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娄山关:事关生死的恶战,红军险些覆没,疲惫之师终于崛起

振华振兴近代史 2024-04-12 22:25:1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二打娄山关,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捷,也是堪称转变中国革命历史的经典战役。

当时,红军将士们在长途行军之后已经十分疲惫,而娄山关的地势又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就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生死存亡之际,3万红军倾巢而出,将士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激发出最大的潜力,最终连战连捷,所向披靡。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狭路相逢勇者胜”。

那么,红军在这场战役中究竟运用了怎样的战术?又付出了多大的牺牲?这场战役对于红军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与川军郭勋祺部,在贵州遵义市习水县西面,土城镇的青岗坡展开了决战。

因为情报失误,红军低估了川军的实际兵力,再加上川军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使红军发起的攻击一再受挫。

随着川军的增援部队不断赶来,红军原本计划的歼灭战变成了消耗战。

为了保存实力,中央军委下令全军脱离战场,于1935年1月29日凌晨后开始西渡赤水河,这就是一渡赤水。

当时,因为川军的追击,红军不得不一边阻击一边渡河,直到中午时分全军才渡河完毕。

此后,红军经叙永一路向西,在风雪之中边打边走,于2月9日到达云南昭通市扎西镇,这才得以暂时摆脱敌人,停下来进行休整。

随后,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会议,讨论红军下一步的去向问题。

鉴于扎西镇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毛主席指出:

“应该借赤水河两岸的有利地形,彻底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然后再根据客观情况制定正确的行动目标,若非如此,无论红军走到哪里,敌人都将如影随形。”

根据所截获的情报,国民革命军以及滇军和川军,一方面加固了长江沿岸的防守,一方面又南北对进,向扎西疾驰包围而来。

于是,毛主席提出意见:

“全军缩编重新整合战斗力,丢掉笨重装备,轻装上阵,从扎西出其不意挥师东进,重占黔北遵义地区。”

毛主席的这个意见得到了领导层的一致同意。

毛主席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红军于2月11日离开扎西,10多天后,分别从四川古蔺县太平镇渡口,以及贵州习水县二郎滩渡口,成功二渡赤水。

至2月23日晚,红军轻松夺取了只有两个连黔军防守的桐梓县。

此时,虽然已将敌人甩开了4天以上的路程,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因为敌人已经侦知了红军的动向并紧追而来,北面是中央军上官云相部以及川军,南面是黔军,还有正在赶来的国民革命军吴奇伟部。

按照蒋介石的设想,中央红军无论是与红二、六军团,还是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都必定往北。

因此,他加大了对北面围堵的兵力。

只是,他的设想早就在毛主席的预计之内,也就变成了一厢情愿的空想。

占领桐梓县当天,毛主席便下达了作战命令。

他一方面让红五军和红九军阻击北面之敌,一方面让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抢在国民革命军未赶到之际,夺取娄山关,从而进逼遵义打开局面。

毛主席指示红五、红九军团应采取节节后退,梯次阻击的办法,既要拖住敌人,又要减少伤亡。

杨尚昆

红一、红三军团及干部团,由彭德怀和杨尚昆统一指挥。

考虑到驻守娄山关的黔军兵力最多可能在1万人左右,而娄山关海拔近1500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毛主席提出了正面强攻与两翼迂回夹击相结合的战术,要求26日必须拿下娄山关。

此外,为了防止敌人反扑,他还特地要求正面部队首先要构筑牢固的工事,然后再发起攻击。

从前,毛主席一向都是宏观地提出战略目标,很少像这样细致地涉及具体战术。

这让接到命令的彭德怀,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他很清楚,若不迅速攻取娄山关,红军将面临着被敌人南北合围,从而导致全军覆没的危险。

把这样一副千斤重担,压在长途跋涉之后还未得到休整的红三军团将士身上,他确实没底。

但此时的彭德怀没有更多选择,他只能孤注一掷地决定不留预备队作为后手,而是下令红三军的4个团,全力出击主攻娄山关。

并且为了抓住战机,彭德怀还令红一军团在构筑好工事后,紧跟上红三军团。

待拿下娄山关便继续向前进攻遵义,从而使得两个军团形成交替攻击之势,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娄山关地势

娄山关左右两侧皆为险峰,关下便是川黔公路,西侧是主峰,东侧名为点金山。

红军只有先夺取这两处制高点,才能拿下娄山关。

红三军团的第10团和第11团,负责从左侧主峰迂回攻击,第12团和第13团发起正面攻击,待拿下制高点后再发起右翼攻击。

这4个团的军政主官分别是彭雪枫、黄克诚、张宗逊、张爱萍和钟赤兵等人。

如此多的名将集中在同一场战斗里,是难以想象的。

这也预示着即将发起的二打娄山关之战,将是一场极为艰难而且有进无退的殊死之战。

当天,细雨蒙蒙,能见度并不高,第13团3营的将士们向娄山关主峰发起进攻。

眼看距离越来越近,主峰阵地上黔军第6团的机枪开火了,冲在最前面的10多名红军战士倒在血泊中。

团长彭雪枫急忙命令3营长调1个连向左侧迂回冲锋。

在两路夹击之下,黔军溃败,向点金山阵地逃去。

3营随即打扫战场,并巩固主峰阵地,以重机枪火力支持接下来1营夺取点金山阵地的行动。

可是没料到,点金山阵地前只有一条陡峭的山路,无法形成夹击之势。

于是,1营只得在狭窄的山路上采用交替进攻的方式。

可驻守点金山阵地的黔军第10团火力十分猛烈,打得1营战士们无法抬头。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彭雪枫心急如焚。

