挨打的时候,则是一声不吭,“从来没敢反抗过,他一直都很怕他爸爸。”(湖南14岁少年网吧弑父背后父亲管教唯一办法是暴力 2014年2月20日潇湘晨报)
刘日东回忆,肖福明平时话不多,发起脾气来很吓人,一点小事都会大发雷霆,“扫把、棍子,抓起什么就是什么,直接打上去。”
小肖的母亲吴益云回忆,肖福明打骂儿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次还将小拇指打骨折了。而父亲每一次打骂,小肖都不会反抗,只会狠狠地瞪着他的父亲。
吴益云回忆,孩子一直乖巧懂事,洗碗拖地,碰到附近的爷爷奶奶都会打招呼。(湖南14岁少年网吧杀死父亲屡遭家暴曾是模范留守儿童 2014年2月21日 京华时报)
网吧刺死父亲的14岁少年,是一个乖巧懂事留守儿童,他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手脚并用,打小阳一般下手很重,有一次还将小拇指打骨折了。”!
这是什么教育?
这是“打”孩子的教育。
打小孩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打孩子是“以暴制暴”,不仅是孩子身体的伤害,而且危害最大的孩子还会父母的教育方法欺负其他的孩子。
对于父亲野蛮的教育孩子是如何表现?
看,孩子对于父亲每一次打骂,都不会反抗,只会狠狠地瞪着他的父亲,这是什么?
这是沉默!!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今天14岁少年选择爆发……
选择爆发的对象:是他老爸!
选择爆发的方式:是一刀刺死他老爸!!
因为有时候你打孩子,孩子还会打你、打你身边的人、打其他的人,这一点是无容置疑是事实,家长务必记住这一点,这一点是无容置疑是事实。
这不,上面两位家长喜欢打孩子,打着、打着,孩子就会犯违法乱纪的天大错误,一个用刀砍别人,一个用刀刺老爸,这是血的教训。
实际上,“打”的教育是一种粗暴的、愚蠢的、野蛮的而又是无知的简单的家庭教育方式。用一种高压的,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意。他们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忘却自己曾经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小孩子,对于自己当孩子时的叛逆、逆反忘记的一干二净。
如今,“15岁少年用菜刀砍同学母亲上百刀”的案件,“14岁少年一刀刺死他老爸”的案件,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发现”孩子们制造的案件,都与玩游戏有关系,并且,我们已经找到问题的“根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杜绝以后不在发生类似问题,这是问题的重点与难点。
3.“网络游戏”的魅力在哪里?“网络游戏”的引力在哪里?
我们从下面的“为什么”中,“网络游戏”的魅力是非常大。
为什么没有生命的“网络”能替代亲人的爱?
为什么日思夜念的亲人反不如“网络游戏”?
为什么与学习毫不沾边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恋爱、网络婚姻”能成为孩子心灵归属?
为什么“逃课、厌学、说谎、追星、染发、抽烟、喝酒、打架、网游”成为“问题孩子”的代名词?
为什么“网聊、偷菜、玩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成为“问题孩子”的生活三部曲?
为什么爱得越深、管得越严,却不能唤醒我们的儿女?反而越唤越远呢?
为什么自己一天天抱大的小皇帝、小公主突然变得面目可憎、如凶神恶煞般那样厉害呢?
为什么区区一句话、一件事,就让孩子大发脾气?有多少个判逆孩子的离家出走,有的走进网吧彻夜不归,有的走上犯罪路,有的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统计过吗?谁能说得清?
他们为什么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沉迷于此,任凭生自己、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千呼万唤,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头不抬、眼不眨、目无一切、毫无反应,一条路走到黑呢?
“网络游戏”的魅力在哪里?
