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毛主席见到阔别30年的保姆孙嫂,长叹一口气:我时常想念霞姑

历史典录 2022-03-09 11:41:52

1926年12月中旬的一天,这天对于陈玉英来说,是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在这一天,她很幸运的来到了毛主席、杨开慧身边,在他们家里当保姆。

图丨陈玉英和女儿孙燕

“那时候,毛主席正忙着作农民运动的工作。经常在外面做事。间一段时间又回来。开慧那时候快要生小孩了,行走不方便,也不大出门,就是每天帮着毛主席抄写整理资料,常常写到深夜十一、二点钟。”陈玉英回忆说。

1927年2月中旬,毛主席去了武汉,10天后杨开慧带着一家人也一同到了武汉,住在武昌都符堤,这里出门右手边就是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毛主席就在这里工作,每天在农讲所讲课。

“毛主席每天都很忙,只回家吃三餐饭,很晚才回家,回到家里总要写到深夜。桌上摆着一叠叠的小本子,书和材料。毛主席看不过来,开慧同志就帮着看,也帮着写。那时候,他们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假日,每天都在忙着工作。”

毛主席、杨开慧忙工作,陈玉英就帮他们打理家务,带孩子,有时候也会在她们休息的时候,与他们聊聊天,三个人的感情愈来愈深。

后来杨开慧生下了毛岸龙,4天后毛主席才去医院看望,抱着小岸龙亲切地开玩笑说:“好啊,冒哪个换掉我的毛伢子去吧!”(冒在湖南话是没有的意思。)

陈玉英在回忆时说:“我常常为毛主席与开慧同志的感情所感动,是真挚的、朴实的。”

图丨毛主席与杨开慧

由于工作的原因,毛主席只在医院待了一小会儿就走了,走前叮嘱陈玉英,一定要照顾好霞姑,让她好好养身子。

但杨开慧只休息了20多天,就又开始帮毛主席抄写东西,白天写,晚上也要写到很晚。

“霞姑”是毛主席对杨开慧的爱称,村子的人也都很喊开慧叫“霞姑”。

毛主席每次给杨开慧写的信,信封上常写两个字“霞收”。杨开慧写给毛主席的信,信封上永远都是“润之收”。

一声桂妹,足以见其真情。一声润之,又体现了杨开慧心中多少的柔情。

陈玉英知道,杨开慧刚生完孩子,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她的内心也一定有很多苦楚,一次又一次的别离,也让她承受了很多他人无法想象的悲痛。

但她还是仅休息了几天就又开始帮主席抄写工作,有时候一整夜一整夜的写。

这一切陈玉英都看在眼里,她心疼,但她知道,这对革命伴侣的肩上,扛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责任与重担。

也正是这样,也让陈玉英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她明白革命就是要努力工作,要不怕苦,不怕牺牲。

所以,为了他们能够更安心的工作,陈玉英每天都会将家务整理的井井有条,将孩子带好,让他们放心,更能集中精力和有充足的时间做革命工作。

图丨毛主席

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与毛主席一起由武昌回到长沙。毛主席组织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孩子回到板仓老家,夫妻分别。

只是他们两人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他们的永别。

毛主席无法陪伴在杨开慧身边的这些日子,一直是陈玉英陪伴照顾着杨开慧。

陈玉英和杨开慧住在一间房里,两张铺摆成丁字形。

杨开慧除了跟陈玉英一起带小孩,搞家务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看书、写东西。白天也看,晚上也看。

又是提个竹篮子装作去买菜,到附近的农民家里去看一看,同贫苦农民取得联系。

她穿着打扮也和农村里的妇女一样,和群众很合得来,村子里的人一见到她,就会激动地喊她“霞姑”。

图丨杨开慧

杨开慧经常跟群众们讲:农民协会的失败是暂时的,穷苦人的苦日子也是暂时的,以后会有好日子过的,要努力工作,发动群众,不要动摇。

她说:在开慧同志牺牲后,我常常想,那么好的一个人,一生都在心系革命,心系人民,为什么最终会是这样的结局?

后来陈玉英也有专门性写下一篇文章来回忆毛主席与杨开慧,并回忆了她陪伴在杨开慧身边的那些日子。

她说毛主席与杨开慧同志都很关心劳动人民,十分注重革命同志的革命觉悟。

晚上毛主席不是在房子里写东西,就是和大家开会。有时候她去泡茶的时候,就会听到主席讲,搞农运工作就是要不怕麻烦,干革命就是要不怕苦,不怕死。

而且他们对劳动人民永远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讲话也是和和气气的,经常对他们嘘寒问暖的。

陈玉英初到武汉时,不认识路,也不识字,常常搞不清街道地名。

一次,她上街买东西,就走错了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转了老半天,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吃饭的点。

图丨影视剧中的陈玉英

毛主席与杨开慧也没有责怪她,得知她是因为迷了路才回去的这么晚时,毛主席关切地对她讲: 大城市,街巷多,不晓得走,我给你想个办法,我写个条子给你,你就可以问路,或者请别人送你回家来。说完,毛主席便在一条白布条子上写着:“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

