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无事不离玉,五德咸备堪为友(上)

沐清扬说史 2024-09-13 01:48:08

《礼记·玉藻》有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亦有云:“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古人崇尚玉,故汉时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自上古时期到现今,玉石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性无可比拟。战国时期,蔺相如为赵国取回国之重宝和氏璧,后来, 秦汉时期礼制日趋完善,玉石从此成为社会身份、官职高低的标志。

直至清代乾隆帝一朝,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打通了新疆的玉路,源源不断的玉料从新疆运往北京,在帝王的直接参与指挥下,宫廷造办处及苏州、扬州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玉器无论从玉料、设计、数量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形成了至今难以超越的“乾隆工”玉器制作,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在《清高宗御制诗》中可见数百余首对玉器吟咏的诗文,在“爱玉成痴”的乾隆帝心中,玉不仅是君子五德,还可棐几陪清供,兴怀静赏馀。

是次为广大藏家呈现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近十数年经手的精美玉器,文中汇集了诸多珍稀夺目的玉雕佳作。同时,我们2024秋拍还在火热征集中,希望能与更多藏友相聚相识,美美与共。

白 玉

WHITE JADE

北京保利2013秋拍 编号6178

清乾隆 白玉盘龙十二章圭璧(原配錾胎珐琅座)

L:28 cm

备注:

1.美国木材大亨托玛斯·巴洛·沃克的旧藏,Thomas Barlow Walker(1840-1928);

2.北京瀚海2010.12.11,Lot2303

成交价:RMB 15,525,000

这件清乾隆时期的白玉盘龙圭璧,温和润泽,宛若凝脂,玉色冰洁无暇,纯净清冽,仅局部有俏色。该器造型生动,颇具动感,展现出蛟龙出海、升入碧空的壮阔场景,环境烘托细致入微,细节表现精炼传神,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此件取材精良,体量巨大,整体雕琢,一气呵成,采用圆雕及浅浮雕工艺完美地将玉璧、玉圭结合在一起,精雕细琢,搭配完美,颇有艺术灵感,配以铜錾胎珐琅底座表现波涛翻涌的海浪,更能烘托出海蛟龙盘旋于与玉圭之上的磅礴气势,意境恢宏,儒雅大气,充分体现王者风范。器身背面浅浮雕十二章纹,两两对应,由右而左、由上而下依次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技法纯熟,细腻精致,这一巧妙的设计暗合蛟龙、玉圭、玉璧所蕴含的文化寓意。

整件器物饱满充盈,极富美感和活力,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既有个性出彩之处,又蕴藏传统文化之精髓,可谓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风格优雅,工艺繁复,打磨抛光精细,雕工亦精细传神,大处利落痛快,小处精妙传神,外形优美精致,线条婉转流畅,颇见深厚之功力,辅以上等材质,使得该器物在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上更胜一乘,值得用心收藏。另清代宫廷中的陈设玉器多配有精美的器座,纹饰与主器物相互呼应,材质以木质最为常见,铜制者较少,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肉形石,即配有铜鎏金底座,而这件底座为铜錾胎珐琅材质,更为罕见,可见级别之高。

北京保利2010春拍 编号4180

清乾隆 白玉八吉祥盖盒一对 连鎏金珐琅座一对

D:17 cm

成交价:RMB 6,720,000

在中国历代君王的皇宫内,玉器一直是帝王之家的宫廷用玉,它一方面是皇帝、后妃们日常生活所需及品鉴赏玩之物,另一方面也是皇室祭祀祖先举行盛大法事的祭器,其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声望,绝非其他任何器物可比。正是由于玉器在宫中的这种特殊性,所以帝王的审美、喜好以及帝王的宗教信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发展。

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宗教题材一直是其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主要为佛教、道教以及伊斯兰教的内容。它通过宗教人物题材、宗教纹饰、宗教法器来表现,它的发展基本上与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同步。当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到一个极端时期,特别是明清时期,当帝王的意志成为国家的意志时,玉器上的宗教题材,实际上就是帝王宗教思想的表现,亦如此品所雕之八吉祥纹。

