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懦弱、轻狂、愚顽、暴虐、害国败家的“官四代”:李士彬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5-12 07:27:35

远观近鉴宋朝人•58•懦弱、轻狂、愚顽、暴虐、害国败家的“官四代”:李士彬

党项族人

李士彬,金明县少数族将领、西北名将李继周的儿子。《宋史》无传。

《宋史·李继周传》结尾说,李继周去世,朝廷下诏西北边将集体商议,从他的儿子当中选择可用之人,承袭他的职位,并将选取人的名字报与朝廷。

边将经集议报告朝廷,继周之子李士彬性情软弱、遇事退避,其侄儿李士用朴实忠厚,通晓边疆民事、边防军务,且为李氏所在部落民众所敬服。

宋真宗下诏,由李士彬管理部落民,李士用任金明县、相关寨堡管理治安的“巡检使”,辅佐李士彬。

士彬以“供备库副使”官职实任金明县驻军长官“都监”,兼任新砦、解家河、卢关路巡检使,完全承继了父亲的职务。

康定元年(1040),西夏国主李元昊率军进攻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偷袭金明县,士彬与其子一同被俘。

但《宋史》此处对士彬的记载过于简略,根本看不出西北边将所说士彬“懦弱避事”等缺点,更不知士彬因何、怎样打败仗、被俘及其战败给国家、家族造成的危害。

这只有从《续资治通鉴》等书及《宋史》中有关人的传记中梳理、综合,才能详知。

诸书、文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九月二十四,李继周去世,二十六,宋真宗就下诏书,从李氏后人中选取继任人选,士彬虽被诸将认为“懦弱避事”,但还是做了父亲的继承人。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十月十一,反叛宋朝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之孙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国”,史称西夏,建年号“天授礼制延祚元年”,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建筑宫殿,任命文武两班官员,制西夏文,并公布“秃发令”,命令包括汉人在内的域内各族按照党项族的发式剃去大多头发,只在头顶或偏处留一缕头发;大举进犯并占领了宋朝瓜州(治今甘肃瓜州县)、沙州(治今甘肃敦煌)、肃州(治今甘肃酒泉肃州区)等三个战略要地。

十二月初四,宋朝鄜延路(治延州,今陕西延安)驻军“都钤辖司”上奏朝廷,报告李元昊反叛。

但宋朝廷对李元昊采取了退让政策,更加助长了李元昊扩张的野心。

西夏建国后的第二年,李元昊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威,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皇朝”地位,开始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

当时,在西夏南部边界与宋毗连相接之处,有一条横山山脉。该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在东到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府州(治今陕西府谷),西至原州(治今甘肃镇原)、渭州(治今甘肃平凉)2000余里的边境线上,形成了一条宋夏天然分界线,称为“山界”。自李元昊建立西夏,宋夏两国均沿着横山一线积极布防。

李元昊为了突破宋军防线,经过多次试探性进攻和派人侦察,终于摸清了宋朝整个西北边防的情况:

环州(治今甘肃环县)、庆州(治今甘肃庆阳)一带,边寨排列甚密,且有宿将刘平、赵振等把守,加上“蕃部素不知其山川道路”,很难打开缺口;

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原州一带,壁垒坚固,屯兵颇多,尤其是戍守于这一带的“蕃部弓箭手”,全由归顺宋朝的少数族组成,“甲骑精强”,以此为突破口,也不能稳操胜券;熙州(治今甘肃临洮)、河州(治今甘肃临夏西南)一带,有吐蕃首领瞎毡率兵驻守,并与宋结成联盟,牵制西夏;

唯有鄜州(治今陕西富县)、延州一带,土地辽阔平远,西夏熟悉此地山川形势,可以进兵的路线颇多,宋朝所建寨堡相距疏远,戍守的士兵最少,没有老将精兵,且延州知州范雍怯懦无谋,延州外围金明寨守将、都巡检使李士彬愚顽贪暴,部下怨声载道。

因之,延州成为李元昊此役的首攻目标,而金明,成为他理想的突破口。

西夏开国皇帝、夏景宗李元昊

此时,李士彬大约已官至《宋史》中所记的金明县都监、新砦、解家河、卢关路巡检使,且因金明有一十八寨(一说三十六寨),驻扎着近十万骁勇悍战的少数族士兵,党项人侵掠金明,多尝败绩,“懦弱避事”的李士彬竟得到了“铁壁相公”的美誉。

但期间,士彬杀害自己的堂侄女及其他几位亲戚,犯了死罪,宋朝廷考虑士彬为功臣之后,且更出于需要他效力守边,竟免了他的死罪,只给予他降职降级的处分。

尽管如此,士彬自身的缺陷,却已足够李元昊利用。

而虽然李士彬懦弱避事、愚顽贪暴,李元昊却并不轻敌,也不盲动强攻,而是采取连环计,智取金明。

李元昊首先使用反间计,在宋仁宗宝元二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春天,诈写了约士彬反宋的书信,连同作为礼物的锦袍银带,投到鄜延路境上。宋朝巡逻队获得伪书,献给延州守将,众人对士彬起了疑心,幸而鄜延路驻军副长官“副都部署”夏随识破奸谋,指出是李元昊行间,并称士彬与李元昊世代为仇,不可能有沟通之事,而且即便真的有私约,又怎会如此轻易地给人知道?

