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石达开受凌迟之刑时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而是根本不能吭

趣史談过去 2024-09-08 15:28:42

“谋反”不管在历史上哪个朝代来说都是大罪,一旦未能推翻当朝统治者,起义的人往往都会遭受非人般的折磨。他们往往会被处以“凌迟”,就是俗话所说的“千刀万剐”,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刮下来,让他们在痛苦中死去。

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石达开就被处以凌迟。但在行刑过程中却保持沉默,一声不吭,这是为何呢?

一、参加起义,战功赫赫

1851年,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之后,他把手中的人马,组建成前军、后军、中军、右军、左军五军,石达开为左军主将。

随后,面对清廷的围剿,太平军虽然多次获得胜利,但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根据地直到石达开打下永安州,也是在这里,石达开被封为“翼王”。

此后,太平军迅速向湖南、湖北等地区推进,石达开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突出作用,刚开始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逼得节节败退。

在观察两军水师差距大后,他更是立马命令人学习,让战场局势来了个翻转,成为太平军的“常胜将军”,还将曾国藩包围在南京城。

二、被逼出走,兵败被俘

在太平军所有领导者中,石达开是风评最好的一位。即使是身为对手的左宗棠,也认为他“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只不过这样的将领,也难以逃脱被猜疑的命运。“天京事变”发生后,石达开迅速稳定当前局势,不过却被洪秀全猜忌有二心。

为避祸,石达开离开天京,先后辗转、浙江、湖北等地,随后入川想要为太平军赢得一线生机。

在四川,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为保全余下将士投降清军。不过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杀光太平军士兵,石达开也被处以凌迟。

三、凌迟之刑,一声不吭

凌迟这种刑罚流行于元明清时期,但它存在的历史却很久远,早在殷商时期便有它的影子。只不过,这时它的名字叫“寸磔(zhé)”。施行者对人的身体构造极为熟悉,能做到按要求割下肉,又不让人因流血过多而亡。

凌迟之刑的每一刀都是有“讲究”的,据莫言在小说《檀香刑》中所写,在行刑前,刽子手要猛拍一掌犯人的心窝,让他们心脏紧缩,减缓血液循环的速度。

之后才正式开始,第一刀要“谢天”,第二刀要“谢地”。行刑时被判八刀、二十四刀的还好,能给个痛快,几百几千刀就纯属是折磨。

《蜀海丛谈》中记载,行刑当天,石达开被推上了刑架。他的部下曾仕和第一个被割,忍不住发出惨叫,石达开还斥责他“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

神奇的是,石达开在整个行刑过程中,石达开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没有发出一声哀嚎。

他的眼神很平静,目光坚定,好像他感觉不到任何痛苦。这种非凡的耐力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和敬畏。四川布政使刘蓉还说“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

那么,为何石达开在遭受酷刑时一声未吭呢?一种说法是为了避免犯人太过痛苦,大喊大叫,导致刽子手行刑出错,在执行前,会在他们的的嘴里塞核桃,

另一原因则是,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个人意志顽强,他觉得这一切就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今生你杀我,安知来世我不杀汝耶。”即使赴死,也从容万分

当然,有人对第二个说法提出质疑,认为凌迟之痛,远超人的身体极限所能忍受。更可能是他嘴被堵住,不能发声,但围观百姓没能看清,误会了他在整个过程中“一声不吭”。

参考资料:

《檀香刑》

《蜀海丛谈》

1 阅读:893
评论列表

趣史談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