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又可笑:干部严守禁烧秸秆,光餐食费10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墨知过去一二事儿 2024-04-05 20:30:4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2018年,黑龙江对秸秆实行“全面禁烧”的规定,对此,民众持有的态度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有人认为这么做是保护生态环境,有人觉得这么做是给民众加负担。

实际上,随着大家认知水平的提升,现在的秸秆数量可比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多上不少,这都要归功于对农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但这份进展放在生态环境上就不太好了。

简单来说,秸秆数量的增加给我们为了生态环境推行的还田策略带来很多难处,只有从表面上看,才能完全符合我们对还田策略的期望,但实际上该策略很难符合当下情况。

拿还田对田地的影响来分析,将秸秆作为肥料埋掉,从化学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方法可行,可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现在的秸秆数量已经大幅度增加了。

秸秆数量的增加给了土壤微生物分解更大的负担,很有可能出现到了播种的时候,之前埋下的秸秆还没有腐烂,且携带了一些未被清理的害虫卵,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作物的损害。

这个问题再怎么也绕不过去,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粮食储备,所以不可能说将相应的粮食从密集型种植改成非密集,另一方面,过多的秸秆给土地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因此,部分地区根本没办法实行秸秆全面禁烧的规定,最后还是选择一烧了之,可难道能说这些民众不愿意选择还田吗?其实大概率不是这样的。

我国农业领域数目最多的还是散户,而不是大片承包商,因此,成本问题不可忽视,本来民众种植的农产品面积就不算大,专门雇佣人员清理秸秆就非常麻烦。

一是经济上的困难,面积不大的农产品种植,如果还要聘请人员清理,那都不如直接不种了,二是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选择还田并不能带给部分地区良好的收益,反而有害。

黑龙江部分地区民众都会趁着村干部不注意选择焚烧秸秆,而村干部因为全面焚烧规定自然要阻止民众的行动,这就导致每次到了春耕和秋收前后,村干部就要开始严防死守。

3月底左右,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表示,黑龙江东北北部一个县区,看守秸秆的工作人员一个月餐费就有10多万,就这么还受不住秸秆焚烧,这些钱等同于白花。

实际上的确如此,将资金用于阻拦民众焚烧秸秆,所获得的收益明显是非常低的,要想真正改变民众的想法,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民众真正顾虑的问题。

首先,相关机构不能指望小面积种植的民众直接参与大规模的无害化处理,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经济条件支撑自己去选择秸秆无害化,除非种地的民众不想挣钱了。

这种可能性自然极其微小,所以,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想推进秸秆处理工作,一定是非常艰难的,其次,部分地区大规模种植时,选择还田如何避免在气候影响下秸秆处理不佳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出发,一是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当农产品种植面积大起来,相应的负责人就能够接受这种整体处理形式。

二是降低秸秆处理的成本,如果说专门雇佣人员加上机械的成本能够控制在民众期望内,焚烧秸秆的势头必然能够得到很好的限制,至少也不能因为这个给民众增加更多生活负担。

最后,就是拓展新渠道,直接把视角放在另外的方向,撇开还田和焚烧带来的危害比较,去选择饲料使用、造纸、附加产业等等,直接把这些秸秆用在别的领域。

放开赛道的优点就是不用担忧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也不必担忧不焚烧增加的生活压力,直接带给其他领域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不过,不论从那个方面来说,现在推行全面禁烧的规定都有些太早了,因为市场和民众都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也没有这个底气去接受,可能换一种方式会更好一些。

比如,将原本的全面改成局部,某些地区存在经济困难或者地理问题,不适合全面还田,那就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允许局部焚烧处理,其他的再集合无害化,这样就能节省不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墨知过去一二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