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中国古代士大夫眼中的完美婚姻,是什么样的呢?

安国说历史 2023-03-23 01:29:00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如果说婚姻是爱情开花后的结果,那么爱情自然应是自由、美好且浪漫的。

事实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对于爱情、婚姻的看法都有着特别的期盼,期望自己能够得到良人或贤妻。

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最完美的婚姻应该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但在我国古代,这种婚姻对女子来说是一种奢望,因为当时的社会为男权社会,实行制度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存在。

不过,哪怕如此,那时的人们也向往着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婚姻,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上阶级的士大夫眼中,夫妻之间是琴瑟和鸣的心灵契合。

那么,琴瑟和鸣的婚姻究竟是什么样呢?为何能让古代士人向往、追求呢?

一、琴瑟和鸣:浪漫爱情

1、琴瑟和鸣来历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出自《诗·小雅·棠棣》。传说,上古时期,伏羲用梧桐木为主体,丝绳为弦,发明并制造了琴、瑟两种乐器。

不过,《说文》中又有,“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换句话说,“琴”最初为五弦,后来改为七弦,其长三尺六寸三分,广六增寸,也被称瑶琴、玉琴等。

后来的《礼·乐记》指出:“舜作五弦之琴”,可见琴的历史悠久,不愧是我国最为古老弹弦乐器之一。

而与琴类似的瑟,据说是按照其弹奏的声音命名的,“瑟,施弦张之瑟瑟然也”,其身长方形,为二十五弦,是古代一种弹奏板箱体弦鸣乐器。

其实,最初古代人民发明琴瑟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弹奏音乐、净化心灵,加上琴瑟的属性类似,音乐和谐,多在一起弹奏。故无论是《礼记》中的“士无故不撤琴瑟”,还是《左传》的“君子之近琴瑟”,都是表现了这种二者的和谐之意。

后来人们将这种和谐指代着夫妻之间的感情和谐、美好。故琴瑟和鸣,虽然从字面意义来看是琴与瑟合奏十分的和谐之意,但实际用来比喻夫妻感情和睦,有时也指朋友情谊深厚。

元徐琰在《青楼十咏言盟》中描述:“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而根据《三元记团圆》中的记载:“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均用“琴瑟和鸣、琴瑟和谐”表达了古代人对婚姻的祝福。

2、琴、瑟象征意义

琴和瑟同属于八音中的‘丝’,而又有“八音之中,惟丝声于人情易见”的说法,故二者用来象征感情、表达情感是在适合不过了。

实际上,除了这种音色的相合外,其的外形和弹奏音调也类似,种种巧合凑成了古人对琴瑟的浪漫幻想,就如同完美的夫妻一样是彼此的另外一半,异常的和谐、美满。

再加上,琴棋书画这四方面的才能表现是古代对个人文化素养的展现,“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为古代人们对才子的赞美,其中弹琴位于四大才能之首,也象征着其才能出众。

尤其是士大夫这一阶层,一旦拥有高超的弹琴技艺很容易便能获得上层的赏识,可见其的重要程度。

更何况音乐的作用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因而许多痴男怨女通过琴瑟的弹奏来展示自己的感情。《琴史》写道此事为,

“盖雅琴之音,以导养神气,调和情志,抒发幽愤,感动善心。而人之听之者,亦皆然也”。

换句话说,“琴瑟和鸣”也算是一种古代男女的表白、示爱的方式,也是他们对幸福夫妻生活的美好描述。

此外,“琴瑟”还象征一种礼仪文化。

要知道,我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尤其是古代的王朝基本以“礼”治国,无论是君臣之礼也好,还是人伦之礼也罢,“礼”贯穿了整个中国的王朝历史,而夫妻是人伦之始,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的礼也在其中,受其节制、约束。史料记载,

“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儒家学说作为古代的正统思想,其的作用价值不用多说,而“琴瑟”之间的和谐便包括了一种男女之间、夫妻之间的节制之礼。

古代统治者通过这种“礼乐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才能制定尊卑等级的“和”而有“序”的社会,这也是儒家学者中备受推崇的思想所在。