八吉祥乃为西藏藏传佛教八宝,北京雍和宫法物既明册曰:“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谓;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白盖,佛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谓;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谓;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明清瓷器之上多以八吉祥为饰,而体现在玉盖盒之上,尚属罕见。

盖盒以白玉为质,温润致密,其由盖及盒身组成,子母口,扣合严密,呈扁鼓形,底承矮圈足。器表满雕纹饰,中间圆形开光内雕以八瓣莲花纹为中心,环绕八个如意云头纹一周,其间琢小圈点;开光外浅浮雕八吉祥纹,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吉祥物组成,布局规整,刀功细腻,精美绝伦。其下为一圆形高台,为铜胎鎏金掐丝珐琅,圆托与底座间以六龙形竖架支撑,底座上饰孔雀蓝彩,中嵌一圆雕兽形白玉钮,并镶绿松石组成莲花瓣纹绕饰一周,表面錾刻卷草纹,下承六个如意云头形足。其雕工之细腻精湛、纹饰之富丽华美,与白玉如脂、雕饰雅致的盖盒相称相得彰宜,两种不同的美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是为清代中期工艺雕造的杰出成就,颇为出彩。且该盒材质精良,琢工精细,为典型的乾隆宫廷玉作。

北京保利2010春拍 编号4323

清乾隆 白玉圆形插牌连碧玉座

H:31 cm

来源:"A splendid Collection of Antique Chinese Nephrite carvings" Manheim Galleries, New Orleans, Louisiana USA

成交价:RMB 8,736,000

此插屏为圆形,下承碧玉座,屏面以白玉制成,此玉质润而腻,色纯则雅,双面均有雕工。其一面运用高浮雕技法雕刻山水、人物、楼台亭阁、古树苍松等图案,顶部高山行云,于前屏统一,而庭院内太湖石、围墙、台阁等园林建筑,涌现眼前。所雕三人神形各异,或捧花、或负物、或回首、或前行,屏右下雕一仙鹤敛翼停立,使此屏面更加灵动而富有生机。整幅画面内容丰满,构图布局要妙,刚柔相济,虚实相合,层次感强。另一面巧雕花石,一株水仙迎风摇曳,其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不愧有“凌波仙子”之雅号,屏面留下大片空白,可资后人题咏。

此品玉质莹润细洁,细腻光润,所雕山水人物、树木花石构图如画,清新古雅,画面层次分明,线条清晰俐落,雕琢技艺高超,工艺细致生动,刀法细劲遒婉,且玉屏多以木质底座承之,此件却以上好的碧玉雕座,十分罕见,尤显珍贵,当为一件清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所为的精细高档之陈设品。

北京保利2019秋拍 编号5709

清乾隆 白玉高士雅集图大山子

H:29 cm,W:31 cm,重:21.5 kg

出版:杨伯达主编,《清玉掇英》,怀德堂旧藏,页114-115

成交价:RMB 8,625,000

本品玉山色青,中部玉质纯正,玉坯下平上锐,宛如汉武梁祠的一面山墙石壁。周作群山环抱,松柏成荫,羊肠曲径,逶迤可登。是兰亭?亦或香山?任赏家遐想。可见诸耆老雅集,书诗、品茗、独吟、对谈,各随其宜,聚散有序,憩动有方,是五友?还是九老?亦任识者命题。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陶冶性情,岂不悠哉!真可谓人生之一乐。玉人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现实主义手法,人与山的关系既自然而又和谐,富有宋画遗意,碾工细腻精到,颇有笔情墨趣,堪称为一幅不可多得的、立体的文人雅集图。本品所用镂雕工艺之精湛,可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 会昌九老图玉山”相媲美,加之体量巨大实属少见。

清乾隆时,经济与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宫廷玉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新疆玉料大量进入宫廷,解决了长期阻碍玉器发展的原料问题,从而宫廷制玉进入异常繁荣时期。玉制文房用具品种多,制作精细,深受帝王喜爱。乾隆皇帝深受宋以来文人“尚古”观念影响,素以风雅自许,对玉器尤其喜爱,品味偏重古朴文雅。

