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整个大明王朝被覆灭的阴霾笼罩着,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以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入京城。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这位曾誓言守护大明江山的重臣,经过一番犹豫与挣扎最终打开了正阳门,为农民军打开了通往皇宫的通道。崇祯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死灰,大臣皆已逃散,他最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前往煤山自缢,明亡。
西夏王李元昊之后,党项族拓跋氏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身披战甲,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进入京城。李自成从起兵到成功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他成功的速度是惊人的,然他失败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一、李自成进京后,一系列的作死节奏将自己逼上绝路。李自成被金钱、美女及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他入住紫禁城之后,就封宫女窦美仪为妃,紧接着农民军就开始大肆索饷敛财,他们拷掠明官,四处抄家,“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据《明季北略》记载:
“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李自成进京后,三番两次招降盘踞在山海关的吴三桂,都被吴三桂拒绝,吴三桂反而降清多尔衮。李自成恼羞成怒,向吴三桂部发起猛烈的攻击。
他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后,于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
随着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李自成看到有很多归顺的原明朝将领投奔了南明,甚至有的降了清,就犯了疑心病 ,他听了牛金星的谗言,冤杀了深得人心、有远见卓识的李岩等人。
李岩是李自成的大智囊,就在李自成进京后的关键时期,李岩曾向他进谏了四件事,其中有“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可是,李自成听后并没有付诸行动。李岩的惨死,致使人心离散。
李自成败退后,多尔衮派出大军对李自成进行围追堵截,咬死不放。。他先后派叶臣、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吴惟华等将领进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进而包围陕西,他让阿济格带着吴三桂追击李自成军,阿济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深知李自成军的作战特点和弱点。多尔衮让多铎南下牵制南明。
在清军的两面夹击下,李自成毫无还手之力,一路逃窜。在潼关,李自成被清军打败,进入武昌,又被清军打败,被迫进入江西,清军一路追踪,赶到江西,围困了李自成的残军。李自成穷途末路,准备穿过江西转入湖南,他一路逃窜,一头扎进丛林茂密的九宫山。
《明史》中说:
“我兵两道追蹑,连蹙之邓州、承天、德安、武昌,穷追至贼老营,大破之者八”
九宫山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通山县境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鄂赣两省交界处。方园二百平方公里,山川相接,层峦叠嶂,自古为兵家要塞。
自从闯王李自成兵败逃至九宫山,就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他的生死之谜便成为无数后人探寻的焦点。一代枭雄,曾引领农民起义军横扫天下,最终却落得个下落不明的结局。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常见的有六个说法,一个比一个更惨。
二、关于李自成死亡之谜的六种说法1、第一种说法是李自成削发为僧,圆寂而终。
在乾隆十五年,清代澧州知州何璘通过实地调查考证,写下《澧州志林书李自成传后》,书中认为李自成“独窜与石门夹山寺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书中还记载了何璘在考察时,曾经碰到过一个服侍过奉天玉和尚的老僧人,老僧向何璘出示了奉天玉和尚的画像,经过对比,和史书记载的李自成模样有九分相似。
李自成曾自称“奉天王”,“奉天玉”是“奉天王”加一点,正是隐喻。此外奉天玉和尚弟子所留下的碑文,也记载了师傅的种种生活习惯,与何璘的说法相互补充,说明了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这些证据更加有力地证实了这个说法,李自成很有可能在兵败之后就出家了,所以人们就断定李自成终老在此坐寺庙。
1981年,有人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经过考古人员考察,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并不是按照安葬和尚的礼节来安葬的,经过研究发现,这名和尚是按照俗礼下葬的,除了违背僧规外,葬俗也与本地葬俗不同,又通过多方面的物证来证明,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就是李自成。
但是根据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事实中得知,这名和尚经常与当地官员走动。
如果他真是李自成的话,就李自成那个陕北口音就会将自己暴露的,更何况李自成还有一个与常人不同的特征,他在第二次围攻开封的战斗中,被箭射中眼睛,也就是说李自成瞎了一只眼。这么明显的特征,加上外地口音,难保不被人发现。
另外,据夹山寺中的塔铭记载,这奉天玉和尚确实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和尚曾经在清朝朝廷中当过官,李自成一直是积极主张抗清的,怎会在清朝官?而且写这个塔铭的人也是明朝的老臣,作为明朝的官员,怎么会为一个反抗清朝的人写铭呢?所以说,李自成出家当和尚这一说法不成立。
2、化装成和尚,投奔了老家的叔父
这种说法来自于李自成的亲族。
在遥远的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的家里,李自成的亲族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谱》。
经过一系列考察与研究,通过这本书,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结论,关于李自成兵败后的生活轨迹,以及他晚年可能的归宿:
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从此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死后被葬于龙头堡子山!
