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与最多

小雨淅淅岁月 2024-04-26 01:31:17

上个周日,是92岁公公去世100天的日子。依据老家的风俗,回家给他老人家上百日坟。

姊妹5个,聚集在公公曾经住的房子里,默默地打扫卫生。房间里落满了灰尘,上次回家还是公公去世一个月,回家上五七坟。

正屋的墙上挂着公公婆婆的遗像。他们好像在看着孩子们的失落和孤单。好似也明白没有父母的房子再也不是家。

下午上完坟,锁上门的瞬间,失落感和悲伤一并袭来。公公婆婆不在人世,再也没有回老家的理由。体会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想到爸爸妈妈将近80岁,我决定回老家住十天,沉浸式陪伴父母。

01

回到父母身边的日子,时间不再完全属于我自己。

早晨5点醒来,冥想和微运动之后,开始清晨写作。具体什么时候停止,完全由妈妈起床的时间决定。

妈妈起床后,第一件事先来我房间,送我一杯温水,然后告诉我她昨晚几点睡觉,几点醒来,做了什么梦。最后问我早饭吃什么。她絮絮叨叨的半小时,没有主题,想起什么说什么。我知道,她只是希望陪在我身边说说话。

白天,当我坐在房间里读书时,妈妈喜欢坐在我身边。想说话又怕打扰我。一直坐在那里又很无聊。她一会儿去看电视,一会又回到我房间里坐着。

看着80岁的妈妈,佝偻着腰在两个房间之间来来回回。想说话又不敢说的样子,我有些自责。我反问自己“这次回家住为了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对于我,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想明白这些问题,我的心情平静下来。我的生活围绕着父母。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了,每天读书不到一个小时,清晨写作依据妈妈起床的时间而定。这是自学习写作,读书最少,输出最少的一周。

出乎我的意料,当明确人生目标以后,我的心出奇的平静。没有因为学习时间短而烦躁不安。

02

当把陪伴父母当成第一要务,心完全的平静下来了,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慢时光。不再因为没有时间读书而焦虑。完全接纳当下的生活方式。

坐在暖暖的阳光下,听父母讲讲过去的故事。

小时候,看到爷爷奶奶的房间里,有做工讲究的刻着很多图案的红色椅子,茶几,高高大大的桌子。还有四叔生病时,奶奶拿出很多的古币换钱给四叔看病。

年幼的我,认为那是奶奶的陪嫁,认为奶奶娘家是大户人家。

这次听爸爸说才知道,这些家具来自于解放时,共产党分给我们家的。爸爸说:分地主家东西时,像玉石钱等一些容易藏起来的东西,都分给那些有头脑的人。只有普通百姓才分到家具。那时大家担心,有一天地主回来,要回他们的东西。

年轻时的爷爷奶奶都有一门令人羡慕的手艺。爷爷是是一名出色的木匠。农闲时给别人家做家具,挣些零花钱。奶奶夏天编织席子,斗篷,蓑衣。冬天,编草鞋。当逢集的时候,爷爷拿到集市上去卖。家里的古币就是爷爷奶奶辛辛苦苦挣来的。所以说,任何时候多掌握一门技术,都能比别人生活的好。

闲暇的时光多起来,爸爸的故事也讲得越来越多。从奶奶挑选媳妇的智慧,到已经去世的奶奶们的婚姻。再到奶奶与儿媳妇相处的细节,一点点的改变我对大家族的认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大家庭近70人,依旧能够和谐相处。

03

这一周,我完成我作为女儿的两个第一次。

第一次为爸爸洗头。周四午饭后,侄子给爸爸理发,明明是光头很容易洗,爸爸自己也不动手,只是低着头,闭着眼,等着我给冲洗干净。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出爸爸对我的依赖。

第一次,每天坚持给妈妈按摩两次脚。2016年,妈妈生了重病。从此,右脚前掌始终木木的,药泡没有效果。一天晚上,我陪她看电视,同时按摩脚一个小时。第二天,她说脚很舒服,走路轻松。接下来的五天,每天坚持按摩两次。每当看到妈妈很享受的表情,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值了。

结婚二十多年,第一次住在父母家里十多天,静静地陪伴父母,感受父母看喜怒哀乐。陪在父母身边,心情越来越平静,日子过得越来越从容。

我想,这也许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吧。

0 阅读:0

小雨淅淅岁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