北京保利2016秋拍 编号5169

清乾隆 白玉雕御制古佛像赞山子

H:15 cm

备注:法国藏家旧藏

成交价:RMB 5,635,000

宋代以来,士大夫喜将玉料加工成山川形状,作为文房陈设之清玩雅物,清代此风更盛,且选料之优、工艺之境、题材之丰富皆胜于前代。尤其乾隆皇帝崇信佛教,在紫禁城内频繁兴办佛事,以中正殿念经处和造办处为首的各类内府机构制造了大量佛像、法物及神佛图画,且皇帝本人也经常写经诵佛,御制诗文中也屡见敬佛之作,内府玉器虽也多神佛题材,故宫博物院至今仍存有多件佛像玉山子。

这件清乾隆白玉御制古佛像赞山子,用整块上品和田籽料随形琢磨而成,玉质滋润细腻,光泽悦目,表面保留少量焦糖色玉皮,更添天然之趣。正面挖凿成洞隙形状,藤萝披拂清幽宜人。佛陀安坐之处洞窟形如佛龛,身后七叶菩提树状若华盖,既庄严殊胜,又觉自然天成。佛陀在洞中树下结跏趺坐,身披僧祇支,双手结印,神态安定,双目低垂嘴角含笑,显得无比慈悲祥和。雕工细腻入微,山石的层迭变化,藤萝的蜿蜒盘旋,一草一木一石一叶都精致不苟。同时经营布置极为得法,繁简合度,山洞之外的部位仅略加琢磨,以数道阴线刻体现山石质感,无一处潦草妄下,亦无一处堆砌赘余。既生动地传达了佛陀冥思修行的庄严景象,又恰当的保留的玉石天然温润的特质,绝非俗工所能为。左侧山壁上刻有御制古佛像赞一篇,其文曰:“嵌岩之中,盘膝盎背。

天上天下,独尊无对。有说无说,二铁围山。黙然趺坐。莫认不言。偏袒右肩,法轮在手。三乗四谛,转尽奚有。水澄于江,月印于天。像即非像,法尔如然。”此文见于乾隆御制文初集卷三十,题为“仿苏汉臣古佛像赞”。可知此赞原为题内府书画所作,后又镌刻于内府玉器之上,亦可推知这件玉山子应是以宋代名家苏汉臣的佳作为粉本,脱胎巨迹,自然气度不凡。更兼乾隆时内府富有玉料,能工巧匠云集,故能成此绝品之作。

北京保利2018春拍 编号5181

清乾隆 青白玉浅刻填金乾隆御笔「玉杯记」玉册八片

W:9.5 cm,L:24 cm 

备注:北美藏家旧藏

成交价:RMB 5,290,000

玉杯有鼌其采,绀其色,而璘璘其文者。骤视之,若土华剥蚀,炎刘以上物也。抚之留手餰□非内,出以视玉工姚宗仁,曰:「嘻小人之祖所为也。世其业,故识之。」然则今之伪为汉玉者多矣,胡不与此同?曰:「安能同哉!昔者小人之父授淳炼之法,曰:‘钟氏染羽尚以三月,而况玉哉!’染玉之法,取器之纰颣且惌者,时以夏取热润也,炽以夜阴沈而阳浮也,无贵无瑕,谓其坚完难致入也,乃取金刚钻如钟乳者,密施如蜂虿,而以琥珀滋涂而渍之,其于火也!勿烈勿熄,夜以继日,必经年而后业成!今之伪为者,知此法已鲜矣。

其知此法,既以欲速而不能待,人之亟购者又以欲速而毋容 待,则与圬者圬墙又何以殊哉?故不此若也」。宗仁虽玉工,常以艺事咨之,辄有近理之谈。夫圬者梓人虽贱役,其事有足称,其言有足警,不妨为立传,而况执艺以谏者,古典所不废,兹故櫽括其言而记之。

