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年少不懂张爱玲,读懂已不再少年

笔墨之林 2022-05-26 15:05:27

1

《雷峰塔》是张爱玲以自己四岁到十八岁的成长经历为主轴,糅合其独特的语言美学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情节在真实与虚构间交织,将清末民初的社会氛围、人性的深沉阴暗浓缩在这个大家族里。从《雷峰塔》《易经》到《小团圆》,晚年寓居国外的张爱玲反复重述着生命中最晦涩的心事,但每次出手均以不同的角度、方式,极致细腻地铺写她对周遭不同人事物的爱恨情结,让我们读来震撼惊心之余,更能逐渐将张爱玲的传奇拼凑完整。

2

接续《雷峰塔》的故事,《易经》描写女主角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遭遇,同样是以张爱玲自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张爱玲曾在写给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峰塔》因为是原书的前半部,里面的母亲和姑母是儿童的观点看来,太理想化,欠真实。”相形之下,《易经》则全以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体会,也因此能将浩大的场面、繁杂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绪,描写得更加挥洒自如,句句对白优雅中带着狠辣,把一个少女的沧桑与青春的生命力刻画得余韵无穷。

3

《少帅》是张爱玲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以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原型写的一部爱情小说。故事起意于1956年,当时张爱玲刚移居美国,希望借英文写作打进美国市场。极为重视历史细节的张爱玲为此多方搜集资料,1961年10月远赴台湾搜集写作材料,1962年3月回美后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大量参考资料。有了多年的酝酿储备,她很快动笔写作,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三年来我的一切行动都以这小说为中心”,可见重视之甚。

4

《异乡记》为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

书中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精练的文字佐于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读来生动有趣,农村百景跃然纸上。

此外,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张爱玲人生某个重要关键日子,书中文字更成为她日后创作《倾城之恋》、《秧歌》、《怨女》,甚至是《小团圆》等作品的灵感来源。

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表示:发表这篇轶稿的原因是,“《异乡记》的发表,不但提供了有关张爱玲本人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助我们了解她的写作意图及过程……”。

5

《怨女》是张爱玲难掩光芒的杰作。1943年发表的《金锁记》被赞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语);二十多年后,张爱玲把三万多字的《金锁记》改写成十万多字的《怨女》,着重展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欲煎熬,其细腻深切、摄人心魄的描写使得《怨女》成为又一部难掩光芒的杰作。《怨女》英文本还入选美国各大学通用教材《中国文学选读》。

6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集。收录创作于1943年至1944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第一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封锁》《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金锁记》

葛薇龙,一个 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园里远远望过去。——《第一炉香》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倾城之恋》

7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集。收录创作于1944年至1947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年轻的时候》《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散戏》《殷宝滟送花楼会》《桂花蒸阿小悲秋》《等》《留情》《创世纪》《郁金香》《多少恨》。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留情》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

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年纪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习惯的泥沼里。不结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年轻的时候》

8

《六月新娘》为张爱玲电影文学剧本的结集,包括《人财两得》《情场如战场》《桃花运》《六月新娘》和《小儿女》五个剧本。这五个剧本以爱情纠葛为主题和线索,演绎了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细腻丰满的人物形象, 既富有戏剧性,又贴近生活,时而令人捧腹,时而教人思索,时而温馨感人,时而扣人心弦,展现了与张爱玲小说和散文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特色。

9

《一曲难忘》为张爱玲电影文学剧本的结集,包括《南北一家亲》《一曲难忘》《南北喜相逢》《魂归离恨天》和《伊凡生命中的一天》五个剧本。剧情悲喜交加,情节曲折引人,充分体现了张爱玲作品多元化的特点,展现了与张爱玲小说和散文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特色,令人大开眼界。正如张爱玲研究者止庵先生所说:“张爱玲的剧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奸小坏’的众生相,这里有他们的笑,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

10

【详勘十载】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详看张爱玲如何细读《红楼梦》 ?

