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与东宫之间已势成水火,为何李渊还在左右逢源?

学典历史 2023-07-24 11:52:0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旧唐书·高祖本纪》中也曾说过,“不有圣子,王业殆哉!”意思是没有圣贤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帝王大业就很难成功。在史书中,李渊作为开国之君,不仅处理不好儿子之间的关系,而且唐朝的创建都是靠儿子才取得成功的;所以历史对李渊的评价不高。那么李渊真的如此不堪吗?并非如此。

李渊有能力不昏聩,而且在两个儿子之间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意义不大。如,利用“刘文静事件”打压李世民、派李建成攻打刘黑闼积攒军功以及民心等等。实际上,李渊也有意识地发现了,李世民在虎牢关一役中打败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竟然身穿黄金铠甲,带领士兵,招摇过市。

既然李渊已经发现两兄弟斗得如火如荼,都这么明显了,为什么不先打压一方?究其原因是至亲的不断亡故,迫使李渊下不去手。

公元572年,父亲李昺病故,七岁的李渊继承了父亲唐国公的爵位。根据史料记载,李渊有三个兄长;为什么最后是李渊继承了爵位?因为在那个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可能李渊的三个哥哥已经早亡了。

不久之后,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独孤氏也离开了。似乎老天爷没有眷顾李渊,但是应证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扇窗就是窦氏,李渊的发妻。

窦氏先后为李渊生了四儿一女,几近绝户的家庭才重新兴旺了起来;对于李渊来说,或许这才是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

不幸的是,公元613年,窦氏病逝;公元614年,年仅16岁的三子李玄霸不幸早薨;女儿也在公元623年去世了。亲人的不断离世,导致李渊特别在乎骨肉亲情,无法下定决心;而且李渊晋阳起兵时,也曾犹豫过,秦王李世民也劝父亲效仿汉高祖刘邦出逃芒砀山以观时局变化,但李渊还是迟迟不肯反隋;倒不是担心起兵的问题,而是长子李建成。

根据温大雅编纂的《大唐创业起居录》中,我们可以得知:

“时皇太子在河东,独有秦王侍侧耳,谓王曰:‘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

李建成还在隋帝国控制的河东之下,如果自己轻举妄动,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儿子。李渊并没有像汉高祖一样,为了自己,抛弃儿女;说明李渊还是很在意骨肉亲情的。

由于唐王朝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功劳过大,李渊特意想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称号“天策上将”,位列王公之上,可李世民依旧不满足;于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天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最终逼李渊退位。

《旧唐书·高祖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唐高祖李渊不想走隋文帝杨坚的老路,因此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最终事与愿违,怕什么来什么,终究还是避免不了骨肉相残的悲剧。正如《旧唐书·高祖本纪》所说,“国运神武,家难圣谟。”意思是治国英明神武,治家却难以谋划得当。

李渊有两个优秀的儿子,作为父亲而言,是幸运的;但是作为君王而言,是不幸的;不管如何抉择,可能都免不了流血。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点赞分享;谢谢!

0 阅读:43

学典历史

简介: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