——《玉杯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件为清乾隆时期所制的御笔「玉杯记」玉册中的八片,其为青白玉质。玉册头尾刻双龙戏珠,其所刻五爪龙纹,龙行于云间,双目有神,气势独具,身下波涛汹涌。其余玉片正反均工,浅刻填金御制诗文。按其边沿所刻的序号,「三」「七」遗失。

玉册,亦称玉策,为古代用玉版制作之册书。帝王用玉册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册文,亦用于册命太子及后妃,亦用作刻写古代皇族族谱。文献中对玉册有一些记载,如《宋史·舆服志六》载:「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晋书·元帝纪》曰:「玉时有玉册,见于临安。」又有左思《魏都赋》云:「窥玉册于金滕,图案录于石室。」

乾隆帝在国泰民安的社会条件下,在忙于处理全国军政大事之余暇还抽空赋诗作画、赏阅古玩以陶冶心性。他一生共写下八百余篇考辨古玉评议苏玉的诗文,其中一篇御制文《玉杯记》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其观赏玉杯辨别真伪的记录,也是后人研究乾隆帝古玉辨伪方法的宝贵资料。除本品外,两岸故宫博物院皆有刻有「玉杯记」的藏品,可见乾隆帝对其的重视。

黄 玉

YELLOW JADE

北京保利2011秋拍 编号5014

清乾隆 黄玉高士小山子

H:9 cm

来源:伦敦苏富比2007.5.16,Lot66

成交价:RMB 2,990,000

此件黄玉山子之山石如同斧劈刀斫而成,一位长衫文士,面山而立,左手背于身后,长袖飘飘,右手持笔,在山壁上题写,此文士细眉细目,直鼻方口,面带微笑,发丝梳理的一丝不乱,一绺长髯飘洒胸前,一小童背山捧物侍立身旁,侧头观看主人奋笔疾书。本品用上等黄玉雕成,玉质细腻,玉色纯净,光泽莹润,凝如油脂,雕刻刀法娴熟,运刀技艺高超,山石雕刻得有如壁立万仞的悬崖,岩石形状变化多端,颇具绘画中“斧劈皴”意。人物则雕琢得栩栩如生,神情、发丝、衣角刻画入微,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此山子从用料到做工都堪称上品。此种山石的作法多见于清代雍正时期的绘画中,在雕刻作品中可参见故宫所藏乾隆六年制作的杨维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因此,推断此件山子应为乾隆朝早期作品。

北京保利2011秋拍 编号5018

清乾隆 黄玉仿古龙纹佩

W:12.5 cm

来源:英国詹姆斯 · 甘特上尉(Captain James Gunter)旧藏

成交价:RMB 9,775,000

本品以黄玉雕成,玉质极佳,玉色纯净,莹润如脂。雕作环形独角夔龙,双面浮雕,纹饰相同。夔龙蚕眉珠目,高额长吻,獠牙外露,吻部接尾,独角弯曲向前,龙鳞抽象成一排月牙形凸起,龙身内侧装饰涡纹,背部出戟,龙尾向外卷曲分叉。此龙造型仿古,与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著名的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类似,遍体装饰纹样仿自商周玉龙。清代宫廷的仿古玉器虽多,但其中黄玉质地者并不多见,此佩所用玉料极佳,造型优美大气,雕工精绝,刀刀精到,实为宫廷仿古玉中的珍品。

北京保利2011春拍 编号7446

清 黄玉马上翻身

L:6.7 cm

出版:《山水堂藏玉——形神兼备》图222

展览:“台湾山水堂藏玉特展”,天津博物馆,2005年

成交价:RMB 920,000

青黄玉带有赭黄色璞皮,立体圆雕一匹写实的马,倒在地上翻滚,昂首张口嘶叫,身躯壮硕,肌肉强健,肌理分明,四足曲收于腹上,马尾倦收于两后腿中,并以短阴线饰马颈鬃纹及马尾毛纹,马身上色泽自然,各部肌肉强健,比例均匀,清晰分明,造型逗趣可爱,生动写实,表现出动物天生的本性,似稚童天真无邪。本器亦可寓喻“马到成功”或“马上翻身”。

