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保卫战,黄克诚却反对主席命令请求撤退,两人之间谁对谁错?

妙之评过去 2024-04-19 06:05:38

黄克诚大将戎马一生,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直都是以“敢于直言,坚持真理”而著称,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个以政工和后勤统筹见长的将军,他的战略眼光却高瞻远瞩,一点都不输我军的战神粟裕和彭总等人。

特别是在抗战之后,更是亲自给军委和主席发电报,陈述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巩固东北,才能支援的全国革命,而黄克诚这样的斗胆直陈,也得到了主席的赞许。

不过我军在东北作战之初,在部分战场上的作战确实处于下风,而为此黄克诚也多次跟军委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想法,还和军委意见相左,比如——四平保卫战。

在四平保卫战中,黄克诚多次发电报给军委,坚持认为四平不能守, 而主席和军委则认为坚持越久,对东北形式支援就明显。

那么,关于四平保卫战,黄克诚和主席到底谁的坚持是正确呢?

黄克诚(剧照)

一场平局的四平保卫战

进入到1946年,东北战场的形势对我军来说并不算友好,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为了加强对我东北民主联军的围剿,企图占据东北,决定从关内调兵遣将,将当时国军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军和新6军,悉数调往东北。

这样,加上之前在东北的13、52、60、71和93军这5个军外,一共有7个精锐美械和半美械部队 (3个半美械,4个美械)合计247000人,踏入东北战场。

1946年4月,看到时机成熟的杜聿明,决定发动四平战役,企图通过攻占四平这个战略要地为跳板,攻击长春和哈尔滨等地,将我军围困和歼灭在东北。

1946年4月18日,敌人71军88师进行兴隆岭,四平保卫战打响……

敌人美械部队增援东北

为应对杜聿明的这次进攻,东野也是调兵遣将,加强四平的防御,想要挫败杜聿明的此次进攻,保卫根据地。

林总当时的部署是

“攻长春之杨国夫部、曹里怀部及第八旅等有战斗力的部队星夜南下,向四平急进。决不可因攻长春伤亡与疲劳而有所影响,否则对大局极不利。长春只留少数部队保卫城市。”

当时我军防守四平方向的部队为——黄克诚新4军第3师3个旅、梁兴初的山东1师、罗华生的山东2师、杨国夫山东7师2个旅、邓华的保安1旅以及万毅纵队,合计8万人。

四平保卫战我军英雄

4月18日,负责四平方向正面主攻的郑洞国率领新1军主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乌泱泱朝着四平城外围阵地进攻,当天,我军打退了敌人的试探性攻势,并将想要趁着夜色摸上我军阵地的第新30师击溃。

4月20日, 新1军再次组织对我新四军3师7旅阵地展开强攻,但被我军两翼的增援部队赶到,又将其赶出城内,22日,郑洞国集中所有的炮兵往四平城东的我军守卫薄弱处全面炮轰,并以营为单位组织冲锋,在战地上与我军展开白刃战,1天之内阵地多次易手,该日战斗为保卫战开始以来最激烈的一次。

四平保卫战我军机枪阵地

在敌人第一次进攻四平的战役中,我军表现出来了一支强军的作战水准,根据进攻的新1军军官反映

“没想到这装备这么破破烂烂,只会打游击的土八路这么能打,我们跟日军打都没有这么吃力过……”。

当然,在战斗中,我军也暴露出了阵地防御战中指挥防御正面,不懂交叉火力运用支援侧翼,以及部炮协同能力差的不足。

但无论如何,第一阶段我军算是守住了……

郑洞国看着我军抵抗顽强,决定让在沈阳的杜聿明加强兵力继续进攻。

要不说杜聿明本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看到我军全军主力都在四平,决定先攻击我军其他方向,对四平围而不打,企图将我军困死在四平。

我军防御阵地

4月28日,国军轰炸我梅河口车站,导致那里集结的250车皮送往四平的弹药被炸毁,四平守军弹药一时间接济不上,5月2日看到侧翼本溪方向也就3个团在防守,于是杜聿明命令新6军军长带着,5个师前往攻击,敌众我寡的本溪守军只能撤退,5月3日本溪失守。

而在袭扰我军侧翼的同时,对于四平城的进攻杜聿明也没有停止过,为了支援新1军,他增派了71军和93军(滇军)加入到攻击序列中。

而第二次进攻四平,敌人也变聪明了,他们从一味的猛冲变成挖掘战壕,不断近迫作业,缩短和我军的阵地距离,而且因为本溪的失守,为了避免被敌人迂回包抄,林总不得已将部队从四平防御正面散开出去,原本8万人只需要守四平城,变成了要同时兼顾其他地区。

整个防御的正面,达到了100多公里。

正在挖掘防御战壕的四平守军

这对于防守方来无异于增加了防守的南麻难度,当时我军一个团,要负责几公里的防御正面,也让多数部队全部都布置于一线去堵窟窿,导致二线阵地没人,缺乏预备队。

而事实上,该阶段的阵地攻防战中,我军阵地多次被敌人打穿,也证明了这一点……

5月15日,在全部解除我军在四平外面的其他据点后,杜聿明调集三路大军全面对四平展开决战。

他让廖耀湘新6军作为右翼集团,攻击叶赫等地,并迂回到四平后面,包抄我军;陈明仁的71军作为左翼集团进攻八面城和郑家屯,迂回到梨树包抄我军;孙立人的新1军作为正面集团,进攻四平城。

