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实压根就搞不懂什么才是科技股

长线如金 2024-07-31 03:22:41

这几天,有一位读者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建议我多写一些科技股,不要尽写些夕阳产业,同时认为要跟着国家政策来,既然国家提出科技振兴,那就应多分析这方面的潜力股,写夕阳产业只能误导投资者。

首先,这里我需要申明一下,我从来不写夕阳产业,关于煤炭、有色、钢铁、纺织之类,我基本没有太多兴趣去了解。

通常我喜欢写的都是一些业务简单,容易理解的公司,因为我是个人投资者,我的读者群体也基本都是散户,所以我提倡个人投资者应该多关注自己能够看得懂的生意。这也算是在严格遵守老巴所标榜的能力圈原则。

当然,从你我他能够看得懂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生意必然大多处于传统行业,这一点也确实是事实。

其次,我也写一些我认为可以看得懂的科技股,例如腾讯、海康等等,只是大家不愿意将这些国内真正的顶尖科技股归纳为科技股而已。

如果参照美股,微软、亚马逊、脸书、苹果、谷歌、特斯拉是科技股,那么国内的腾讯、华为、京东、阿里、百度、比亚迪就没有理由不是科技股。

但是,国内的盲从者们根本就不会去这么想,在他们眼里一家从来没听说过的小公司,只要挂上一个看似高大上的创新名号,不管业绩是否稀烂,那就属于应该被大力支持的科技股。

事实上,与其说这是在投资科技股,还不如说是我们所熟悉的炒小炒新炒题材的一种花式玩法,只不过多披了一层科技外衣而已。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摆在眼前,科技创新最需要的是什么?一是人才、二是资本,而这两样资源恰恰是大公司才容易拥有。

要知道学霸型人才一定会寻找大公司、大平台施展才华,而不是去小作坊打工;同时无论是自身财大气粗,还是融资能力,大公司胜出的可不止是一点点,用脚都可想得出科技创新到底得依靠谁。

就拿时下最热的人工智能来讲,将无人驾驶推向市场的还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如果这都不算科技创新,那什么才叫科技创新?

当然,有人一定会说,大公司也是从小作坊开始,一步步长大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安知不能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话虽然没错,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万骨枯,刘邦、朱元璋、教员的例子告诉我们,普通出身一样可以开创未来君临天下,但是雄心万丈的同时,也请你仔细想想,你如果想成为刘邦、朱元璋、教员难度该有多大、概率得有多低。

投资的世界其实也一样,1999年519国内互联网行情炒作的那批,最后没一个存活了下来,真命天子是压根就不在A股上市的腾讯、阿里;2009年创业板首批打包上市的众多创新型产业们,你能找出一家最后真正走出来的科技股,那就算你狠。

买股票犹如和人搭伙做生意,是同已经证明过自己的成熟商人合作,还与某刚走出校门毫无社会阅历的毛头小伙合作成功概率大,我想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巴菲特并没有买草创期的苹果,买的却是成熟期的苹果,你可以说他错过了苹果最丰厚的成长阶段,但股神追求的是确定性,不赌其实是一贯风格。

其三,国家倡导往往可以作为有效的题材炒作噱头,毕竟短期内确实能够吸引资金扎堆,然而对投资来讲,其意义并非那么简单直观,你不可能指望只要喊喊口号、提倡提倡,就能让相关企业通通发财。

相反国家大力倡导的产业,通常门槛会降低、刺激政策不断加码,诱使行业参与者数量激增,从而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最后变得谁都不太容易赚到钱。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新能源汽车,一蜂窝全来造车,很快就从赚钱转化为不好赚钱。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1 阅读:20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