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代坦克炮仍然有炮耳?

旧梦的如风 2022-05-25 23:49:48

在前天的鉴别所谓的“古炮”一文中,提到了古代的前膛炮都有炮耳这个装置;单纯通过看炮耳的形状和体量,也可以对一门古炮的真假做一个快速的鉴定。那么这类古炮为何一定要设置炮耳这种装置,而且还需要把炮耳做得非常粗壮,这又是为了什么?主要在于基本的物理原理在发挥作用。最早的黑火药枪炮,基本都是前膛的,宋代就已经流行,到元代已经广泛运用于战争。因此前膛枪炮的历史至少在800年上下。但是当今常见的后膛炮、膛线这些枪炮中运用最广泛的技术手段,实际出现得非常晚,基本都不超过250年。因此前500多年,黑火药枪炮的技术,一直是进展缓慢的。等于说早期的前膛炮基本也都是滑膛炮,也就是炮膛和身管里面没有什么膛线,实际就是一个柱状长洞,其装填和发射过程,

也是相当麻烦的。发射前必须先从炮的尾端塞入一根引火线;接着再把干燥的黑火药从炮口倒入然后人工用长柄塞子捣实;下一步,再往大炮里面装入实心球状的铁制、铅制甚至石头打制的炮弹。为了加强炮击的打击面,也可以在球型主炮弹之下先填入一些铁屑铁钉或者其他小颗粒金属物体,这样除了主炮弹的实心球对建筑城墙甚至海上舰船等有比较强的远距离破坏性能之外,还可以通过更多更小的金属颗粒物杀伤大面积暴露的步兵甚至是迎面而来的骑兵。在古代这种大炮一炮下去,经常会大面积杀伤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可算是战场大杀器了。据说努尔哈赤就是被如此重伤后导致不治的。当然炮火长期占优的明军仍然被击败,这就不在于黑火药的前膛炮杀伤力不行,而是当时的火炮发射速率太慢,又过于笨重有关了。

明末的红夷大炮已经可以做到2吨以上的全重,用铜铸或者铁铸,全长2.5米以上,内口径已经有100毫米或以上的,一次装填3到5斤黑火药,使用实心铁丸炮弹,可以把弹丸发射到1.5到2公里之外,对建筑有相当的破坏性。如果采用大量的金属碎屑当炮弹,也可以快速杀伤暴露的野战人员。不过所有的这类火炮的后坐力都相当严重,如果不存在炮耳这种装置,那么一旦开炮,3到5斤黑火药爆发后产生的后坐力,足够让炮管向后飞出十来米。这样显然是无法正常使用的。于是在铸造铜铁前膛炮的同时,就必须一起铸造全炮重心附近两侧炮耳。炮耳多为实心圆柱形突出体,相当粗壮,甚至比前膛炮自身的口径还粗一些,这样才可以承受屡次开火时的巨大后坐力。炮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兼职作为炮口的俯仰轴,

这样就能很快地调整炮口仰角,最终调整射程,打击不同距离内的敌方目标。有了炮耳控制和传递后坐力,就需要同样粗壮的炮架,与炮身刚性连接,这样一旦开炮,全炮都整体向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由负责瞄准的士兵人工把炮推回来,进行下一次发射前的装填程序。由于实战中每次发射完之后都必须人工往回推炮费时费力,成为射击速率上不去的一大原因。当年的英国海军在军舰上用小型前膛炮每分钟可重复射击1次,已经是世界纪录。而当时大多数红夷大炮,基本需要5到6分钟才能重复射击一发。直到1897年,法国人才首次发明了液气式火炮制退复进机。也就是M1897式75毫米野战加农炮,射速直接提高到一分钟30发的惊人程度。这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二营长他那个啥的意大利炮。而意大利炮严格,

意义上已经没有传统的炮耳,因为其后座力是通过炮尾和制退复进机连接的,炮口俯仰也是炮管和制退复进机一起调整,这就是后来的火炮高低机。很多影视作品中,操炮手在射击前不断地手摇调整某个圆盘,主要就是在调整高低机。不过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火炮仍然有炮耳,这就是现代坦克炮。坦克炮还有炮耳,主要在于坦克炮的重心需要放在炮塔前部,而且坦克炮的俯仰可调幅度比大多数野战炮都小,因此仍然需要全炮重心附近有一个俯仰轴。不过看完全抽出来的坦克炮的炮管,却看不到像古炮那样和炮身直接铸造在一起的炮耳。这主要在于当代所有坦克炮也是需要有一段后座行程的,因此炮耳系统其实是像套管一样局部性的套在炮身重心附近。这样开炮时可以灵活后座;而在炮管复位后又可以快速调整俯仰,属于一举两得。

6 阅读:2850

旧梦的如风

简介:喜欢什么都不喜欢,愤怒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