(1)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我没有玩过网络游戏,对于孩子玩游戏的心理过程没有亲身体验,不过,一个曾经看过我“关于医治网瘾”方面博文的博友,在一次的电话中,谈到了青少年网络游戏与网瘾的问题,他告诉我,他本人从事的工作就是网络游戏开发,他说,他不是学习心理方面的专家,是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但是,他知道网络游戏吸引孩子原因在哪里,他说,游戏开发商在开发一款游戏,总是希望能够赢得玩家的喜欢,所以很多的心理学家都在研究“玩家心理”,也就成了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问,在网络游戏里面心理学家,是从哪方面分析、研究青少年的心理?
他说,心理学家研究分析玩游戏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那么“成就感、宣泄感、快乐感、节奏感、归属感、互动感”是青少年去游戏里要找的几种感觉,所以,游戏商在制作软件时,就是通过心理学家对于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分析去开发的,并尽量满足他们内在心理需求。他能让你在游戏中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让你在游戏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你在游戏中忘却烦恼、忧愁和生活、事业、情感上的失败,让你在游戏中实现自我价值。消遣和娱乐之外,网络游戏还能挣钱。
我又问,网络游戏,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
他说,网络游戏虽然虚拟的,但是,它不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拟世界,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青少年如果成功了,紧接着就可以得到“欣赏、肯定、鼓舞和奖励”,比如孩子过关成功,系统就会发出“你很了不起,继续加油”的鼓励,就会升级或者“发钱”奖励;如果失败了,系统会说:“没有关系的,再来一次!”于是,孩子们网络游戏这种激励鱼奖励模式下,成就感、宣泄感与好奇心不断的得到满足,信心倍增,大有老子天下第一感觉,这就是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我再问,“网络游戏”的魅力在哪里?
他说,游戏的魔力,其一,玩家只要登陆就有奖励、挂机就能成长,完成任务就有收获;其二,玩家在游戏里面没有压力、没有孤独、没有猜疑,基本上,是在过着快快乐乐的神仙生活,你玩的好的话,还有很多伙伴追随你,让你有高高在上感觉;再一个,主要在于玩家不断的挑战自我,比如说,玩家打败一个对手,就能够得到一个装备,可以增加一点经验值和收益值,这样的话作为玩家,不顾一切向前冲,孩子的天性是表现、比赛与打打杀杀,可是玩家的敌人越来越多、无穷无尽,让玩家永远都有打不完的敌人,这就需要更高级的装备,同时,还需要花钱高级的装备,这样,你就需要无休无止的晋级,因此,一个网络游戏,可以让玩家玩上几年都不烦,仍意犹未尽,越玩越想玩。
我接着又问,网络游戏是怎么有互动感?
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玩家交流沟通的互动平台,这个平台上,孩子们可以结交更多的志同道合朋友,比如网络游戏“英雄联盟”隐藏互动,“魔兽世界”,你想自己玩游戏就自己玩,想互动就互动,
这位计算机方面的研究者,说得好,在网络游戏里面孩子们就是“英雄”!
可是,回到现实生活中,孩子考试90分,高高兴兴让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却说,怎么没有考100分,看某某每次考试都比你的多,还好意思说,快点给我做作业去;学习不好的孩子不要说啦,不是“笨猪”,就是“狗熊”!!
于是,孩子们,无论如何,也要回到网络游戏里面成为“天下第一”的“英雄”!
这就是孩子们“为什么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沉迷于此,任凭生自己、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千呼万唤,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头不抬、眼不眨、目无一切、毫无反应,一条路走到黑”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的家长,应该向“网络游戏”那样教育孩子,不打不骂,那该多么好?
如果,孩子成绩提高了,家长应该在精神给予“欣赏、肯定、鼓舞”。
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应该在精神给予“孩子,你很了不起,失败是成功之母,继续加油”!!
“网络游戏”真是教育家!
可是,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会这样。
家长们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需要什么?
家长们不知道为什么玩游戏?
下面是我与一个网络依赖症的孩子对话,看一看网游引力有多大?