当然,在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在深受儒学影响的士大夫眼中,“琴瑟和鸣”的婚姻不仅能够夫妻和谐、幸福,还有着礼仪尊卑,自然便是最完美、最理想的婚姻。

3、琴瑟和鸣的浪漫

不过,除了“琴瑟和鸣”本身的象征意义外,其自古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也是士大夫认为其是真正美满婚姻的原因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便流传了一个“弄玉吹笙,萧史跨龙乘凤”的神秘传说。

据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小女儿弄玉不仅倾城绝代,才华还颇为出众,尤其是擅长吹笙。为此,秦穆公特意有为其建立了“凤楼”。

等到弄玉长大可以结婚的时候,她提出了一个择偶标准,要求必须和自己一样擅长吹笙、相和,才能成为她的丈夫。由于找遍全国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弄玉的音乐造诣,这让穆公担忧不已。

直到某一天,弄玉在凤楼的凤台上吹笙,远处传来迎合的乐声,等到晚上她像往常一样入睡。在梦中她见到了一位俊逸非凡的少年乘凤而来落入凤台,少年告诉她自己是太华山之主,与其有段宿世姻缘,会与弄玉在中秋节那天成婚。

第二天,弄玉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穆公当即派人去太华山寻找,果真找到了一俊俏郎君萧史,将其带到了弄玉面前,不会吹笙的萧史,但会吹箫,音乐才能感天动地。

正所谓“才品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可见萧史的技艺卓绝。

这样美妙绝伦的音乐让弄玉情不自禁吹笙相和,二人通过音乐述说感情,最终真在中秋节喜结连理,后来二人便在凤台上练习笙萧,不仅乐声相合,二人感情也是如此,甚至后来二人的技艺到达天庭,龙凤相接、得道成仙而去。

至此,弄玉和萧史夫妻的故事成为了古代完美夫妻的典范,古代的士大夫十分向往他们的传说,期望能如他们一样成就神仙眷侣。

二、琴瑟和鸣:知音难觅

1、夫妻情趣相投

事实上,琴瑟和鸣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是夫妻二人之间的情趣相投,古代的婚姻不是现在的自由选择,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准则,夫妻在结婚前几乎为“盲婚哑嫁”的状况,基本是没有见过面。

这个时候音乐的作用便显示出来了,新婚夫妻如果拥有相同爱好弹琴鼓瑟,便可以通过音乐为兴趣点直接拉近了夫妻之间的距离,减少陌生感,这样一来夫妻之间的感情自然就美满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士大夫,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十分的喜爱弹琴,用来陶冶情操,那时对女性的要求也是如此。他们认为,音乐可以洞察人心、可以分辨一个人的品行,如果自己的妻子能够一起弹琴鼓瑟,不失为自己的知音。

正所谓“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得其之一者,人生足矣”,“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妻子为“知己”的话,便是如同弄玉萧史一样的神仙眷侣。

最后便是士大夫追求精神上的平等,中国古代乃至现代都对婚姻生活有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琴瑟和鸣”不仅代表着他们雅致的情趣生活,还有着精神上的平等感受和门当户对的现实境遇。

前面提到古代的婚姻,作为子女是不能自由做主的,因而这种婚姻还有着门当户对的要求。这种境况的夫妻一般都有着相似的家世,这时候如果才情也类似,那么便真的如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他们是真正的精神上的平等,互相体谅。

三、结语

其实,单从他们的追求来看,古代和现代的婚姻观差别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以精神上的浪漫追求为主,男女都追求着自己的另外一半能够与自己志趣相投、相互体谅、和谐美满,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有共同语言。

而琴瑟和鸣的婚姻实际上是士大夫对妻子的一种要求和期盼,他们十分的向往这种和谐、美满的婚姻,他们期望自己能够获得一位理解自己的思想,能够有相同爱好的妻子。

无论是这里提到的“琴瑟和鸣”,还是后来流传的相濡以沫、相敬如宾,都展现了古代士人对美好爱情,结为美满婚姻的追求和向往。

参考文献

1.《琴与瑟的区别》

2.《琴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婚恋》

3.《琴瑟和鸣白头偕老的本解》

0 阅读:2

安国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