碧 玉

GREEN JADE

北京保利2010秋拍 编号4470

清乾隆 碧玉雕山石龛无量寿佛坐像

H:29 cm

来源:

1.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

2.伦敦苏富比1996.12.17,Lot275(封面),带原配楠木座

成交价:RMB 14,560,000

此件作品由上等碧玉雕成,呈青绿色,据《西域图志》载:“准葛尔部玉名哈司,色多青碧,不如和阗远甚”。乾隆中期以后,碧玉才成为宫中普遍使用,加之清宫造办处玉作工匠均为精挑细选的琢玉高手,故彼时玉质好、制作精美的玉器陡然增多,此山石龛无量寿佛佛坐像即属其中佳作。

本品由整块碧玉雕琢而成,营造出无量寿佛端坐于山石龛中之景,其神情安然,平静而祥和。艺匠采用镂雕、浮雕及阴线刻等不同手法,表现出山石的气势雄伟、顽石环生,并巧妙地利用玉器本身的绺纹表现佛龛山石的天然景色和深浅层次。山石龛上雕有古木苍松及棕榈树,均为寺院壁画和石窟中常常出现之物。所雕山石嶙峋,危峰兀立,匠师多使用透雕之技,使其玲珑剔透、通明奇巧,增加整件作品的灵动性。从背面观看,则山峰重叠,浅雕、深透等多种雕刻手法使得作品浑然一体,显示了匠师娴熟而洗练的工艺,及极高的艺术造诣。

清朝皇室多崇信佛教,《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有大量的玉器、漆器及金银器用来礼佛、拜佛。此件所雕无量寿佛坐于凿空的石龛中,头戴五叶冠,耳垂达肩,两颊丰满,双睑微垂,两唇闭合,似为入定状态;身形端直,小腹微收,富有弹性,身着汉族广袖宽袍;右手扶膝,左手持宝瓶,双腿坐姿与地藏菩萨相似,具有较重的西域气息。细观其面部造型,为典型的清乾隆时期宫廷造像风格,与同期存世的瓷塑、玉雕佛像等颇为相似,可见一斑,体现了彼时造办处对佛像样式极佳的把握能力。且佛龛内部循石开凿,正框装饰卷云纹,溶洞圆润光滑,力求逼真。此件作品整体造型端庄,线条流畅而富匠心,工艺精致,细部处理一丝不苟,品相一流,代表乾隆时期玉雕的最高水平。

北京保利2009秋拍 编号2088

清乾隆 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

“乾隆年制”款

H:16.3 cm,D:14.3 cm

来源:

1.Collection of Richard J. Salisbury

2.Collection of Mrs. A. Hamilton Rice

3.1970年11月24日纽约苏富比编号20售出

成交价:RMB 6,720,000

在乾隆作皇帝与太上皇的六十四年中,光是作与玉有关的御题诗篇就有近千首之多,可见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热爱几乎已达“癡迷”的境界,故乾隆年间所制作的玉器比任何朝代都多,时至今日还能看到少数流散在国内外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中的珍贵乾隆朝玉器。

如本品清乾隆御制《石室藏书》碧玉笔筒就是一例,笔筒为碧玉质,使用整块玉雕琢而成,圆筒形、厚实、圆口,以深雕及阴雕而成,雕琢层次分明、布局古朴典雅、不带俗气。在器壁上,玉匠运用多层次浮雕技法,巧妙的完成繁密的构图,将浮云、山石、树木、人物穿插其间,笔筒正前方雕刻“石室藏书”四字,代表整个笔筒的故事涵义,笔筒左下角有二个书僮,前者背着书,而后者却用挑的,再往前看,三棵古松立于山丘上,旁边又有一书僮挑着书籍往前走,接着在笔筒后方是一间堆满书籍的石室,五位可爱的书僮小心翼翼的将放在几案上珍贵书册搬运藏于石室中,此笔筒共雕琢了十一位可爱的书僮,神态动作生动自然,此种多层次浮雕法应是承袭于明朝竹雕风格。

