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二十三》

笑笑雷家林 2024-09-14 22:28:44

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二十三》

百世潜修黄泥地,孤寂寒蕭,铸就凌云气。和泥出洞风云起,苦楚脱却金甲衣。少年莫解愁滋味,高柳蝉唱,总嫌鸣声鬼。西风秋意回雁归,侵寻苍海终不悔。(蝶恋花-蝉)

蘆花和雪白茫茫,冬日陽光融不光。底下春萌正蠢蠢,已闻冷香飘四方。人世浮萍一白鷗,萬里风煙任飛揚。消盡昨日憔悴色,荷塘有散净清香。(咏四季花香)

蘆花和雪白茫茫,冬日陽光融不光。底下春萌正蠢蠢,已闻冷香飘四方。人世浮萍一白鷗,萬里风煙任飛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与生机勃发的画面,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蘆花和雪白茫茫”,以“蘆花”与“雪”并提,共同营造出白茫茫的冬日景象,给人以广阔无垠、银装素裹的视觉感受。

次句“冬日陽光融不光”,描述了冬日阳光的柔和与无力,即使照耀也无法完全融化覆盖大地的白雪,进一步强调了冬日的寒冷与白雪的厚重。

第三句“底下春萌正蠢蠢”,笔锋一转,从冬日的寒冷转向地下的生机。这里的“春萌”指的是春天即将萌发的生机,“蠢蠢”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生机在地下蠢蠢欲动、蓄势待发的状态。

第四句“已闻冷香飘四方”,进一步描绘了冬日中的生机与美好。这里的“冷香”可能是指雪中或寒冷环境中的某种花香,它的香气在寒冷的空气中飘散,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和温暖。

第五句“人世浮萍一白鷗”,将视角从自然景象转向人生。这里的“浮萍”和“白鷗”都是比喻,浮萍代表人生的漂泊不定,而白鷗则代表在广阔世界中自由飞翔的理想或追求。这句诗表达了人生如浮萍般漂泊,但内心却向往着像白鷗一样自由飞翔的境界。

末句“萬里风煙任飛揚”,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阐发。这里的“風煙”代表了世间的风云变幻,“任飛揚”则表达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都要保持自由、不受束缚的态度。这句诗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漂泊与变幻时,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自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雪景与地下生机的对比,以及人生如浮萍与内心向往自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浮槎一叶泛波澜,岸拍惊涛雪一湾。天风掠过云飘渺,蓬莱隔岸正扬帆。《东部海岸》

‌《东部海岸》赏析‌

此诗描绘了东部海岸的壮丽景象,情感丰富,画面生动。

‌景象描绘‌‌海面波澜‌:首句“浮槎一叶泛波澜”,以浮槎喻小舟,展现海面波涛汹涌之景。‌岸边惊涛‌:次句“岸拍惊涛雪一湾”,形容浪花拍打岸边,如白雪般壮观。‌氛围营造‌‌天风飘渺‌:第三句“天风掠过云飘渺”,描绘天空风起云涌,增添一份飘渺之感。‌蓬莱扬帆‌:末句“蓬莱隔岸正扬帆”,借蓬莱仙境,展现扬帆远航的壮志豪情。

全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氛围营造,表达了作者对东部海岸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雁阵穿云过岭南,连排老屋立水旁。祥云几卷匆匆过,游子他乡看夕阳。《大望世居》

‌《大望世居》赏析‌

‌雁阵南飞引思乡‌雁阵穿云岭南去,游子他乡心归处。‌老屋立水映乡愁‌连排老屋依水旁,岁月静好思过往。‌祥云匆匆时光逝‌祥云几卷匆匆过,时光荏苒人易老。‌游子异乡望夕阳‌游子他乡眺夕阳,心中满是对家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雁阵南飞、老屋立水、祥云匆匆和游子望夕阳等场景,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首句以雁阵南飞为引子,引出游子的思乡心绪;接着描述老屋依水而立,映射出游子对过往岁月的怀念;第三句以祥云的匆匆流逝,暗喻时光的匆匆和人生的易老;最后一句则直接表达了游子在他乡眺望夕阳时,心中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仿白石绿天野屋》另作诗:不耻野人觅画径,也曾安南道上行。红荔绿蕉时时见,他年还欲仿旧情。

