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问,为什么汉朝拥有庙号的皇帝这么少?而其它朝代的皇帝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庙号,甚至只当了几天皇帝的人都有。
其实,汉朝被上庙号的皇帝,也有一部分运气的成分。
很多人都说汉朝时期庙号的制定非常严格,不是说每个皇帝都能够有资格被上庙号,两汉28个皇帝只有七个有庙号。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汉朝是真正秉承了“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才给皇帝上的庙号,但问题是在汉朝皇帝死了之后该不该上庙号,庙号该怎么定这些问题,是没有像后世王朝那样有严格标准的。
毕竟,汉朝之前的朝代,除非有大功绩者,其它人是没有上庙号这个传统的。
像刘邦去世之后,他老婆吕后还有儿子刘盈(汉惠帝)都应该立刻召集大臣开会制定庙号的事儿。可实际上刘邦去世之后,汉朝制定下来的只有“高皇帝”这一个谥号,并没有庙号,就连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这两位皇帝去世之后也没有出现庙号。
汉朝的庙号是到了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的时候才出现的。
景帝元年十月,刘启召集御史并提议说,高皇帝、文帝那都是有功德之君,应该按照古代的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去追尊庙号。
于是,在宰相申屠嘉等人的建议之下,这才给高皇帝刘邦定了“太祖”,文帝刘恒定了“太宗”的庙号。等同于说刘邦的庙号是在他本人去世了四十多年之后才定下来的。
那汉景帝为什么突然要想到给老祖宗定庙号的事儿呢?
其实刘启的父亲,汉文帝刘恒和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很像,这两个人都是藩王出身,都是在朝廷发生了变故之后(西汉吕雉死后,发生了“诸吕之乱”,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没有子嗣,皇位继承出现空缺),由胜利的一方选来当傀儡的。但是,这两人最后都反撕成功夺回了皇帝大权。
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外藩出身,本身政权合法性就存疑。嘉靖一上来就搞大礼仪之争,而汉文帝比较老实,一直等到下一代刘启的时候,才想到用庙号来给自己父亲这一脉加强合法性,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刘启是刘恒的儿子,刘启把刘邦的庙号定为太祖,把刘恒的庙号定为太宗,就是说明自己这一脉才是汉朝皇帝的正宗。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会发现,汉朝其实一开始压根没有什么严格的庙号规定,这玩意儿就是活人给自己的先人“盖高帽”来显摆自己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在去世之后,三个人都是没有庙号的。
直到汉宣帝(刘洵)登基的时候,情况又变了。
汉宣帝本身是汉武帝的废太子(因巫蛊之祸而死掉的刘据)的后代,出生在民间,登基之后面临的就是和汉文帝、汉景帝一样的问题——自身的权威不够。
他作为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于是乎就把那个当初害苦了自己这一脉的祖爷爷汉武帝拿了出来,加上了“世宗”的庙号,以彰显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从此,上庙号这种行为就成了惯例,谁有问题谁就给前任加庙号。
那等到汉宣帝去世之后,汉朝比较平稳,也没出什么幺蛾子,所以,从宣帝之后的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这四代皇帝也就没有什么庙号。
一直等到又一个有问题的人出现了,他就是王莽。
作为封建史上第一个篡位的大臣,那王莽肯定是要在礼法上动手脚的。
他篡位之后,一口气就把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全给上了庙号,这一下子就导致了西汉的庙号严重贬值,而且这四个庙号在东汉建立之后,又全被光武帝刘秀给废掉了,以表示对王莽政权的否定。
直到后来刘秀本人也需要加强权威,这才把汉宣帝的庙号又给恢复了过来。
至于到了东汉,由于后期乱糟糟的程度,也使得庙号成了大家互撕的玩具,董卓当年就一口气废了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恒帝四位天子的庙号,可以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室,毕竟他捧上来的汉献帝不是汉和帝的直系后代,自然没有必要把这一脉的皇帝当回事。
由此可见,汉朝皇帝的庙号并不是和大家想象中一样,是和功德以及私德有关系的。这纯粹就是大家政治博弈的玩具。
毕竟礼法这种东西从一开始就只是掌权者的工具,庙号在书面上的那些高大上的含义可能从来就没有被当时的执政者放到眼里过。
我看全球的古代 那鬼王贵族 没有一个不像二战时期的日本鬼子的。西欧的拿着摧残外族的历史建立博物馆炫耀,儒式的拿着摧残女人小孩弱势群体的历史炫耀。5000年的历史对于女人 小孩 弱势群体 而言就是耻辱史。感谢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开启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时代!
因为在汉朝的时候对于庙号比较严谨,所以在汉朝能够拥有庙号的皇帝基本上在庙号本身上都没有杀可以挑剔的(后来庙号被撤销的那几个不算)文景之治这么出名,孝景皇帝也没有得到一个庙号。在后来的话庙号的给予相对就没有那么严谨了,甚至出了皇帝人还活着的时候就自称烈祖明皇帝的大笑话。而等到了唐朝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只有少数的丢了皇位的皇帝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