(2)地下城与勇士游戏的吸引力在哪里?青少年的“网瘾”,说白了就是现实生活上得不到成就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才会沉迷网络,
2008年6月18日,我接触一个被父母和老师称为“差生”的,喜欢玩游戏坏孩子,这个孩子是认识,是我伙计的一个16岁孩子,当时我和他的父母约定在公园附近的一个网吧门口见面,并且嘱托他们不要跟来,让孩子一个人来就好了。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非常聪明和严谨的形象,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印象深刻。
“武老师好,我是差生王伟。我父母说你要见我是吗?”这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学生。
我很惊奇,“谁说你是“差生”的王伟?”我故意这么说。
但是更令我惊奇的是他对我的态度,他显得非常平静地说“我是差生不假,但是没有我们差生,又从何显现那些学习好的好学生?没有绿叶那显得红花的娇艳?我们不就是用来衬托别人的吗?”
我当时感到非常的惊奇,他对这个认识倒是非常的深刻,不过我只是笑笑:“在我眼里,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了。”
听了我的话,他相当的震惊,不过还是很镇定。“我爸妈请来的人都这么说、那么今天,老师你又要教我什么?实话说,我是不想让我爸妈的钱白掏才过来的。”他看了看表。“下午我还要和同学去玩游戏。”仿佛自己是一个公务缠身的领导。
“是吗?都这么说?今天你爸妈并没有和你一起来对吧?”我点点头,他的直接了当到出乎我的意外。
“嗯?”他显然没有料到我会这么说。
“打算玩什么游戏?红警?魔兽?dnf?还是cf?”我接着问。
他更加疑惑,呆呆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没有理会他,显然他在思考,我打开茶杯淡淡喝了一口水。
“不要告诉我你玩的是‘问道’。”我平静地说道,在他将要开口的一瞬间。
“切,谁玩那弱智游戏。嗯,是dnf。”他点点头。
“嗯,dnf我不会玩。我只知道‘问道’怎么玩。”我依然非常平静,但是他却尴尬起来。
“你真的会玩?”他试探地问道。显然还是不相信。
“长白天池,金,听我儿子,全力加的,唉,好长时间没玩了,听说又刷新,账号让冲洗了。”我露出一丝惆怅。
实话说,我不会玩,只是知道而已。
他脸上露出一丝不可思议,不过像是肯定了什么一样。
“叔叔竟然也会玩,不过已经不错了,实话说,以前我也是玩问道的,不过听同学说太弱智了,就不玩了。”他露出一丝少见的笑容,不知不觉间就叫我叔叔了。
“常玩电脑不好,头会痛的,肩膀也会难受,对脊椎也不好。”我揉了揉肩膀。因为我看他总是下意识地向后仰。
“嗯,的确很不好受。”他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不在拘谨。
“我们走走活动活动怎样?”我建议到。“也有利于你下午玩游戏。”这时我倒是站了起来,向旁边走去。
“嗯?”他不知所措起来,不过还是站起来跟了过来。
我们边走边聊,刚认识时的生涩,随着我们的交谈变得润滑而流畅。
“听你妈妈说,你今年高一。”
“嗯,高一。”
“考的不怎么好,花钱进去的吧。听说你并不想这样。”我从他爸爸那里听说的,他家境还算可以。同时我的眼角注意他的表情。
“我知道,他们非常想让我到那个学校,可是我不想去。”他脸上露出一丝不满。“每次都是这样,我真的不想去。”
“哦,他们也是为你好。”我点点头。
“谁要他们对我好啊!”他脸色越来越难看。
“我儿子,没有上学。”我想了想,还是开口了。
“嗯?”他显然没有从我的话语中反映过来。
“没有上学是?”他问道。
“他自己不上学,但是所学到的东西并不比学校的少。”
“你允许?”他有些不可思议。
“他自己的事情,是他的。”刚才我也在犹豫要不要提起我儿子,儿子不喜欢我在外人面前提他。
“真羡慕。”他没有表示不信,眼中流露出一丝渴望。“叔叔和叔叔的儿子,关系很好吧?”
