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有诗云:
“吾尝奇华佗,肠胃真割剖。”
在诗中,王安石通过“珍丸起病瘠,鱠虫随泄呕。挛足四五年,下针使之走。”等用典,赞扬了华佗的高明医术和高洁医德,将一段历史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一些史学家研究的加深,随着对史料的进一步探讨推测,一个鼎鼎有名的史学家,竟然发现了一个关于华佗的惊人秘密。
但或许是天不假年,这位史学家,还没来得及将他的推测发现公众于世就撒手人寰了,或许是这个秘密太过于匪夷所思,以至于这位史学家也不敢将自己的颠覆性推测发表出来。
一直到了这位史学界去世将近二十五年后,他的一份手稿才被人发现,最终让这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得已被人们所知晓。
东汉末年,曹操的老家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有一人名曰华佗。
此人少年之时曾经,游学四方,但他所求的并非是升官发财,人前显贵这条路,在华佗看来,当官是没有乐趣的,学医救人才是自己的志向所在。
带着满腔对医学的热枕,华佗游历了华北、江南等地,最终练就了一手精妙高超的医术,凭借着这手医术,华佗济世救人,其医名响彻了大江南北,无数的达官贵人生病了都想求华佗一诊,纷纷将其奉为座上宾。
广陵太守陈登三十六岁这年,得了一种怪病,面部红热,整日心烦意乱。但那些名医皆是眉头紧锁,说不出个一二三四,在这时,有人提到了华佗,可以请他来诊治。
华佗给陈登服下了药剂,让他坐在脸盆前面等着,没过多久,陈登抱着脸盆便大声呕吐了起来,竟然吐出来了赤线虫。
之后华佗又为陈登开了药并嘱托,这个病完全是“病从口入”,要想好,以后先别再吃鱼了。
原来在当时,人们颇喜食“鱼脍”,也就是鱼肚子切的“生鱼片”,但是由于卫生条件等外部环境不达标,鱼里一般都会有很多的寄生虫,直接生吃下去,自然便把寄生虫也带到了体内,华佗这是用药让陈登把寄生虫吐了出来。
但这治疗没有结束,华佗表示这次已经尽力了,但不出三年复发,到时候绝对比现在还要猛烈,但他可以派人去找自己。
三年后的一天,陈登脸色猛地一红,当即腹中疼痛难忍,看了几个医生都说不知为何,陈登便知道,自己这正如华佗所说,旧病复发了。
但不巧当日华佗并不在家,药童跟来者说自己也不知道先生何日能归。就这样,陈登最终一命呜呼。
这仅仅是华佗为病人治疗内伤的一则医案,更多的医案则被记录在了《魏书·华佗传》之中。
在此书中记载,有的病人是肉眼可见的外伤,华佗用膏药、针灸,可以为他治好,但是有的病人外表看起来一点伤都没有,就是浑身难受,这就是病根在体内,一般的手段是治不好了。
每到这时,华佗便会拿出一壶酒,这可不是要和病人喝两杯,而是要用酒当“药引子”,把华佗的独家秘方“麻沸散”化开了给病人喝下去,不一会病人便会脑袋一歪,如同昏死过去了一般,一点知觉都没有,这时候,华佗便会拿刀切开病人的患病之术,取出病灶。
甚至还有的病人病灶在肠子里,华佗也会给病人服下麻沸散,然后取出肠子,对其进行外科手术,也就是将其肠子坏死的部分切除,然后再缝合好,敷上药膏,不出四五天,基本上这个病人便能痊愈。
此处的“麻沸散”,便是后来领先西方1000多年的最早麻醉剂。华佗以酒配“麻沸散”让病人服下(一说热水煮药也可,但酒精有麻痹神经作用,效果更佳),这种麻醉方式在整个世界医学史上都堪称闻所未闻。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对于华佗的描写,如“刮骨疗毒”“开颅医病”等等,甚至曹操就是因为华佗要给他“开颅医病”,疑心华佗要害自己,从而杀害华佗。
但这只是小说中的改编,在真正的历史上,华佗确实是死于曹操之手,但却并不是因为“开颅医病”。
在历史上,曹操确实有“头风”之症,并且也的确让华佗来为他诊治,但是华佗一番诊断之后,便知道了曹操这个病根本治不好,就算是自己,也只能勉强延长曹操的寿命,让其苟延残喘,多活两年罢了,于是心下便十分害怕。
这自己治不好曹操的病,那自己恐怕也得给曹操陪葬,这么紧张的“医患关系”,华佗表示自己承受不住,于是便拿着一封“紧急家书”来找曹操辞行。
到家之后,华佗上报曹操,自己妻子得病,短时间内是回不去了。
曹操这边可是等不了啊,你这医生给自己老婆治病去了,我这病人可怎么办啊,难道我这大汉丞相,“魏王”之命,还比不过你老婆吗?
于是曹操多次给华佗传信,让他赶紧回来,自己头还疼着呢,可数封传信皆是石沉大海,不见回音。
曹操见状十分生气,便派人到华佗家里看个分明,最终,华佗的老婆被来人看见了压根没病,华佗的谎言被拆穿了,他被押回了许昌,而他面临的将是一场来自曹操的,最为严厉的“医闹”——你为什么不给我看病。
在监狱里,华佗被严刑拷打,可他却还偏偏是有苦说不出,总不能直接告诉曹操,我不给你看病是因为你这病治不了,你没两天活头了等死吧。
于是,被逼无奈的华佗只能认罪,我“欺君”,我“不从征”,但这两条,可也都是死罪啊。
荀彧看不得一位如此优秀的医生身死,便为华佗求情,结果曹操却是连“荀令君”的情面都不给:“这种招摇撞骗的无能鼠辈,难道天底下还少吗?”