不耻野人觅画径,也曾安南道上行。红荔绿蕉时时见,他年还欲仿旧情。

这首诗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首句“不耻野人觅画径”,诗人以“野人”自居,表示自己不羞于像山野之人一样去探寻那如画的美景,展现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的豪情。

次句“也曾安南道上行”,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安南(今越南)的道路上行走的经历,这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也暗示了诗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

第三句“红荔绿蕉时时见”,诗人用“红荔”和“绿蕉”这两种富有南国特色的植物,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既是对安南自然风光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对那里生活的深深怀念。

末句“他年还欲仿旧情”,诗人表示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还想要再次体验那种旧日的情感和经历。这既是对过去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

作《放乎中流图》并写一首诗:青岩松下水,渔舟泛江流。何曾弱柳系,千里云难留。蓬莱在远处,烟水连瀛洲。

青岩松下水,渔舟泛江流。何曾弱柳系,千里云难留。蓬莱在远处,烟水连瀛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渔舟泛江的画面,并寓含了诗人对远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由无拘生活的憧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青岩松下水”,以青岩、松树、流水为元素,勾勒出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致。青岩挺立,松树苍翠,流水潺潺,三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接着,“渔舟泛江流”,将画面从静态转向动态。一艘渔舟在江面上缓缓漂流,渔人的悠闲生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何曾弱柳系,千里云难留。”这两句诗寓意深远。弱柳无法系住渔舟,暗示着渔人生活的自由无拘;而千里云难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云游四方、追求自由的渴望。同时,这也可能暗含着诗人对世俗羁绊的挣脱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蓬莱在远处,烟水连瀛洲。”最后两句诗将画面进一步推向远方,引入了蓬莱、瀛洲等仙境元素。蓬莱、瀛洲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烟水连绵,将现实与仙境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既具有现实感又富有浪漫色彩。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渔舟泛江的画面,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仙境的憧憬。诗中的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満树挂金粟,木末芙蓉云。秋色呈新姿,千里暮云平。盛世享丰物,不忘初时贫。畅饮须节制,身心总是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丰收的美景,并寓含了对过往贫困时光的铭记以及对节制生活的倡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联“満树挂金粟,木末芙蓉云”以生动的画面开篇,描绘了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金粟可能指成熟的谷物或果实),而树梢间则仿佛漂浮着芙蓉般的云朵,营造出一种秋日丰收的景象。

颔联“秋色呈新姿,千里暮云平”进一步描绘了秋色的美丽和广袤。秋色带来了新的风貌,而远处的暮云则平铺在天际,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颈联“盛世享丰物,不忘初时贫”转入了对社会的思考。诗人指出,在盛世之时,人们享受着丰富的物产,但不应该忘记过去贫困的时光。这是一种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节俭和珍惜的倡导。

尾联“畅饮须节制,身心总是清”则是对个人行为的劝诫。诗人认为,即使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也应该有所节制,不要过度放纵。这样,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能保持一种清新和纯净的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描绘了秋日的丰收美景,又寓含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对节制生活的倡导。它提醒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珍惜过往、保持清醒和节制。

步雲登躡敬亭山,不見太白滞此鄉。霜染名山伴秋氣,閒雲紅葉両相忘。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登山所见所感的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步雲登躡敬亭山”,诗人踏着轻盈的步伐,如同行走在云端之上,攀登上了敬亭山。这里“步雲”形象地描绘了登山的轻盈和高远,“登躡”则表达了攀登的坚定和决心。

