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科书的说法,鸦片战争就是“国耻”。对于这一点,就不多做赘述了,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甚至知之甚详。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性,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正能量和负能量。
例如:一个八十岁的老人靠捡废品,供养了多个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这件事听着是不是很正能量。可若逆向思维,很可能就是一件非常负能量的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八十岁的老人为何还要捡废品,为何就不能颐养天年,为何会有孩子上不起学……
当然了,鸦片战争也有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两面性。负能量,就是“耻国”,对于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只不过,这点给人的更多的却是耻辱之感,甚至引发自卑,包括文化自卑。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津门屏障、入京咽喉的大沽口炮台,清军死伤惨重
所以,一说到鸦片战争,还不如尽量少提,或者不提这种负能量的思想,不如多关注正能量的一面。
鸦片战争,在用枪炮打开封建清王朝大门的同时,也将民主、自由、平等的西方思想文化强行传入了中国。
于是,一部分有志之士开始觉醒,他们毅然抛弃陈腐的封建思想,并将目光从东方伸向遥远的西方,以探寻强国御侮的新知,这才为后来自强救国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例如:林则徐、魏源等,就从那时开始关注西方的科技进步,并著书介绍西方的新事物。
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满清朝廷内的绝大多数人,竟然都没有惊醒,既没有重视西方的变强,也没有对自身进行改革的想法,更没有向西方学习的意识,反而继续闭关自封,这才引发了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例如,朝廷的文件中,依旧将入侵的英国人称作“匪类”、“强盗”、“贼寇”、“叛贼”、“横逆”等,甚至还坚定地认为这些“犯上作乱”者都是不能长久的。
更重要的是,若无鸦片战争,愚昧、腐朽、可笑的满清王朝,不知还要统治华夏百姓多长时间。
若真如此,后果简直不敢想象,情况好的话,国家继续落后挨打,百姓继续遭受摧残;更严重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国家被列强瓜分灭亡,民族四分五裂。
▲戊戌变法浮雕
可是,若无鸦片战争,又怎么能因“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的鸦烟流毒”,造成满清政府的财政枯竭,国库空虚呢,这才为后来辛亥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至于被拿破仑称为“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也不知还要等到何时才能唤醒。
同时,若无鸦片战争,“黑水党”、“三元里”等这种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血性,也不知什么时候才会被激发;若无鸦片战争,可能就不会有后来动摇满清根基和抗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满清政府才得以集中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继续维持统治。
此外,也因鸦片战争,人们再次看清了满清只知对内压迫,而无对外抗争之志的软弱可耻嘴脸。
▲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
例如:《南京条约》何等的不平等,却未见有人奋起激烈抗争,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心存不安。
还有,众多民众自发抵御侵略者,朝廷非但不予激励,反倒对其畏之极甚,甚至荒唐至极地斥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还对其肆意干涉、破坏与镇压,更为可耻的是与外国侵略者沆瀣一气,以此来镇压反抗侵略的爱国百姓;林则徐、邓廷桢等人诚然怀有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却惨遭耆英、伊里布等投降派的排挤压制与打击,实乃“徒有救国之志,而无丝毫之权”……
对于这样的朝廷,不要说真正的有志之士,甚至就连普通百姓也不愿意去保,去为之流血牺牲,这样的国家又怎么能长久呢。可见,一个国家的人心散了,国家也就离散不远了。
显然,这样的满清王朝,当然是越早灭亡越好,而鸦片战争就起到了这样的推助作用。所以说,鸦片战争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并非只是坏事,反而还是一件幸事好事。
图片来源网络
按你的逻辑,日本侵华也是幸事一件
@:事实上,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扶“清”这面,它迟早会把你“压死”,~?[呲牙笑]还是“拆”了的好,~?
@:戊戌变法,并不等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再次正告了“扶清灭洋”,这件事“是行不通的”,~?[呲牙笑]
@:咱也不是没本事,也想用它来“剁剁慈禧的头”,不知道“会怎样”,~?[呲牙笑]
露头就秒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了解一下。
鸦片战争就是国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