【熟读红楼】那几年我刚巧有机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克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看到脂本《红楼梦》。近人的考据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至于自己做,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张爱玲

【一切泉源】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张爱玲

【人生三恨】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

【心灵慰藉】像迷宫,像拼图游戏,又像推理侦探小说。早本各各不同的结局又有《罗生门》的情趣。偶遇拂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红楼梦》就好了。——张爱玲

11

海上花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胡适

鲁迅先生称赞《海上花》“平淡而近自然”。这是文学上很不易做到的境界。——胡适

(中国的小说)发展到《红楼梦》是个高峰,而高峰成了断崖。但是一百年后倒居然又出了个《海上花》。——张爱玲

《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好的写实的作品。我常常替它们不平,总觉得它们应当是世界名著。——张爱玲

张爱玲语译《海上花列传》,与她撰写《红楼梦魇》一样,可以理解为文学成就之后的追根寻源,她的文学的根是牢牢扎在中国文学目前的。——止庵

梁朝伟、刘嘉玲、李嘉欣、张曼玉主演,侯孝贤执导电影《海上花》改编底本。

《海上花列传》是清末文人韩邦庆(1856-1894)以吴语方言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上海十里洋场中妓院书寓生活,通过出入妓院人物的众生相折射出当时官场、商界的社会生活。

12

1952年,《老人与海》初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杂志48小时内售出530万册。

1954年,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4年,张爱玲第一个将《老人与海》翻译成中文,中译本一出版“立即被称许为经典”。

我对于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最赞成荷兰人的填海。捕鲸、猎狮,各种危险性的运动,我对于这一切也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张爱玲

《老人与海》是张爱玲的一部译文集,收录了张爱玲翻译的三种英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普利策奖得主玛乔丽·劳林斯的《鹿苑长春》和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作为《老人与海》中译第一人,张爱玲在竭力呈现原著“淡远的幽默与悲哀,与文字的迷人的韵节”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小说里“难得一见的强劲男性力道”。

13

读《小团圆》,对于不了解张爱玲的人来说,很难真正理解。谈到该书,张爱玲说:“看过《流言》的人,一望而知里面有《私语》、《烬余录》(港战)的内容,尽管是《罗生门》那样的不同。”可见,要想读懂《小团圆》,必要熟悉张爱玲散文。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

读了《小团圆》,再去读她的散文作品,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张爱玲不同时期的人生体验与艺术追求。而且不光是《私语》、《烬余录》,还有《华丽缘》、《对照记》……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止庵

张爱玲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

14

张爱玲如何看待台湾的?本书是张爱玲生平一部描写台湾的文章。1961年秋,张爱玲先到台湾,再访香港。这段游记张爱玲于1963年写成英文本A Return To The Frontier,80年代又以中文重写出《重访边城》。台湾和香港,在张爱玲眼中皆属悬在大陆边上的“边城”,而与中国大陆一水之隔的台湾又和同内地接壤的香港风格完全不同。透过她的犀利之笔,我们看到了现今台湾早已忘却的文化特质,以及旧时香港色香味俱全的市民生活。

15

张爱玲与宋淇、宋邝文美夫妇,四十多年鱼雁往返,三百多封书信选录,近三百条经典语录,带你认识一个天真健谈、语带机锋的张爱玲一九五二年,张爱玲由沪到港,为生计所迫应征美新处翻译,与宋淇、宋邝文美夫妇结识,一见如故。起初几年,差不多每天见面,无话不谈,留下许多围绕写作、友谊、女人等的隽思妙语。一九五五年,张爱玲离港赴美,双方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鱼雁往返。今由宋以朗整理,三百多封书信选录、近三百条经典语录,不仅全面展示了张爱玲后期的创作心路历程、作品出版情况,更有鲜为人知的生活点滴。将近半个世纪惺惺相惜的友谊之书。那在艰难中始终音问不断、相知相扶的情谊,让人低回不已。

16

了解张爱玲晚期创作及生活侧影的第一手资料张爱玲与庄信正三十年通信首次增订出版。一九五六年,张爱玲移居美国,一九九五年九月逝于洛杉矶。在美近四十年,张爱玲深居简出,极少与人来往。自一九六六年起,凡工作、搬家等重要事宜,都托由庄信正代为处理,写给他的书信多达八十四封,信件内容或长或短,或谈工作变迁及交办事项,或诉说阅读心得与生活近况……“半师半友”的情谊,点点滴滴尽在其中。

“你是在我极少数信任的朋友的Pantheon里的,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样,不过就是我看似不近人情的地方希望能谅解。”——张爱玲

0 阅读:31

笔墨之林

简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最好的自己,过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