从那以后,陈玉英就会拿着毛主席写的布条子,就再也没有走错过路了。

杨开慧说话很温柔,也从不发脾气。她常对陈玉英说:“你在我屋里做事这样忙,是自己家里人一样,不要分什么你我,没有什么上下,都是一样的。”

杨开慧很喜欢孙嫂(陈玉英),孙嫂也很喜欢她,两人平日里相处得像亲姐妹一样。

毛主席、杨开慧不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十分关心,对于群众们的疾苦也十分关心。

有一天,街坊一个婆婆死了儿子,很伤心,但因为家里十分贫困,没有钱来安葬儿子,在农讲所外的街上滚地痛哭。

这时,陈玉英刚好从外面回来,杨开慧问她外面是有人在哭吗?陈玉英跟杨开慧说了事情的原委。

“开慧同志听了十分同情,她就和毛主席商量,立即同农讲所的蔡和森等革命同志一起,大家捐款了十几块钱,要我送给那个婆婆子。”陈玉英回忆说。

图丨毛主席与杨开慧

这位在收到这笔钱后十分感激,第二天就到农讲所来磕头致谢。杨开慧连忙把那位婆婆扶起来,说:不要谢,做得到的事大家应该相互帮着做。

并安慰道:你儿子已经安葬,就不要再太伤心,好好保重自己。

杨开慧经常对孙嫂说:“穷富是暂时的现象,打倒了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穷人就能过上好日子。”

“那时候我虽然还不知道他们干的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工作;但从这些事实中,我看到了毛主席和开慧同志是世界上真正的好人。毛主席办的农讲所真是穷人的靠山。”陈玉英后来回忆起来时说。

在板仓乡下的生活很艰苦,杨开慧就自己省吃俭用,而对农民群众的疾苦很是关心。

有的群众家里生了小孩没衣穿,她就把自己小孩的衣服给人家穿。

有的农民屋里没有米,她就借米给人家应急。她和附近的农民好像一家人一样。

图丨杨开慧藏在墙缝内的手稿

那段时间,孙嫂就跟着杨开慧,带着岸英、岸青、岸龙常常到处跑,一会儿到杨开慧的舅舅家住几天,一会儿又到她姨妈家住几天,有时候一住就是几个月。

在这些地方,杨开慧都住得很熟,她利用走亲戚为名,实际上是在做地下工作。

她常和农民群众谈家常,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

到了1930年7、8月间,反动派像疯狗一样到处捕捉革命同志。

杨开慧就在这样的危难中坚持了3年之久的地下斗争。陈玉英一直跟随在杨开慧身边,渐渐地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

她对杨开慧说:“我把你的家当作我的家,我永远跟着你。”杨开慧高兴地说:“孙嫂,你真好!我们是患难相交的一家人啊!”

1930年8月,形势十分紧张,国民党反动派四处搜捕杨开慧,敌人在板仓加紧了侦察和监视。

当时有一位住在板仓附近叫范觐溪的家伙,经常来杨开慧家“攀亲”,这个家伙还假意地喊杨开慧叫“霞姑”。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组织上通知开慧立即转移,但杨开慧考虑到党组织和革命同志的安全。

图丨杨开慧卧室

她为了通知其他同志转移和处理文件未来得及转移,于10月24日,在家乡板仓被捕。

那天,天还是蒙蒙亮,范觐溪带了60多把梭镖,围住了他们当时住的房子,他喊开杨老太太住的门,冲进了房。

这帮家伙凶神恶煞地逼问杨老太太:“杨开慧在哪里?!”逼着要杨老太太喊开杨开慧的门。

说着就踢开杨开慧的门,直接冲进去,气势汹汹地就要将杨开慧带走。

范觐溪还阴阳怪气地在屋中间叫:“霞姑,这怪不得我,他们要我来的,长沙来了人,要你去对几句话。”

杨开慧一见这个假亲戚就满腔怒火。但还是镇定地说“么子事要捉我们走啦,半夜三更的,我们不得去!”但暴徒们根本不听杨开慧说什么,直接拖着她就要走。

陈玉英和8岁的岸英也被一起带走了。无论敌人问什么,杨开慧总是一句话:“不晓得!”

敌人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但不管他们怎么拷问,杨开慧始终扬起胸膛,望也不望敌人一眼。怒斥敌人:“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从我口里休想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

图丨敌人逮捕共产党人

敌人见无法从贺子珍口中得到任何消息,便转移到陈玉英身上。

但不管敌人怎么问,孙嫂总是回答:我只管做工,不晓得他们的事。

敌人见软的不行,就直接将刑具架到孙嫂脖子上,对她进行威胁。

但她想到毛主席与杨开慧对自己的教育与关怀,为他们穷苦人操尽了心,担尽了风险。

想到这些,陈玉英什么也不怕,坚决地说:“我不晓得他们的事,不晓得就是不晓得。”

“不管敌人怎么严刑拷打,我只有一个心思,学习开慧的硬骨头精神什么也不能让敌人知道,死我是不怕的。”陈玉英在后来回忆时说。

敌人见从大人身上捞不到什么,就从孩子身上打主意。

敌人像狗一样蹲在岸英面前,假惺惺地哄骗他:你爸爸是几时回来的?还假模作样地哄他:你不记得了,你爸爸是那天回的,还用手巾包着糖给你了。

岸英从小就受到毛主席和开慧同志革命思想的教育,在敌人面前他十分坚强而机灵,他总是说:“我不晓得!我冒看见!”