杜聿明调兵遣将前往攻击四平

战斗打响之后,廖耀湘的新6军在右翼显得非常的活跃,作为全美械部队的他们,早在沙岭战役中,就曾以1个团挡住我军2个纵队的进攻士气高涨。

面对程世才的3纵的阻击压根不怕,他不仅利用卡车的机动性穿插我军阵地,还看到3纵的防御居然被自己一个团冲垮之后,信心倍增,不到一天就突破3纵的威远堡防线,我军整个侧翼都暴露在廖耀湘的攻击之下。

而看到威远堡失守之后,林总认为四平保卫战已经失去了意义,直接命令撤军,我军于5月18日的撤出四平,历经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束,我军以伤亡8000人的代价,消灭国军1万余人。

我军在歼敌数上占优,为杜聿明拿下四平。

这看似一场平局,但参战的我军对于这一场战役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我军正在保卫四平

黄克诚和主席,谁对谁错

在介绍完四平保卫战始末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作为一线指挥员的黄克诚对战役的看法是怎么样呢?

将时间的指针,转回到4月25日。

参加四平保卫战,黄克诚肯定是举双手赞同的,毕竟四平对我军来说,太重要了。

不过在第一阶段保卫战结束后,黄克诚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敌人对于四平也是志在必得,杜聿明不断在沈阳调兵遣将,俨然有一种将四平打成一个双方在东北的决战的趋势。

而双方大兵团决战,在1946年那个时间点,黄克诚显然认为是不合适的。

黄克诚大将

为此在第一阶段战役结束后,负责防守左翼的黄克诚,给林总发了几封电报。大致意思是

“建议适可而止,不要与敌人硬拼。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他一下子,以挫敌锐气,是完全必要的。现在的情况是敌人倾巢出动,与我决战,而我军暂时尚不具备进行决战的一切条件。因此,应当把四平及其他部分大城市让出来,让敌军进来,我们则到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去建设根据地,积蓄力量。”

而看到林总迟迟不回电报,黄克诚也急的像热过上的蚂蚁,但还是部署3师继续防守。

其实这里并非林总不回黄克诚的电报,而是当时林总正在和军委商讨,四平是战是撤的问题,显然林总和主席也和黄克诚一样,都敏锐的嗅到了四平之战将是决定东北走向的一个命数。

黄克诚和林总阐述不能久守四平

到了5月12日, 也就是廖耀湘占领本溪,四平决战前第2天。

心急如焚的黄克诚直接越过林总,给军委发报阐述自己的意见,黄克诚在和军委的电报中提到

“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筋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

不过,黄克诚的电报,同样未能得到军委和主席的回复。

黄克诚和东野华北野战军一众领导

在当时,不仅是黄克诚,就连一向以擅长打神仙仗和胆心细的韩先楚也是不太赞同继续死守四平的。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道

“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防御战。虽然取得了毙伤敌人1万余的战果,阻滞了敌人的进攻,但在我军处于劣势情况下,过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与敌进行不利条件下的作战,在战略上是失策的。”

其实,无论是是黄克诚还是韩先楚,还是东北众人,很多人都认为四平保卫战打这么久并非上策,主要还是一个原因:

长期的坚守,消耗了本就处于弱势的我东北民主联军战力。

在四平作战的我军士兵(剧照)

根据不完全统计,此战我军伤亡8000人,在这8000人里面多是入关的精锐部队,其中

“黄克诚之3师7旅,原为井冈山老部队,四平撤退后仅剩下3000余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3师原有13000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被击散,只剩下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1师梁兴初部剩5000人,还保持有战斗力”

因此,别看伤亡不到参战的10%,但这些都是一线战斗兵,如果折算下来恐怕实力的损失将达到1/4.

那么,从数据和后续情况上看,以黄克诚为首的众人站在东北战场的角度上认为不应该死守四平是正确的。

四平守军伤亡不小

是否就证明,主席和军委坚持守四平是不正确的呢?

事实上主席和军委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只不过站的角度不一样。

在四平保卫战激战正酣的时候,我军代表和国军在另一个战场——停战谈判桌上,同样也是硝烟弥漫,寸步不让,四平保卫战前期的胜利,让一向偏袒老蒋的美军代表马歇尔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军的实力,在关内战场不可能调停的情况下,我军在东北打的越顽强,对于国际情势以及国军在东北的限制就越多,四平街保卫战支持的时间愈长愈有利。

当然,这也意味着东野众将士的身上的担子将很沉重,付出的牺牲将会更大,而为了避免干扰前线作战,自然不会将这些告诉他们,这也是军委为何不回复黄克诚的原因。

为的就是怕他们有负担……

当然对于我军在四平的表现,主席也不吝赞扬

“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事实证明主席的这个说法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正是由于我军在四平战役的出色表现,在撤退到松花江的时候,杜聿明和老蒋投鼠忌器,根本不敢大规模追击我军,在追击到长春时候,就不敢再往前进攻

在1946年我军和国军肯定要大打出手的关键时刻,先打的四平战役,无疑能让我军秀肌肉的同时,也卸下了我军的心理负担,安心发展根据地。

晚年的黄克诚大将

有趣的是,在解放后,主席在和黄克诚谈到战四平的时候,说道

“难道四平保卫战打错了?”

黄克诚也很释然和幽默的说道

“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我们打他一下子,以阻敌前进,这并不错。但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寻我主力决战的情况之下,我们就不应该固守四平了。”

这个高情商的回答,即站在了当初主将的位置上,说四平战役的艰难,也在说明主席的战略眼光很高。

0 阅读:0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