根据清宫档案记录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皇帝在为“石室藏书图”笔筒题诗时,曾大力赞扬“此器作石室藏书图,刻镂而不伤古雅,可供文房之玩”,可见乾隆对此类题材之推崇。

此笔筒所用玉材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宫廷制玉采用的新疆和阗碧玉玉料,其特点为玉料中间夹杂有颜色较浅的“青玉斑”和颜色翠绿的“铜锈斑”。虽有瑕斑,但经由雕玉高手运用高招的巧妙构思、与不可思议的智慧精心布局,反将玉材的缺点转雕成如国画般令人讚叹的秋意画面,此等巧思运用及巧夺天工的雕工,非造办处顶尖雕玉高手莫办。器壁上方雕琢隶书“石室藏书”四字,“石室”一辞,语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杜预注,可解释为藏图书档案之室。又有一说,石室是为古代文人不能为朝廷所用时,或是在乱世中隐世于山林之中著书论述之用。“二酉”指大、小酉山,《元和郡县图志》:“大酉山有洞名大酉洞,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书千卷,旧云秦人避地隐学于此。”

翡 翠

JADEITE

北京保利2012秋拍 编号5710

清乾隆 御制翡翠雕辟邪水丞

“乾隆年制”款

L:38.2 cm

著录:1914年编订完成的J.P.Morgan官方资产名录

备注:

1. J. Pierpont Morgan.(1837-1913);

2. J. Pierpont Morgan Jr.(1867-1943);

3. Walter Page(J. Pierpont Morgan Jr.'s great-grandson);

4. 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证书;

5.美国宝石学院(GIA)证书

成交价:RMB 49,450,000

此件辟邪造型生动,形神兼备,外形仿汉,同时又得六朝石雕辟邪之神髓。昂首作伏卧状,背部脊线隆起,长尾上卷高扬;口鼻部突出,腮部圆润,口微闭,唇廓隆起,口角上扬,颔下有须,鼻呈如意云头状;眼窝深陷,眉突出如卧蚕,双目圆凸,目光如炬;卷耳,头顶中部有一角,颈部粗壮,生有鬣鬃;四爪踞地伏卧,脚爪尖部回扣,脚趾及掌背拱起,腿部肌肉强健紧绷,肩胛处有火焰状云纹装饰;身形矫健,全身肌肉线条饱满,圆润流畅,造型既富神性又憨态可人。

周身未雕琢繁杂纹饰,基本光素留白,并保留了一些玉石原本的璞皮质色,目的在于尽显玉材质地温润之美。磨工细致,表面的光润感觉与乾隆及嘉庆时期宫廷玉器雕件相一致,其含蓄内敛的温润之感与晚清玉雕的粗放和生硬的光感大不相同,以翡翠的硬度其打磨一关所下功夫可想而知。更为难得的是其腹部阴刻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其字体及工艺与多件馆藏乾隆玉雕及料器的款识一致,明确地表明了其制作的年代。

辟邪背部中央开有一圆柱形孔槽,可作贮水之用。试想当年此物置于书案,初晓时分晨露凝结其上,聚于孔中,与其盈盈秋水之色相衬,正是圆了千古帝王“天下升平则甘露降”的夙愿。

北京保利2013秋拍 编号6116

清乾隆 翡翠雕双龙捧寿蝠耳菊花洗

L:22 cm

备注:日本重要私人收藏,1920年代购于山中商会

成交价:RMB 5,980,000

“秋雨霏霏碧藓滋,闲情今日步东篱。不知冷月寒朝里,开到西风第几枝”,一首乾隆御制诗《冒雨寻菊》,道出了乾隆皇帝的爱菊之情。自宋人始便有对菊花的喜爱有着品格上的暗喻,菊花的淡泊与孤傲,无疑也是仰慕宋风的乾隆皇帝所珍视,而此件菊花洗便是他文化诉求上的一点折射。