“不算很好。”我摇了摇头。
“不算很好?”他吃惊地望着我,“要是我爸爸这样,我每天都要烧高香了。”
“也许孩子们都是这样吧。” 我不可置否。
“总的来说,你也不容易,但你总是要面对的,不管怎样,你已经到那个学校了,就要好好学习。”我接着说道。
“嗯,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他到没有否认什么。
“就是不想做?”我顺势问道。
“不是不想做,有些东西太难了。”他辩解道。“只不过没有做。....”
“dnf,听说是格斗形式的,对于键盘的操作,很难训练吧。”我知道要想打通他的思想,必须从他的“死穴”——游戏入手。
“不算太难,他摇摇头,我没学打几天就全会了”。他看上去有点得意。
“我听说学习好的学生反而对这个要差很多,你这样算是聪明的了。”我抓住时机,及时夸了他一句。
“叔叔,你错了,学习好的那些人,他们玩游戏也是很好的。”他笑了笑,显得有点腼腆。我知道他的心里也在做着小小的斗争。他的话语倒是让我吃惊不小。
“他们也玩吗?”我虽然也想到过,但是从来没肯定过。
“嗯,他们玩的很好,但是不常玩。”他有些不好意思了,从他不好意思的表情中,我看的出来,他还是有那么一点“知耻则勇”的心。
“哦,”我若有所思接着问道:“那么说你玩的很好的原因,也是孰能生巧?”
“嘿嘿,是这个样子吧。”他更加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那你可能吃苦了。”我非常用诚恳地夸奖他一句。
“嗯?”他一时间又不明所以,怔怔地望着我,显然还没有明白,我说他吃苦的原因,他一定在想:玩游戏也算是吃苦?这可是老师和家长闻之痛责的事,怎么在你这里倒成了吃苦了?
“你想想看啊,眼疼,手疼,腰痛,肩膀疼,脊椎疼,这都是因为常时间玩游戏造成的,你能坚持玩下来,玩的那么熟练,说明你是吃了一定苦头的。”我有板有眼地比划着。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来。我知道我们的畅谈该切入正题了。
“不过说起来,玩游戏,能给你带来什么?”我问道,这个倒是真心地问,也是我今天见他的主要问题。
“给我带来什么?那学习呢?”他虽然没有明白过来,但是通过刚才的聊天,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了,他倒是开始努力的反击我。
“学习,最起码,能给你带来知识,让你知道你原本不知道的东西。”
“玩游戏也能给我带来知识呀。”他狡黠地回答。
“是的,能给你带来知识,可是和学习相比呢?那个收益更大,投资更大?”
他不在做声,我知道他在思考,在考问自己。
“是兴趣所导致的吧,现在让你说你玩游戏的一二三,你也说不出来。这很正常,就是有些大人们也是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更何况你们这些孩子。”我看着他正视我的表情,没有拒绝,也不再反驳,倒是像在洗耳恭听了,我继续把我要说的话说完。
“是兴趣,人们总是会这么说,是真正的兴趣吗?其实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玩游戏,对吧?而且,在你的潜意识中,你有时并不想玩。”我停了下来,盯住他的眼睛,看他有何反应。
“我,我,嗯,是的。只是无聊。”他开始接受我的话语,并且开始承认我说的实事。
“唉!”我叹了一口气。
“无聊,什么时候现在的孩子这么无聊了?其实,那不是无聊,而是迷茫吧。”我自言自语,像是给他说,也像是给自己说。
“迷茫?”他没有回答。我也不在做声,每次说起来,我在帮助别的人,可是我发现,那对我同样是一个启示。
“学习,有用吗?”他喃喃自语。
“学习没有用的话,你怎么能玩DNF?”我淡淡笑道。
“那是玩?”他说道,不过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好像是明白了什么。
“地下城与勇士(DNF)游戏的吸引力在哪里?”我问道!