在别无他法之下,他下令让1营组织突击队,从山路旁直接攀登悬崖夹击敌人。

彭雪枫

因为要攀登悬崖,带着长枪实在不便,突击队员们只携带了2种装备。

他们背后背着手榴弹,嘴上咬着刺刀,在1营3连连长的率领下,冒着枪林弹雨奋力向山顶攀爬。

不断有队员被敌人击中掉落悬崖,最后,只有3名战士成功登顶。

可这3名战士刚爬上去,还来不及转身,敌人便向他们蜂拥而来。

3名战士临危不乱,动作整齐快捷地从背上取出数枚手榴弹,拉开导火索向敌人扔去。

敌人被炸得鬼哭狼嚎,硝烟还未散尽,3名战士便爬起身来,手执刺刀迎面杀去。

之后,敌人乱成一团,山路上的1营其他战士见此情形,便如同旋风一般相继冲上山顶。

然而,让战士们没有想到的是,第10团黔军在团长的督战下很快反应过来,与我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但他们中不少人因为常年吸食鸦片,单兵素质太差,很快就被红军渐渐逼退。

彭雪枫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下令向敌群发射迫击炮,。

由于时间紧迫,炮兵排长张量来亲自操刀,他在来不及搭起炮架的情况下,凭借丰富的经验一手抓住炮身,一手装填弹药。

随即,炮弹准确地命中了敌群,敌人终于溃败而去。

在付出了重大牺牲之后,第13团终于夺取了点金山阵地。

在这个阵地的后面,就是娄山关的隘口。

彭雪枫马不停蹄,组织部队一鼓作气夺取隘口。

他集中全团6挺重机枪作为火力掩护,以第3营的3个连队,向隘口发起了冲锋,却遭到了敌人的猛烈压制。

按理说,在接连丢失两处阵地后,黔军士兵们应该早就没有了斗志,可为什么他们却还在隘口负隅顽抗呢?

在漆黑的夜色中,火光的映照下,彭雪枫从望远镜里敏锐地发现,对面阵地上有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拿着马刀正在督战。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

彭雪枫一声令下,数名红军神枪手一起招呼,将那名军官打成了马蜂窝。

随即,隘口上的敌人便迅速溃败了,娄山关近在眼前。

时近午夜,彭德怀获悉前方得手的消息,率领后续部队赶到隘口。

他命令张宗逊和黄克诚率领第10团,张爱萍率领第11团,继续前进到娄山关后面,截断敌人的退路。

随即,他又让钟赤兵率领12团代替13团正面阻击,而彭雪枫则率领13团埋伏在隘口右侧,防备敌人前来抢夺阵地,有效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之后再发起反攻。

当众人都在惊异一向最弱的黔军为何如此冥顽不灵时,彭德怀笑道:

“国民党中央军很快就会赶来督战,黔军的表现实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彭德怀

不出彭德怀所料,第2天一大早,黔军黑压压的一片便向隘口阵地扑来。

12团和13团两面开火,打得敌人始终无法靠近,可敌人不退反进,到中午时又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反扑。

眼见时机成熟,钟赤兵率领12团主力冲出战壕,杀入敌阵,彭雪枫率13团在右侧继续阻击。

为了尽快击溃敌人,彭德怀又命令陈赓和萧劲光率干部团火速出击。

娄山关前,侧耳倾听,嘹亮的军号和震天动地的喊杀之声响彻山谷,举目望去,雪亮的马刀和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随处可见,交战的两军如同潮水,波翻浪涌,此起彼伏。

突然,正在激烈酣战之时,敌人的背后响起了枪声。

第10团和第11团已经得手,在红三军团各团的通力合击之下,敌人再也顶不住了,纷纷向遵义方向溃散而去。

战场终于平静了下来,疲惫不堪的红三军团将士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除了一众基层官兵伤亡很大之外,第12团政委钟赤兵在战斗中一条腿受重伤,不得不在没打麻药的情况下被生生锯掉。

他后来也成为了开国将领中著名的独腿将军。

钟赤兵(右)

夺取娄山关之后,红军连战连捷,不仅再次占领了遵义,还一鼓作气消灭了国民党中央军近两个师的兵力,可谓战果丰硕。

2月28日傍晚,毛主席跟随中央纵队踏上了娄山关。

他凝神望着在红军西风中猎猎飘扬的军旗,以及苍茫远山和如血的残阳,不禁百感交集。

主席轻声吟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参考资料:

《娄山关战斗,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登上黔北第一险隘,探寻娄山关红色传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官网,

0 阅读:12

振华振兴近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