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落魄老板一念之善,老农回报千亿集团,员工都是富豪

历史壹刻钟 2022-05-14 12:11:55

1983年,在广东云浮的某个养殖场里,一位中年男人正在和农户讨论:“听我的,你把这些鸡苗和养鸡工具带回去,若是有任何养殖问题,你就退回来!”

男人比较清瘦,一双眼睛明亮坚定,他叫温北英,后来成为中国大名鼎鼎的养殖场大王。

彼时的他还是一名落魄的养殖厂老板,全身上下没有一分钱,甚至还背着债务。

因为这一年,受经济局势的不利影响,全国的养殖行业都陷入了停滞状态,云浮的很多养殖场都遭此大劫,一时间,整个行业关门的关门,倒闭的倒闭,养殖场主更是惨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本来,同为养殖场主之一的温北英也准备关门大吉。

可就在这时,一个老农赶在养殖场倒闭之前找上了他,并表示自己想要借一批鸡苗,等把鸡喂肥养大卖了之后,就将利息和借鸡苗的钱一并还给温北英。

善良的温北英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老农的这个请求。一想到自己的厂子很快要倒闭了,与其守着没用的养鸡工具,不如索性让老农拿去使用。

于是温北英便叫住了老农,将厂里的养鸡工具也一并送给了老农,还大方表示,一旦有任何需要帮助的问题尽管来找他就行。

接着,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一、创始人温北英半生坎坷,中年办养殖场

老农之所以去找温北英借鸡苗,一则同是老乡,大家之前比较熟悉,在饲养鸡苗的方面相互有个照应,二来温北英作为知识分子,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为此,老农信得过他,乐意跟他做生意往来。

但偏偏这个文化人,却身世坎坷,他的磕磕绊绊的前半辈子就好比吃了黄莲般,一苦到底,甚至还要比面前的老农命苦得多。

说起来,温北英的祖上也是文化人。

他的父亲温颂清是小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后来到县里任职校长。

风雨飘摇的民国,所有人的命运都摇摆不定,虽然父亲贵为一校之长,可他这个校长并不好当,由于是那个年代少见的知识分子,加上父亲乐善好施,喜欢资助穷人。

常言道“树大招风”,温北英13岁时,一伙强盗突然闯进了家门,在一通疯狂抢夺以后,最后劫走了父亲温颂清,还向温家人放下狠话,要求带5000元港币换人,否则撕票。

温家人又急又怕,虽然家境殷实,可把家当全部都当了,也凑不齐这么多钱。

眼看就要到了交钱的日子,温家人陷入了困顿,然而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一丝奇迹发生。

当强盗用枪顶着温颂清回家取钱时,他们才知道这家人并未凑齐赎身钱,气急败坏的强盗疯狂将整个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临走时还开枪射中了温颂清。

突如其来的横祸让温家人从温饱状态重新返贫,父亲温颂清命丧于强盗之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北英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上了师范学校,还娶妻生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十年特殊时间的到来,一介书生温北英被打倒了。

在那期间,他被扣上了很多帽子,周围人不解,同事排挤,种种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都让温北英无所适从。

上世纪六十年代,深感职场黑暗无望的温北英,辞职回家专心务农,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钻研养鸡技术。

此后多年,温北英硬是在饲养家禽上闯出了一条路,还被簕竹公社调用,成为了靠技术吃饭的“温师傅”。

二、养殖场濒临倒闭,温北英大方扶农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商业一片红,有识之士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下海经商,温北英嗅到了一丝商机,办起了簕竹鸡场。

可场子还没有办多久,全国养殖业迎来了低谷期,温北英的养殖场也准备随时关门。

要不是善良的温北英趁着倒闭之前,给老农无偿借出了鸡苗和工具,否则他永远想不到,也就是这一年,他的人生如同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就是这一念之善,让他赢得老农的尊重和感动。

老农是个朴素的人,谁对他,他就对谁好。

获得了温北英的帮助,老农很快回到村子里宣传起来,他逢人就夸温师傅善良大度,不仅免费给老农借养鸡工具,还免费进行技术支持。

没过多久,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知道了这件事,不过大家都在观望期,不敢轻举妄动。

在四十年前,村里的人都穷怕了。

眼看温北英正如老农口中所说那样,隔三差五就跑去老农的家里询问养殖情况,进行技术扶持。

这让村民都心里泛起了嘀咕,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养殖场的老板,还会为了老农手里的那点小鸡苗负责到底。

慢慢地,村民们都放下了怀疑,转而也起了借鸡苗来饲养的念头。

很快,老农的这批鸡苗陆续出栏,可这时候,该如何销售成一个问题。

要明白,农民的交际圈依旧比较封闭,他们压根接触不到生意人,更别提获得一些经销门道。

每当生鸡出栏之际,朴实的农民除了抱着这些鸡去市场上卖钱,再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

这时候,热心肠的温北英再次找到了老农,他帮老农牵线联络了一家生鸡收购站,买卖达成后,老农赚了不少的一笔钱,还将借鸡苗的钱和利息当场给了温北英。

当然,最后的结果喜闻乐见,无论是老农还是温北英,大家都发了一笔小财。

三、一念之善助他成功,养殖场起死回生

这场双方共赢的买卖,让大家都看在眼里。

这件事便一传十十传百,从这个乡传到了那个村。

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四面涌到温北英的养殖场里,纷纷要求温厂长把鸡苗借给他。

似乎在一夜之间,原本安静的养殖场里,突然挤满了很多前来借鸡苗和养鸡工具的人,这让温北英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惊讶地嘴巴都掉在了地上。