“您可能不知道,其实,DNF是一个有灵魂的游戏,那里面最重要的是有华丽技能,我们玩家都非常佩服dnf的缔造者,无论技能的名字还是技能的画面效果,都是TMD的帅了, 呵呵我只能说韩国人你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才了如果魔兽世界是画面最棒的那么我敢说dnf的技能是最华丽的,只有玩过的才会懂得,dnf不像其他游戏都是前篇一律的技能每个职业一招一式都是那么的有特点有灵魂这些都是缔造者的聪明才智,dnf各个职业那华丽的技能,他们让各个职业魅力无穷活灵活现这可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了。”
他眉飞色舞回答。
“地下城与勇士(DNF)都有哪些华丽技能?”我又问道!
“这个嘛,好说,因为DNF这款游戏是给聪明和手巧的人玩的,当然脑残手残也可以通过练习提高自己,自从玩上这款游戏,我就被游戏中的‘剑魂的猛龙断空斩、鬼泣的鬼斩、散打的鹰踏、幻影剑舞、闪电之舞、纷影连环踢、还有刺客’等,所有的技能我都感觉帅,呵呵……还有很多。”
“是吧,那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对你来说,你把这种学习当成玩了而已。”我告诉他,也希望他能更加明白。
“如果你能把学习当成玩游戏,那学习有什么难的?他一样也能叫你熟能生巧,玩出个名列前茅也是有希望的。”我淡淡一笑,装作很不经意的说道。
“呵呵,倒是可以一试。”他沉默了一会,微微一笑,说道。
既然点到了,那就适可而止,我又何必穷追下去……
这次与孩子的谈话是在最愉快的气氛下完成的,而且结束也让人非常的轻松自如,孩子居然说以后有机会和我比试游戏,看鹿死谁手?
我真是哑然失笑,我会游戏吗?我哪里会“问道”“CS”之类,今天是有备而来,提前从我儿子那里讨了点经罢了。
随后我又给孩子的父母见了面,给他们谈了一些关于孩子现在想法和心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孩子,希望他们不要总是站在家长的角色上,摆出一幅教导者的面孔,天天来说教孩子,现在的孩子是一群有个性和叛逆性很强的孩子,做为父母如果你不能成为他的朋友,和他和平共处,既便是他在表面上很听你的样子,但骨子里他们永远站在我的对立面。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孩子现在对游戏已经不再那么痴迷了,偶尔也会玩一下,但玩的时间很短很短。上星期家长会还受到老师的好评,说他的孩子是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
我告诉他,只要他相信孩子,及时注意孩子的心理,陪孩子一起成长,那么他的孩子也一定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做为家长,你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打成一片,让他觉得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可以倾心而谈的伙伴而不是有一个严厉如上司的父母,那样他才能够把心里所遭遇的困惑告诉你,在你的帮助下,使孩子走向光明的彼岸。
六、谁是中国4000万“网瘾”孩子的“救星”?网络的普及和未成年网民的剧增,让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现象从最初的特殊社会问题演变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网瘾”,在世俗的印象里,似乎泡网吧、玩网游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传说中的“网瘾”也被很多家长妖魔化看待。而“网戒机构”就借着消除“电子海洛因”之名遍地生根,其中最知名的还属山东临沂杨永信电击“网戒中心”。
杨永信曾凭借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风靡全国。
这种电刺激原理说来也简单,就是使用能让人产生恐惧的电击刺激,造成一种难以忍受的恐惧濒死体验,从而达到让人温顺的目的。
事实上,杨永信电刺激,让网瘾孩子服服帖帖,下跪,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习得性无助”实验:“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知道,那些是无用的,‘习得性无助’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百度百科】“习得性无助”)
恐惧造成的心理扭曲有多可怕?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从网戒中心出来的孩子,都经历了死亡威胁,他们的“病情好转”不过是在残酷威胁下不得不学会的伪装,不安、恐惧和愤怒始终深埋内心,让不少人发生彻底改变,陈欣然弑母无疑就是悲剧的案例之一。
中国患“网瘾”孩子有多少?