最终,华佗在监狱中被严刑拷打至死。
原本,华佗可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后人们所景仰,但是在上个世纪,人们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位史学家所留下来的手稿,这份手稿中,竟然有一个颠覆了人们认知的推测。
陈寅恪,中国近代最著名史学家兼语言学家之一,1925年开始主教清华,向来以“治史严谨”为称。有人曾评价说他就是“史学界的鲁迅”。
可以说,任何的一个排名,只要有了陈寅恪,那一定会大放异彩。
在1969年,陈寅恪去世了,但是在他去世十余年之后,人们在广州陈寅恪的旧居里,发现了他的一份手稿。
在这份手稿中,陈寅恪有一个惊人的推断,那便是华佗根本就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为什么陈寅恪会这么说呢?
公元198年,广陵太守陈登请华佗给自己治病,陈登在治疗后吐出来线虫。而这件事在印度的“神医传说”中,几乎是有着一模一样的版本。
也是有一名济世救人的神医,名叫“耆域”,他给印度的官员治病,也是吃下药后,吐出线虫,官员病就好了。
这相隔万里的两个地方,怎么会出现一模一样的故事呢?难道那时人们的通讯力竟然如此强大吗?或者说真的这么巧?印度的鱼正好也有寄生虫,正好印度的这个官也喜欢吃“生鱼片”?
会不会是印度的故事,流传到了中国,被华佗知道了,然后当华佗看到了陈登的情况后,和自己听过的这则故事非常相近,便做出了类似的判断呢?那么为什么只有华佗能听到这个故事,而其他人听不到呢?
所以,华佗很有可能就是从印度来的,或者华佗的祖上是印度人,这是他们家“口口相传”的故事。
并且华佗所用的“麻沸散”也有蹊跷之处。
麻沸散确实是华佗首创,但是它的配方,却是大有意思。
日本弘前大学麻醉方面教授松木明知曾对麻沸散有专门研究,他指出麻沸散的配方以曼陀罗花为主,再经过中药配制而成。
而曼陀罗花在古代,也的确常作为“蒙汗药”的主要成分,有着令人快速安眠、麻痹人们神经的作用。
但是这种曼陀罗花的原产地,是印度。至于中国何时出现曼陀罗,目前尚未有确切记载,但中国最早关于曼陀罗的记载是宋代的《桂海虞衡志》。随后《葵辛杂识续编》,《岭南代答》中都提到过此花。
虽然资料表明,曼陀罗最晚是在宋朝就出现了,但三国距离宋朝700余年,期间还要跨越文化盛世大唐,文献却对此花只字未提,让人难以理解。
并且,按照史书记载,出生于沛国谯郡,也就是如今安徽亳州市的人,哪里得到的这原产自印度的曼陀罗花呢?
而且在这里,曼陀罗,华佗,这两个名字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其三,那便是由中国古代医生的社会地位来的。
在当时,医术这个技术属于“方技”,有一些“神神叨叨”的神秘色彩,甚至再早的时候,医生和跳大神的祭祀、神棍,都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当个医生,其实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故而医生们出门在外,大都只是用的化名,像是另一位名医“扁鹊”。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生,但是关于他的各种传说,时间跨度竟然达到了几百年,一个人,就算他是“神医”,但一活几百年,这怎么可能呢?
而且“扁鹊”,原本是说吉祥的喜鹊,所以这就很明显了,“扁鹊”也就是一个代号,任何一个时期,医术高明的医生,或者最原本第一个“扁鹊”的后代传人,都有可能被人们尊为“扁鹊”。
那么“华佗”是否也只是一个代号呢?会不会原本印度有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到了中国?一路行医,治好了很多的病人,成为了“中华曼陀罗”,也就是“华佗”呢?
他后来也就在沛国谯郡这里定居了下来,繁衍后代,他的后代传人们,继承了他的医术,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从此也继承了他“华佗”的称号呢?东汉的这位“华佗”,其实应该是“第N代华佗”?
其实这种推断,如果是在一般人的口中出来的话,那么早就被口诛笔伐,批判得体无完肤了,但这个推断,可是陈寅恪大师所说出来的呀,以“治史严谨”著称的陈寅恪啊,这是“大师”啊,在这种问题上怎么能够信口开河呢?
但陈寅恪的相关推测研究,始终缺乏了足够确定的史料来记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程度上,陈寅恪的推测似乎也的确有些道理。
当然,目前学界主流依然对陈寅恪的观点持怀疑态度,或许等到某一天发掘出更充分的文献或者考古资料,才能完全揭晓这个答案。
其实不管华佗是哪国人,华佗早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医生的一种褒奖,在夸赞一个医生时,往往会说“妙手回春、胜过华佗”,就像王安石所做的诗中,最后一句便是:
“安得斯人术,付之经国手”。
只要华佗的精神能够永远流传下去,激励我们中国的白衣天使们,不断勇攀高峰,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病患,这不就足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