整器以翡翠为材,所选用的翡翠石料质地坚密均匀,呈半透明,颜色均一,通体呈现均匀的浅水绿色,局部带有黄翡俏色。其体量颇大,椭圆形敞口,弧壁浅腹,底承圈足,对称饰双蝠耳,乾隆制器耳饰丰富,式样百变,然蝠形耳则甚为稀少,本品双耳之蝠形甚为精美,面目清晰,形体写实,而不抽象变形,颇见意趣。蝙蝠是中国古代传统装饰图案,蝙蝠两只意指福气多而长寿,寓意美好。在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与“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以此组成吉祥图案。洗身外壁浅浮雕纹饰,腹部对称刻书篆书“寿”字,两侧各雕螭龙,造型古拙,祥瑞吉庆。纳福延寿,是中国传统社会天子庶民皆希冀毕生追求的愿望。

《尚书》论五福,以“寿”居首。明清两代,皇帝寿辰称为万寿节,是宫廷中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同时寓意祥瑞的器物由此应运而生。此件翡翠双龙捧寿蝠耳菊花洗即是一件既以龙纹体现皇权,又以图案谐音“福”“寿”之美好寓意集于一身的宫廷陈设器。翡翠洗的内膛底心以菊蕊为中心,向外刻有三重菊瓣纹,好似层层水波漾荡开去,清新脱俗之情尽显,外底亦是同样纹饰,使整器纹样内外一致,浑然一体,颇具痕都斯坦玉作之风格。本品下配雕云蝠纹木座,刀工快利、准确与器物成一体,完美展现了乾隆时期雕刻水平,衬托得质佳器美,是天然与人工相结合之完美的艺术品。

除却工艺精美,本品的珍贵价值更在于其以翡翠为材,整器质地纯净,晶莹剔透,玻璃光泽强,质量上乘。在清宫档案中翡翠之名始见于乾隆三十六年《杂录档》,宫廷中常以“云南玉”为名,实属云南省进贡的翡翠制品。

关于对翡翠的使用,一般认为到了晚清才开始,其实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翡翠作为地方贡品即已进入清宫内廷,而根据纪晓岚(1724-1805)《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载,翡翠因其美丽和稀有,在乾隆朝早期到中晚期的短短五六十年间就从鲜为人知的一般玉材一跃成为价值超过和阗美玉的“玉石之王”了。乾隆元年,宫中建如意馆,专制玉器,乾隆亲自督办,并组织收集各地精美翡翠玉器。目前故宫收藏的上万件翡翠玉器,多数是在乾隆时期搜集入宫,翡翠玉器进入宫廷的途径主要是贡入,在各地官员进贡物品中,玉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乾隆对收集到的翡翠等玉器分类、鉴别、分级后,对工艺粗陋者再交由如意馆改造。观如今收藏于各公私博物馆中的乾隆及嘉庆时期翡翠材质的宫廷摆件及玺印等,无不是制作极其精美的佳作,足见当时对翡翠材质的重视。

北京保利2011春拍 编号7258

清 御制翡翠朝珠项链(“黄仲涵项链”)

L:46 cm,30颗 珠径:13.43-13.29 mm

来源:

1.清宫旧藏,原为朝珠。民国初年由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家族释出;

2.20世纪初由北京著名翡翠玉石商人铁宝亭购得并改制成项链;

3.侨商首富“糖业大王”黄仲涵购得并收藏;

4.1925年始,黄仲涵孙媳佛姬儿·简拥有,被其家族收藏近百年。

附:

1.香港翡翠鉴定证书

2.美国GIA珠宝鉴定证书

成交价:RMB 23,000,000

项链的主体由三十颗大小均匀的翡翠圆珠串成,颗颗硕大饱满,每颗直径均在13.29至13.43毫米之间,质地均匀,色泽翠绿浓艳,呈祖母绿色,晶莹清澈,光彩耀眼,显得异常雍容华贵。由于为清代朝珠改制,原本是以丝绳串结,所以圆珠上的穿孔要较当今所制的大一些。珠串色泽水润,青翠欲滴,质地匀称纯净,应为一整块上等老坑翠料所制。其上乘的质地,顶级的打磨与抛光,温润而内敛的光泽,以及穿孔的大小,均显示着此件翡翠项链不凡的出身与来历。