“不見太白滞此鄉”,诗人登上山顶,却未能见到太白(即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曾游历并赞美过敬亭山)的身影滞留在此乡。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和怀念,也暗示了自己与李白在精神上的某种契合和追寻。

“霜染名山伴秋氣”,秋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敬亭山上,霜白如染,使得这座名山更加显得庄重而神秘。诗人通过“霜染”和“秋氣”的描绘,将敬亭山的秋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閒雲紅葉両相忘”,闲散的云朵和满山的红叶相互映衬,彼此忘却了对方的存在。这里“閒雲”和“紅葉”形成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而“両相忘”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忘我之境。

整首诗以登山为线索,通过描绘敬亭山的秋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佳作。

《唫文衡山》平江有水水波平,長洲有沙沙岸長。老來修得雙妍色,衡峰文脉過吴江。

《唫文衡山》平江有水水波平,長洲有沙沙岸長。老來修得雙妍色,衡峰文脉過吴江。

这首诗《唫文衡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充满了诗意与画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平江有水水波平”,以“平江”起兴,点明了地点,同时用“水波平”形容江面的平静,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次句“長洲有沙沙岸長”,将视角从江面转向岸边,以“長洲”与“沙沙岸長”相呼应,形成了江面与岸边的对称美。这里的“沙沙岸長”不仅形容了沙岸的绵长,也给人一种沙粒细腻、柔软的触感。

第三句“老來修得雙妍色”,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人文情感。这里的“老來”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某种历经沧桑的事物,“修得雙妍色”则暗示着经过岁月的沉淀和修炼,获得了双重的美丽或成就。

末句“衡峰文脉過吴江”,将整首诗的主题升华。这里的“衡峰”可能指的是某种文化或精神的高峰,“文脉”则是指文化的传承和脉络。这句诗意味着这种高峰的文化和精神已经跨越了吴江,影响并滋养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综上所述,这首诗《唫文衡山》通过描绘平江、長洲的自然景观,以及“老來修得雙妍色”的人文情感,最终升华到“衡峰文脉過吴江”的文化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崇高赞美。

《桃花坞》無邉春色年年開,不見當年書畫才。空有舊里飛雙燕,主人遺事仍可哀。柳色年年桃李花,百花僊子招魂來。人間總有落拓者,壶中有月不介懷。

苦茗和云煮,清辉拂西楼。桂影婆娑景依旧。黄芦飘满汀洲,江水自悠悠。雁杳寒潭影,山远淡清秋。枫染青林怅望愁。忘了文字,抛却尘心久。一杯相伴清琴,闲意弥心头。 《喝火令》

苦茗和云煮,清辉拂西楼。桂影婆娑景依旧。黄芦飘满汀洲,江水自悠悠。雁杳寒潭影,山远淡清秋。枫染青林怅望愁。

这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诗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清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思绪与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解读:

首句“苦茗和云煮,清辉拂西楼”,以“苦茗”与“云煮”起兴,寓意着品茶的苦涩与天空中的云卷云舒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清辉拂西楼”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落在西楼之上的清幽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而雅致的基调。

接着,“桂影婆娑景依旧”一句,通过“桂影婆娑”这一细节描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庭院中的桂花树,其斑驳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而“景依旧”则表达了时光流转,但景致未变的感慨。

“黄芦飘满汀洲,江水自悠悠”两句,将视角从近景推向了更远的江面。黄芦在秋风中飘落,铺满了汀洲,而江水则悠然自得地流淌,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秋日氛围。

“雁杳寒潭影,山远淡清秋”两句,进一步加深了秋日的寂寥之感。“雁杳”意味着大雁已经南飞,只留下寒潭中的倒影,而远山在清淡的秋色中显得更加遥远和朦胧。

最后,“枫染青林怅望愁”一句,以枫叶染红了青林为结尾,既描绘了秋日的绚烂色彩,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怅然与愁绪。整首诗词通过对秋日景致的细腻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与愁绪。

0 阅读:0

笑笑雷家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