1.中国患“网瘾”孩子有多少?
回答:是4000万。
中国4000万“网瘾”孩子,这可不是我说的。
这是媒体的公开报道“有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底,我国青少年网瘾患者保守计算应该在4000万左右”。(我国网瘾少年4000万 家长急盼“救星”出现 2014年11月26日 中国青年网》
网瘾少年4000万家长急盼“救星”,“救星”在哪里?
我们先看一个《44岁父亲陪网瘾儿子高考父子同上本科》报道,为何44岁父亲陪网瘾儿子高考父子能够同上本科?说明什么问题?
2.为何44岁父亲陪网瘾儿子高考父子能够同上本科?
2014年6月29日的《三湘都市报》报道了一个奇特的新闻——《44岁父亲陪网瘾儿子高考父子同上本科》;3年前,面对深陷网瘾无法自拔的儿子,年届不惑的父亲毅然放弃自己的工作,陪儿读书。让人想不到的是,3年后的6月,父子俩一起参加高考。
高考其成绩如何?
6月26日,高考成绩揭晓,儿子蒋康以理科550分超过一本线28分,父亲蒋忠新以理科477分超过二本线35分。
如今的青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教育方法,往往不是打,就是骂,有的父母却用高压的方式能强行“管制”孩子的这种玩网络行为和思想,有的却来个一“锁”了之,而孩子呢?却来个一“跳”了之,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不懂得用亲情、用沟通、用交流、用耐心与用学习的方法把孩子牵引出网络的虚幻世界呢?
下面,我们看一个“44岁父亲与网瘾儿子3年是同学,高考父子同上本科”感人的教育故事——
这位父亲叫蒋忠新,儿子叫蒋康,是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赤水村人。今年44岁的蒋忠新,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念了两年农民中专,后赴上海卡斯特净化材料厂打工。他学习技术用心刻苦,工作勤劳肯干,而且为人敦厚、正直,几年时间,便从普通员工晋升为仓库主管。卡斯特净化材料厂是一家外资企业,蒋忠新干到部门主管,薪酬相当不错。
1995年,蒋康出生。6岁时,蒋康随父母到上海读小学,后回老家读初中。读初三时,父母将他转到冷水江一所学校读寄宿。初三下学期,他染上网瘾不能自拔,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毕业后,蒋康只得回到家乡新邵二中读高中。高一上学期,蒋康成绩有所好转,可到了下学期,他网瘾复发,经常偷跑到离学校十几公里外的冷水江、金竹山去上网。
眼看孩子成了“问题少年”,蒋忠新夫妇无奈之下,于2011年辞掉工作,到新邵二中租了一位退休教师的小套间,将家搬到学校,过起了陪读生活。蒋忠新还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和儿子一起读高中,考大学。
从此,蒋忠新每天与高一学生一样起床做早操、上课,夜晚还一起上晚自习、就寝,这样坚持了3年(蒋康留了一级)。
蒋康被老爸的精神所打动,不再上网了,上课也不走神了,成绩也很快跟了上来。渐渐地,蒋康与父亲无话不谈,成了亲密无间的“忘年交”。学习上,蒋康强一些,成绩在班上保持前10名;父亲也不错,一直保持第20名上下。
今年6月,父子俩一起参加高考。6月26日,高考成绩揭晓,蒋康以理科550分超过一本线28分,蒋忠新以理科477分超过二本线35分。(博文部分内容来自于《三湘都市报》 44岁父亲陪网瘾儿子高考 父子同上本科 2014-06-29)
我们看到没有?
一位44岁父亲,为了让患上“网瘾”的儿子,回归教育的“大自然”,毅然决然“每天与高一学生一样起床、做早操、上早自习、吃早餐、上课、上晚自习、就寝,一坚持就是三年。”
问:父亲陪儿子上3年高中,高考父子同上本科说明啥?