他随即招来士彬,与士彬饮宴相欢,对他好言抚慰。士彬感动落泪,数日后,击退小规模试探性进攻的西夏军,斩获敌人首级,缴获羊马,自证清白。

反间计不成,李元昊又施诱降计,暗中派人到金明,对士彬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

士彬斩使拒降,诱降又成泡影。

但尽管两计俱失,李元昊仍不用兵,再施新计。他派牙校贺龚率领部众,假装投降士彬。士彬接纳了假投降的西夏兵,计划把他们送到南方,但范雍指示士彬,将这些西夏兵统统收编入士彬本军。

假投降的西夏士兵进入士彬部队后,李元昊继续用计,命令西夏将士在同士彬相遇时,要不战而退,并让西夏军传言:“和铁壁相公交战,没等打死就已经吓死”,以骄其心。

果然,士彬骄傲起来,本就驭下极严的士彬,更变本加厉,部属偶有过失,便严刑拷打,属下将士日益与其离心离德。李元昊又暗中用金钱和封官许愿,收买、拉拢士彬属下心怀不满的部将,金明防务更加松懈。

而事已至此,李元昊却还有耐心,并不趁此进攻金明,而是行佯攻之计,向东攻打安远(今甘肃甘谷县北安远乡)、承平(今陕西延川县永坪镇永坪村)二堡寨,向西攻打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

范雍一见,当即命令鄜延、环庆路(治庆州,今甘肃庆阳)驻军副长官“副都部署”刘平等人率主力驰援保安军,同时命令李士彬严守金明各寨。

但就在宋军主力向西移动时,宋仁宗康定元年正月初,正是满山积雪、河谷冰封的季节,元昊亲率10万西夏军主力,突然出现在金明北面的土门寨(在今陕西安塞),将其攻破,直捣金明。

但就在攻陷土门寨后,李元昊却停止进攻,休兵养息。

李士彬得知李元昊来攻,本来衣不解甲,枕戈待旦,准备迎击,但很长时间过去,不见敌人,他和将士们疲累至极,正月十七夜,士彬解甲入寝。

十八拂晓,士彬还在睡梦之中,西夏兵马似从天而降,士彬军中诈降的西夏人立刻群起响应。

士彬从睡梦中惊醒,急忙起身披挂,命身边军士牵来自己的战马,但身边军士却牵出一匹弱马给他;上马之后,士彬命令调集人马,却无人响应。

士彬战不能战、逃不能逃,与其子李怀亮一起被生擒,李元昊割掉他的耳朵,以泄他不降恨。

金明被破,李氏一族只有士彬的母亲和妻子逃往延州。

金明失守,延州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直接暴露在西夏大军面前,范雍急令刘平、石元孙、黄德和等部火速回援延州。

范雍

李元昊则采用“围点打援”战术,派少量诱兵围住延州城,虚张声势,而派重兵在宋朝援军必经之路设伏。

二十二日,当刘平等到达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西10里扎营,被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宋军与夏军苦战,虽重创西夏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刘平、石元孙领残兵退到西南山,立寨抵御。

李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刘平宁死不屈,西夏军发起最后总攻,全歼刘、石所部。

全歼刘平、石元孙部之后,李元昊迅速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

但这时忽然下起大雪,寒风凛冽,西夏军缺少御寒衣物,宋将许德怀由乘机偷袭西夏军得手,西夏军无心再战。李元昊又得报,宋麟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砦(寨,今甘肃华池)主张岊、代州(治今山西代县)驻军长官“钤辖”王仲宝等率兵攻入西夏境内,于是率军回师,延州解围。

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与后来的好水川之战、定川砦(寨)之战号称西夏建国之初与宋朝的三大战役。三川口之战,宋朝虽然抵御住了西夏的入侵,但损兵折将,从此在今甘、陕、青、宁地区广大边境的防御处于被动地位;而三川口战败的引爆点,正是李士彬失守金明。

李士彬因为个人的、怯懦、愚顽、暴虐,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也使家族破灭,在他被俘之后,金明李氏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再不见于史录。

“官后代”因不知世事、不通时务却目空一切、娇贵骄纵败事,前有纸上谈兵、导致四十万将士被“坑杀”的赵括,后有害国败家的李士彬等,本是后世极应吸取的惨痛教训,但在职位层级任命制下的皇权时代,却成为不可避免的“定律”。

宋代金明,今陕西安塞

0 阅读:6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