这一次,他收取了一定的借用费,不过厚道如他,将这些借用费价格压到最低,所以村民并没有讨价还价,纷纷爽快答应了下来。

在给大家借出去这些鸡苗和工具以后,温北英依旧乐此不疲地上门帮助村民解决新手饲养难题。

等到小鸡出栏时,他又带头帮助村民寻找销路。

与上次一样,村民的腰包最后鼓了起来,温北英也从中赚了不少钱。

他用这些钱不仅还完了债务,还将濒临倒闭的养殖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后来,温北英逐渐认识到,这种“养殖场+农户包产”的经营方式,不仅灵活多变,还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人工成本,更是将利益进行到了最大化。

吃到甜头后,温北英决定将这种模式夸大经营,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经营理念。

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事情任重道远。

看到温北英的养殖场起死回生,附近村民羡慕红眼。

有7位胆大的村民走到养殖场里,一起加入到温北英的养殖大队伍中,并筹资8000元成为扩大经营的启动金。

这些村民,则成为温氏集团最原始的股东。

在物价低迷的四十年前,这些钱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字。

村民们东挪西借筹钱后,都指望着能跟着温北英发家致富。

这点温北英心里清楚。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家只要跟着温北英好好干下去,日后必然前途不可估量。

可当时的背景,毕竟是风云变化的八十年代。

那个年代没有业务指导,没有网络宣传,一切只靠着知识分子温北英带着大家摸着石头过河。

四、发展初期一波三折,人到中年时来运转

前几年里,企业发展磕磕绊绊,前期鸡苗上市,后期没有销路,或者所有鸡苗都卖了出去,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这让大家心里都打起了退堂鼓。

眼看着大家投进去那么多钱还没有赚回来,终于,有4位村民坐不住了,他们为了保险起见,立马撤资离开了企业。

就这样,养殖场的股东就只剩下四位。

让这些提前撤资的村民捶胸顿足后悔的是,就在他们刚离开没多久,整个市场回暖,养殖场也逐渐盈利。

1986年,簕竹鸡场的创收达到了30万元。

小小的养殖场,却通过与农户合养鸡苗盈利这么多,这一举轰动了十里八乡。于是第二年,足足有36户农家主动与簕竹鸡场合作。

事实证明,跟着温北英走,永远有饭吃。

第二年,几乎每一家都实现了年收入破千元的发家梦想,其中8户村民的收入更是突破到万元。

团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温北英十分高兴。

随着企业发展的蒸蒸日上,小小的养殖场无论从场地,还是从员工经营上来说,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为此,簕竹鸡场又进一步调整发展脚步,并扩大规模。

1992年,簕竹鸡场与与华南东大取得联系,还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1994年,发展了将近十年的簕竹鸡场正式改名为温氏食品集团。

有人年少得志,有人中年得志,也有人晚年高上楼台。

中年发家的温北英,在历经年少丧父,青年被打回家务农养鸡,中年辛辛苦苦盘下的养殖场差点倒闭的种种阶段之后,属于他辛酸苦辣的一生接近了尾声。

也就是这一年,这位善良大度的“温师傅”不幸离世,得年58岁。、

在他之后,儿子温鹏程接下接力棒,并将这种善良合作的工作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后来,公司将养殖鸡苗的经验,运用在养殖猪苗的身上,同样也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五、用善行扶农,终被老天厚爱

1997年,禽流感侵袭当地养殖场,很多养殖户的生意面临挑战,一时之间,没人敢来收购生鸡,整个养殖市场一片萎靡。

就在这时,温氏集团伸出温暖的手援助这些养殖户。

公司将滞销在农户手中的鸡苗全部买下,第一时间做专业处理。

最后,在温氏集团的帮助下,农户生意只受到了些许波动。

可农户不知道的是,温氏集团却亏损将近6000万。

只要国内有禽流感危机,温氏集团总是第一时间,不惜拿出所有积蓄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毕竟,没有一家公司在有44万营业额的情况下,豪气拿出36万元补贴农户。

也没有一家公司,在危机来临时,每天头顶几千万的巨额债务,还要坚持向农户补贴利润。

纵观那么多养殖公司,只有温氏集团做到了。

除此之外,温氏集团还设立起奖学金制度,用来鼓励那些莘莘学子。

善良犹如滴水,一点一滴汇聚江河,逐渐成汪洋之势。

温氏集团这种厚道和精诚合作的企业态度,让周围人感动不已,他们每逢提起温氏集团时,总会竖起大拇指表示了不起。

一个在发展中不忘初衷的公司,上天必然不亏待。

你可能永远想不到,一个靠与农户合作养鸡的小小养殖场,竟然在十多年后,市值突破上千亿元。

2015年,温氏集团的总市值约为2206亿元。

2016年,《胡润》名单上,仅仅一个温氏集团内部就有的人更是有48人的身价超过了数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其中,就有8人的身家更是超过了30亿。

据传,就连公司保洁和司机,每人身家都上千万元。

走在街上,谁都想象不到,这些基层员工不显山不露水,富得是那么低调。

如今的温氏集团,早就将产品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并且早已坐上了亚洲养殖企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在温氏集团的财务报表中,有提出仅在2021年,就卖出了11亿只鸡。

也就是说,全国14亿人口,其中11亿人吃的鸡肉来自温氏集团。

毫不夸张地说,在广东,几乎每个人都吃过温氏集团生产的鸡肉。

对于温氏集团未来的规划,温鹏程也提到过:“不要只要过往成绩,我们要立足未来!”

集团官网上,悬挂着这样一幅标语——“民食为天,食为安鲜。”

这是温氏集团的初衷和始终。

2 阅读:31

历史壹刻钟

简介:影像重现历史,文字回顾历史,时间不可倒退,此刻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