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养寇自重的谋略只有三类

王老讲鬼谷 2024-10-17 18:18:40
陈豨造反时,燕王卢绾发兵进攻他的东北面。当时,陈豨派王黄向匈奴求救;燕王卢绾也派出使臣张胜去匈奴那里,声称陈豨的军队已经失败了。张胜到了匈奴部落,原来的燕王臧茶的儿子臧衍正逃亡在那里,见了张胜便说:“先生您之所以在燕国受到重用,就是因为熟悉匈奴的事务;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就是因为内地各诸侯屡次反叛,兵事连绵,久而不决。如今您为燕国考虑,想赶快灭掉陈豨等人;陈豨等人一消灭,接下来也就轮到燕国,你们也就将成为阶下囚了。您何不让燕王暂缓进攻陈,而与匈奴和好?情况缓和,便可以长期在燕称王;一旦汉廷有急变,也可以借外援保全本国。”张胜认为很对,于是私下让匈奴帮助陈豨等人攻击燕军。 燕王卢绾疑心张胜勾结匈奴反叛,上书朝廷请将张胜全家斩首。这时张胜回来了,详细说明之所以这样行事的原因,燕王于是用诈术决罪他人,开脱了张胜家属,派他去匈奴作密使。同时暗中使范齐潜去陈豨那里,想让他长期逃亡在外,双方对峙,不作决战。 养寇自重 臧衍说服张胜的中心思想其实是养寇自重、借敌自重。 张胜的自重要素是熟悉匈奴事务,燕国的自重要素是诸侯屡次反叛,兵事连绵,久而不决。 陈豨的自重要素是联合韩王信,借助匈奴,策反燕国,使其中立。 自重的谋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专权自重,精髓是握住某项权力,或者占据某种资源。 陈豨专擅兵权,养兵自重,宾客数千人。“身怀利器,杀心必起”。陈豨拥兵自重,被周昌汇报真实情况,引起刘邦担忧。太上皇去世,召陈豨回京,称病不回,之后造反。 第二,养寇自重,精髓是制造并利用祸患,分两种: 一是利用内部反叛,内部敌人,比如内部的山贼盗匪,每次剿灭总要留下一些;一是引来或借助外患,外部敌人,比如韩王信、卢绾都想借匈奴的力量自重。 第三,借助外援,精髓是借外部力量,或者勾结卖国。 比如魏王豹独立之后,借助楚国的力量作为外援,对抗刘邦。齐国遭受韩信进攻之时,借助楚国力量对抗。苏代运作甘茂,借秦国重用甘茂的名义,使其在齐国被尊为上卿;冯谖复孟尝君相位,亦借秦之力。 卖国以求自重者,历史不乏其人,多数都是汉奸。 格局小了,思虑浅了 从个人利益角度来看,张胜的算计是对的,能够凸显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更受重用。但是格局小了,私心太重,而且存在巨大的崩盘风险,因为他左右不了局势。他只是一枚棋子,却妄想做棋手,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他采纳臧衍的建议,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第一,时代不同了,天下一统之后,已经不再是战国时代,天下多方力量博弈,互相牵制,互相影响,纵横家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天下统一,没有哪一位纵横家可以左右多方局势,因为多方博弈的格局不存在了。 第二,天下格局不同了,实力对比也不同了。汉朝可以调动的资源远大于燕国,远大于陈豨和韩王信,他们只能借助匈奴的力量,才能对大汉形成威胁。 第三,张胜的个人能力存在缺陷,他只是了解匈奴事务,并不了解天下大势。 燕王卢绾的算计小了,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燕国存在并不取决于阴谋,更不取决于诸侯反叛,更不取决于假设。 燕王的谋划太浅薄了,想要用张胜的阴谋保存燕国是不可能的,因为太容易泄密了,太容易招来怀疑,很快就会亡国,又怎么能长存呢? 各方诸侯反叛,都已经很快被剿灭了,根本原因是天下已经稳定了,百姓不可能再追求混乱。无论哪个诸侯王反叛都不可能持久。韩王信、陈豨、黥布反叛,都是一战即溃,迅速平定,根本原因还不是没有人心支持吗?燕王事实上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没有看到天下大势,没有看到人心归属,又怎么能经营燕国呢?
0 阅读:29

王老讲鬼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