说明对于自己孩子“患上网瘾”的教育问题,我们做父母的只有用真“爱”、真“情”、真“心”,与孩子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感动”。
你的孩子,一旦“感动”,他就会“心动”,要的就是“心动”,只要孩子的“心”一“动”,他就会“行动”:主动减少上网的次数、主动改正不良习惯、主动用心、主动学习,这就是用“感动”疗法医网络游戏家庭教育中的“双赢”。这个中间孩子偶尔会反复,但我们的父母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只要坚持“感动”,就会硕果累累。
让人想不到的是,3年后,父子同时参加高考,而且分别上了二本、一本录取线。
44岁父亲陪网瘾儿子高考父子能够同上本科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我们的家长
到底是我们的孩子有病?还是我们的家长有病?
3.到底是我们的孩子有病?还是我们的家长有病?
今天,16岁少女“网戒学校”毕业,弑母惨案的人伦悲剧,我们的家长必须反思这样的问题——
到底是我们的孩子有问题?还是我们的家长有问题?
到底是我们的孩子有病?还是我们的家长有病?
世俗的印象里,似乎泡网吧、玩网游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传说中的“网瘾”也被很多家长妖魔化看待。而“网戒机构”就借着消除“电子海S洛S因”之名遍地生根,其中最知名的还属山东临沂杨永信“网戒中心”。
这些机构为何对家长有吸引力?杨永信的话或许是答案——帮孩子戒除网瘾只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家长打造“精品”孩子!”
她也形容上述网戒学校非常恐怖,在那四个月是痛苦不堪的生活;教官会肆意打人,也会要求学生对着便池吃饭。
澎湃引述一些其他学生声称在该校曾受虐待,其中包括因不听从命令而被打;因抽烟被打得“鼻青脸肿”;教官有时会不让学生睡觉,罚他们站到凌晨等。
这就是帮助家长打造“精品”孩子的戒网瘾学校吗?
这是制造仇恨的学校,这是制造暴力的学校!
孩子的网瘾是这样戒的吗?
在世俗的印象里,孩子们“泡网吧、玩网游就不是好孩子,传说中的“网瘾”,网络游戏也被很多家长妖魔化看待,这是家长被网瘾的原因,所以孩子们玩网络游戏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网络游戏基本上没有关系,主要原因是来自我们的家长,不是所谓“网瘾”,“网瘾”不过是是他们谋取暴利的一种“人造病”。
到底是我们的孩子有问题?还是我们的家长有问题?
是我们的家长有问题!
到底是我们的孩子有病?还是我们的家长有病?
是我们的家长有病!
4.“网”本身是无“毒”
其实,“网”本身是无“毒”,就好像我们做饭用的切菜“刀”,你能说它有“毒”,而弃不使,而用手在“撕”东西。
“网”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世界之门,拓展了我们视野,更重要是让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的高速公路,尽快了解世界,是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缺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网”,不只是青少年,作为一个现代人,都应该去了解网络。至于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因为网络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竐没有引导没有到位所导致的问题。另外社会的大环境也是造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因此不能把所有的问题根源都归咎于“网”和“网络游戏”。
“网”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世界之门,拓展了我们视野,更重要是让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的高速公路,尽快了解世界,是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缺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网络游戏是无辜的、是无罪的,可是在众多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身上,家长们感受到的却是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是恐慌,不过,这并不难理解,做为家长,当无力去引导孩子,网络游戏成为“洪水猛兽”,这就是家长被“网瘾”原因。
对于迷恋网络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痴迷,而是空虚,更是因为迷茫,对前途的迷茫,对人生的迷茫,才使他们的内心极度空虚和无聊,他们看不到彼岸的鲜花和蓝天;看不到翱翔蓝天的雄鹰,他们过切过,养成了这种逃避现实的习惯,在虚拟的世界里,成就着他们的辉煌,他们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中才能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也只有在游戏中他们才觉得自已很强大,虽然有时候他们也曾在内心做过无数次斗争,但他们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改变不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虚与无奈。
所以做为家长,这一时期,你要做的就是放下你家长的身份,去做孩子的良现和益友,和孩子融入在一起,家长也可以利用游戏和孩子成为战友,然后再把孩子带出那个虚似的游戏世界。
游戏适当玩耍,可训练思维与应变能力,可放松身心,适当作为娱乐,但过度,对身心健康有害,成瘾之后,便为精神毒品,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已,都是与毒品之害无异了。
对于“网”,不只是青少年,作为一个现代人,都应该去了解网络。至于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因为网络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竐没有引导没有到位所导致的问题。另外社会的大环境也是造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因此不能把所有的问题根源都归咎于“网”和“网络游戏”。
5.4000万“网瘾”孩子“救星”就是我们的家长、学校与高校!!
