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千古史记
编辑|千古史记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60军180师的突围壮举让人心潮澎湃,180师的经历,不仅是战争的一段历史,更是中国军人坚韧和智慧的体现。
在第五次战役中,180师几乎陷入灭顶之灾,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有战略布置的缺陷,有敌军意图的难以预料,甚至连战地通信中断都增加了180师的艰难处境。
但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正是因为180师内部一位沉着机智的军务科长——张杰,才使得部分师机关人员最终安全突围,为部队保留了重建的“种子”,如果没有这位科长的灵活判断和坚定执行,历史或许会重写。
1951年5月,180师被分配到第五次战役的阻击战场上,战役的第一阶段,180师尚处预备队,任务尚轻,但战役突然从试探性打击进入全面进攻,战线瞬间扩大,兵力紧张,180师不得不从预备队转为第一梯队。
这意味着,他们将要面对火力、装备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美韩联军,此时,60军军部急需部队布防拦截敌军,从加平至春川的北汉江一线就是由180师承担了。
再加上15军与63军各自提前撤离,这一大片空隙地段的敌人压力几乎都堆在了180师身上,战事的激烈程度几乎是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从未遇到过的。
美军得益于强大的空中力量,采取了李奇微“磁性战术”的反扑打法,当志愿军战线推进深入到物资供给极度短缺的状态时,美韩联军随即反攻,180师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
与此同时,军部传达上级命令,为掩护伤员及主力转移,要求180师继续坚守阵地,郑其贵师长早已预见到坚守的后果,但无法违抗命令,他在战术上做出一项决定:让师机关二梯队先行转移,以保证部队的指挥核心不被彻底消灭。
这一决定是为整支部队的重生保留了希望,而承担起突围任务的,正是军务科科长张杰。
张杰临危受命时,师机关400余人中大部分是非战斗人员,文工队、医院等单位的成员并非训练有素的作战队伍,这支队伍手上仅有少量枪支弹药,加上长时间作战消耗,他们的战斗能力早已不在最佳状态。
张杰很清楚情况的严峻,决定将师机关队伍分成四个“连”,分别编成指挥连、政治连、后勤连和直属连。
他计划利用隐蔽和机动的策略,为队伍争取一线生机,但上级命令要求师机关白天行军,张杰深知敌军的空中侦察能力,冒着违抗命令的风险,带领队伍选择夜间突围,以降低被敌人发现的概率。
突围当天,恰逢大雨夜幕,师机关在张杰的带领下,冒雨行军,虽然道路湿滑泥泞,但张杰深知雨夜是避免敌机发现的最佳掩护,在前行途中,他们还发现了一位受伤的女战友——护士长张道华。
张杰坚持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同志,指派人护送她同行,大雨过后,张杰带领这支队伍艰难前行,途中甚至捕猎野兔充饥,以维持体力,几天后的黎明,他们终于接近了我方阵地,但突围过程并未结束,张杰带着队伍还需继续穿过敌人封锁线。
另一边,敌人逐渐察觉到180师的动向,美韩联军以坦克、炮火封锁了突围通道,突围小队发现行踪暴露,张杰果断决定分散队伍成若干小组,以增加突围成功的可能性。
此时,队伍中一位战士无意间踩断树枝,立刻引来敌军的照明弹和炮火袭击,就在危急时刻,志愿军友军的炮火从另一侧掩护了张杰的队伍,张杰趁机指挥队伍在友军掩护下快速突围,最终成功脱险,这支队伍冒着巨大危险,以微小代价完成了突围,为180师保留下师机关和部分骨干人员。
在张杰率领的二梯队突围成功的同一时期,180师主力部队却未能摆脱敌人的三面包围,原本在1951年5月23日夜,师部接到撤退命令,但180师却因通讯不畅,未能及时获知其他部队的动向,导致180师被美韩军队逐步切割包围。
张杰的二梯队虽幸存下来,但180师主力却未能幸免,面对兵力差距,180师在战斗中渐渐陷入物资枯竭的困境,不得已以生命抵挡敌军步步紧逼。
士兵们弹尽粮绝,甚至退至近战搏斗。最终,180师付出巨大牺牲,全师3,000人壮烈牺牲,3,000人被俘,仅剩约4,000人成功突围。
张杰的机智和果敢,使得二梯队避免了与主力同样的命运,回望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正是张杰对战场的冷静判断、敢于灵活变通的策略,以及对战友的坚定守护,才让180师在战场上存留了重建的希望。
虽然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的失利成为战争中的一段痛楚,但张杰和他的二梯队则证明了战场中士兵的勇敢和忠诚,展现出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