其 他 材 质

THE OTHERS

北京保利2011春拍 编号7318

清雍正 御制花玛瑙碗

“雍正年制”款

D:10.2 cm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成交价:RMB 3,450,000

玛瑙是一种以隐晶质石英为主的具有明显纹带、花纹的矿物。数千年来,玛瑙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玉石之一,乃雕琢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料。此玛瑙碗直口、深腹、腹下斜收至底,圈足,质地致密,晶莹光洁,典雅秀丽,别致脱俗。遵循“大玉不琢,良材不雕”的原则,器身通体光素,无雕琢纹样,造型简洁明快,纹理自然交错,任大任小,忽有忽无,流光溢彩,精美瑰丽,充分展现了玛瑙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特性。

真水无香,珍玉不镂,恰是此器妙处。器表抛光均匀细腻,光润柔和,自然纹斑掩映其中,或若婀娜女子翩翩起舞,或似黄昏落日那一抹余晖,虚实相生,气韵古朴,相得益彰,形制简练而韵味无穷。碗底镌刻“雍正年制”四字款识,字体工整雍容,笔法老到,十分标准,与台北故宫所藏玛瑙碗款识如出一人之手。细观此器,质料莹泽细密,造型圆融无碍,体态流畅婀娜,打磨精细出宝光,增之嫌肥,损之见瘦,雕琢工艺巧妙,技艺精湛,韵致内敛,极富艺术表现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

北京保利2018秋拍 编号5438

清乾隆 水晶雕螭龙纹四方茶壶

H:15 cm,L:18 cm

备注 

1.伦敦佳士得,1990年6月11日,编号305;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FR99

成交价:RMB 805,000

水晶古称水精,被视为祥瑞神异之物。考古资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水晶制品出土,又据唐末史书记载,水晶产地颇多,同时,又从大秦、波斯等国输入,故各类水晶制品出现较多。明代以来以水晶雕文房供玩者颇为流行,清代亦多见,至乾隆一朝更有工艺精湛的水晶雕件出现。

查阅公私收藏,所见水晶炉多为圆形,似本器方正者十分鲜见。其挺拔秀逸,自腰部以下,渐渐收拢。壶身腹部为四方形,其壶盖、盖钮、柄把、流嘴皆出棱角,折转过渡流畅,寓方于圆,正曲对比,于稳健中追求灵动之美。壶身腹部浅浮雕一周仿古螭龙纹,其整体制作风格与同期玉器一致。乾隆时期宫廷玉器仿古者极多,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了使用铜、瓷、玉、宝石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的风气。这种好古的传统发展到五百多年后的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这件水晶螭龙纹四方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得以诞生。其所用水晶料清透,极为难得,且内膛掏挖规整,雕刻研磨又极精细,造型端庄,纹饰古拙,冰壶流光,实为美器。

北京保利2012春拍 编号6144

清乾隆 苏作玛瑙巧雕僧人牌

L:5 cm

成交价:RMB 632,500

此牌以玛瑙为质,用料精选考究,温润细腻,纯净透体。在工匠的巧手碾琢之下,依料施为,利用玛瑙的天然色彩,浮雕出云气、庙宇及三位僧人,形色相依,构图巧妙,留白协调,布局错落有致,用笔疏朗写意,寥寥数刀即勾勒出形象,线条简约,人物神情憨态可掬,情趣盎然。苏州琢玉工艺历史悠久,技艺超凡,早在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具备极高的玉雕技术。从唐宋到明清时期,苏州玉雕工艺逐渐形成了“小巧、精细、雅致”的独特风格。《天工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至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工艺达到了顶峰,作坊林立,能工巧匠辈出,技艺精益求精,“乾隆工”誉满天下,其作品不仅深受大众喜爱,更获得了宫廷的青睐,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不少苏作玉雕精品。

1 阅读:21

沐清扬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