看到这里——
有人说,我的孩子也是非常喜欢上网,不知不觉患上了网瘾,可是,我没有时间,怎么陪孩子学习呀?
有人说,我的孩子也是非常喜欢上网,不知不觉与患上了网瘾,可是,我没有金钱,怎么陪孩子学习呀?
有人说,我的孩子也是非常喜欢上网,不知不觉患上了网瘾,虽然,我有时间陪孩子学习,不过,我没有陪孩子学习的心,如何是好?
有人说,我的孩子也是非常喜欢上网,不知不觉患上了网瘾,虽然,我有金钱陪孩子学习,不过,我没有陪孩子学习的心,如何是好?
其实,这些有人说的话,都是不负责任的话!!
为什么很多的家庭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患上所谓的“网瘾”,很多在劝说无效的时候,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都是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戒网瘾机构”?就是没有钱,哪怕是贷款也在所不惜!这个你要是不相信,只要你百度一下,就清楚明白了!!
现在,我们说一句清楚明白的心里话,同时也是一句大实话——
拯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一个世界!
父母,事业上的成功,教育孩子失败了,这样的成功有何用?
再问:父亲陪儿子上3年高中,高考父子同上本科说明啥?
说明对于自己孩子“患上网瘾”的教育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不要用钱,不要用骂,不要用打!!要与时俱进,要用心,用心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过,用心不一定你也去陪孩子去上学,去上三年高中,这个不提倡,任何问题的解决只要“用心”,就战无不胜!!小小的“网瘾”就不是什么问题!!
是的,我们父母只要“用心”教育自己“患上网瘾”的孩子,一个小小的“网瘾”算什么?
何足挂齿?你说是吗?
那么,我国网瘾少年4000万家长急盼“救星” ,“救星”在哪里?
中国4000万“网瘾”孩子“救星”是谁?
“救星”就是父母!!“救星”就是家长自己!!!
为什么?
“救星”就是我们的家长、学校与高校!!
为什么?
我们用
一句话新闻来回答:
先说 “救星”就是我们的家长!
一句话新闻:我们的家长,在游戏方面应该向孩子,拜孩子为师,这就是戒你家孩子网瘾的秘方,我们何乐不学习?
再说
“救星”就是我们的学校!!
一句话新闻:“我们学校应该开设游戏课程,这是把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的教育,是双赢的教育,我们何乐不开设?”
最后说 “救星”就是我们高校!!!
一句话新闻:我们的高校应该开设“‘不靠谱’的游戏专业,招生‘游戏生’,我们何乐不不招生?”
如此我们网瘾孩子、我们的网瘾学生,将会越来越少了!!!
我们的学校教育与高校教育何乐不为?
一句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就是说,对于“学校、高校”开设与招生的问题,我们的教育部应该表态!!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本博作品为《母亲教育学》系列的部分章节。基于此,本博文禁止转载与抄袭、违者必究 ,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谢谢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