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提到“同济”,中国人很快就会想到上海的同济大学。那么,同济大学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19世纪末,德皇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决定向中国派出医生开办医院。1893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博士来到中国,和德国的其他四位博士在上海组建了德国医生联合会,并在市中心开办了一所名为“Tung-Chi”的医院,“Tung-Chi”为德语单词的上海方言发音,意思为“德国医院”。后来,宝隆博士提议建一所学校为医院培训医务人员,得到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支持,动员德国财团出资创建了一个基金会,筹资用于建校,中德双方14名委员共同组成基金管理委员会。1907年,上海“德文医学堂”开学,翌年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更名原因,是为结合中国习俗,为近似“Tung-Chi”的发音寻找含有美好之意的汉字来命名,于是将与“Tung-Chi”相近的音“Tongji”,也就是“同济”确定为医学堂之名,意为“同舟共济”,言简意赅,富有创意。“同济医学堂”就是今上海同济大学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