图|狱中的杨开慧和毛岸英

“狡猾而又愚蠢的敌人,还妄想假借岸英和我说的话来利诱威逼开慧同志,但都是枉费心机。”陈玉英说。

敌人见无论如何都无法从他们三人口中得到任何信息,最终他们决定对杨开慧下毒手了。

1930年11月24日,杨开慧被看守的人叫了出去,并说她这一去就不得回来了。

陈玉英忍不住嚎啕大哭,岸英也望着妈妈放声大哭。开慧挺着胸回过头看向孙嫂和岸英,对他们说:“孙嫂,你把小孩带大,等他长大了,你们就会有好日子过的。”

说完,杨开慧转头看向前方,昂着头走向刑场。就在这一天,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杨开慧牺牲后,敌人继续对孙嫂进行审讯拷打,又逼着她讲岸英姓毛,威胁她说:“你不讲,你也会死,说出来就马上放你回去。”

孙嫂满肚子的怒气无处宣泄,不管敌人说什么,她都置之不理。

18天后,革命同志将孙嫂和岸英营救了出来。一开始她并不敢将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告诉杨老太太,但有一天实在瞒不住了,便将杨开慧牺牲的事,告诉了她老人家。

图|杨开慧英勇就义

老太太哭晕在地,因为担心杨老太太,孙嫂并没有回宁乡老家,一直陪伴在老太太身边。

但是,敌人对孙嫂的逮捕并未停止。杨老太太难过地对她说:“孙嫂,敌人这样要抓你,你不得不离开我家了。不然,我们再穷,喝粥也要在一起,不能让你走呀!”

就这样,孙嫂伤心痛哭地离开了板仓杨开慧的家,回到了老家宁乡坝塘。

但孙嫂从没有忘记毛主席与杨开慧的恩情,更不会忘记他们的教导,她做梦都盼望着毛主席领导人民革命胜利的消息。她也希望能够早日见到毛主席,将开慧同志英勇不屈的革命气节告诉他老人家。

终于,1957年6月的一天中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杨开慧,毛主席一见到她,就同她亲切握手。

第一句话就说:孙嫂,隔了30年了,你还是这个样子,你还很健康啊!

陈玉英望着毛主席,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这次见面他们坐在一起亲切的交谈了两个多小时的话。

几十年前的事情,毛主席还记得清清楚楚。毛主席将起杨开慧在武汉农讲所时的事情,后来问起开慧与岸英在狱中的情况。

图|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主席在谈话中几次讲到开慧同志,称赞说:“霞姑是个好人。”“岸英是个好伢子。”

讲到杨开慧牺牲时的事情时,毛主席说:“革命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我家就牺牲了六个。”

毛主席又接着说:“你同杨开慧同甘共苦,同受敌人拷打,没有屈服,我今天看见你就像看到了杨开慧一样。”最后,主席长叹了一口气说:“我时常想念霞姑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于杨开慧的深切怀念,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

最后,毛主席邀请孙嫂一起吃饭,饭桌上一直叮嘱她一定要多吃蔬菜身体才好。

四天后,毛主席再次接见了陈玉英,谈了一个中午的话,又一起吃了饭,临别时,毛主席还送了她和她女儿两张有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照片,还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了“毛泽东”三个金光闪闪的字。

1958年6月,毛主席又两次接见了孙嫂,同他谈话,留她吃饭。

“这些美好的回忆,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是我活到老,革命到老的巨大力量源泉。”陈玉英说。

图丨毛主席

1958年春节前,毛主席还将陈玉英的女儿接到北京住了半个月,先后两次接见了她。

主席看到小姑娘衣着单薄,就立刻要秘书拿钱给她买了一套衣服,并嘱咐下次来时,一定要她穿着给他看看是否合身,是否暖和。

第二次见到主席时,孙嫂女儿穿着绿色新呢子衣服出现了主席面前,毛主席高兴地说:你回去穿着这身衣服就不会冷了。

一年后,在武昌洪山宾馆,孙嫂的女儿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关切地询问了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图丨毛主席

1960年,毛主席又让中共中央办公厅,给孙嫂的女儿寄去了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勉励她学好革命理论,接好革命班。

“毛主席与世长辞后,我泪水冒干过,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敬爱的毛主席与杨开慧同志,他们没有离开我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陈玉英在最后满含热泪的说。

9 阅读:1326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