不过,后来经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的“李自成”,除姓名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相同外,他的籍贯、故里和祖辈、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显然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只不过是巧合,二人重名重姓罢了。
3、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对程九伯的记载,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历史小迷雾。书中所述的“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似乎向我们说明“贼首”就是李自成。可当我们再看另一份文献资料——《程氏宗谱》时,却发现其中的记载与此存在微妙的差异:“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这两份史料虽然都描绘了程九伯英勇抗贼的壮举,但关于被杀的贼首身份,却出现了分歧。
首先,我们来看《通山县志》的记载: “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这里的“九伯”很可能是对程九伯的尊称或别称,而“杀贼首”并未明确指出被杀的贼首是李自成。
再来看《程氏宗谱》的记载: “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这里的“剿闯贼”明确指出了被杀的人是——闯贼,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而“李延”则是被杀的贼首的名字。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李延是否就是李自成?
通过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从《米脂县志》和《延安府志》等关于李自成家乡的史料中,发现关于李自成的乳名和名字有很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闯王”,还有“鸿基”、“ 黄来儿”,“ 枣儿”,但就是没有“延”字。
后来,一些历史研究者从陆续出土的大顺档案中,找到了关于大顺政权的详细记录。其中,李延被记载为大顺昭侯,而不是李自成。因而李延并非李自成,而是大顺政权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所以,李自成战死一说是不成立的。
4、第四种说法,李自成上吊而死
这种说法是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内容而有的,奏报中说:
“……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
李自成败后,一路退到湖北九宫山,当时身边只有二十多个骑兵,他们到山中找吃的,被当地村民发现,然后围困起来,李自不能脱身,随即自缢而死。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
自成走咸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
但是,有更多的人认为,李自历经无数战役,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造就了他勇猛果敢的性格,在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和坚定,绝不会轻易选择自杀这种逃避这种方式。但是,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事情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另外,从一些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也证明了李自成绝无自杀之可能。在清朝的官方史书中,对于李自成的死因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简单地提到他在兵败后下落不明,而民间一些对李自成的传说和野史也没有提到他自杀的任何情节。
5、第五种说法李自成被误伤致死
在清初吴伟业的《绥寇纪略》一书中,记载了李自成逃到九宫山后的一段凄惨历程。
据《绥寇纪略》所述,李自成在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走投无路,最终率领二十骑兵来到了九宫山。
李自成,作为一个亡命之徒,在绝境下,产生了对信仰的敬畏之心,决定亲自上山拜谒元帝庙。
李自成让将士们在九宫山的原地等候,独自一人去了山神庙。他穿过茂密的树林,跨过险峻的山崖,最终来到了元帝庙前。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他,跪在元帝像前,虔诚地祈祷着,希望神明能够保佑他逃过此劫、重振旗鼓。
可是,就在李自成跪拜之际,一场意外却悄然而至。突然闯进来一伙村民,他们误以为他是劫盗“疑以为劫盗”,就从他身后用荷锸击伤了他的头部。
李自成当即昏倒在地,无法起身。这时,村民们一拥而上,将他围了起来。在混乱中,有人用利器击碎了李自成的头颅“碎其首”,导致他当场毙命。
当村民们搜刮李自成身上的钱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枚金印。这枚金印的存在,让村民们意识到他们杀错了人,他们杀了赫赫有名的闯王李自成。于是惊恐万分,从山后逃去“大骇,从山后逃去”,留下了李自成的尸体和一片狼藉的现场。
清军听说李自成死了,前来认尸体,但尸体已经腐烂,便说:“是谁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自成的气数已尽,这腐尸就是他了!”
6、第六种说法搏斗死说
这一说法来自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一书,
据此书记载,李自成在率领十八骑穿越九宫山岭时,遭遇到了当地山民的抵抗。这些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李自成所率的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李自成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粘住,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赶到,从背后用铲猛击李自成头部,李自成脑浆迸裂而亡。
书中的描述,似乎为李自成的死因和死地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程九伯的宗谱明确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脊岭下”,这与史书中的记载存在明显的出入。首先,被剿灭的并非李自成,而是名为李延的闯贼;其次,牛脊岭也并非通山九宫山的范围。这些差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李自成的死因问题。
综上:以上六中说法,其中阿济格在给多尔衮的奏报中说,李自成溃败逃跑,随身携带步卒二十人,慌不择路,被村民以为是山贼,就将他们团团围住,无论如何就不放行,李自成无法逃脱,“遂自缢死”。这是官方权威说法,被诸多史书采用,相比其他五种说法这种说法是目前最可信的一种。
关于李自成逃亡穿越九宫山岭一事及其死因和死地的争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历史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献的解读、历史事件的还原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多个方面。虽然我们无法得到一个确凿的答案来解开这个谜团,但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思考历史。
无论李自成是怎样的死法,然而,他所创立的大顺王朝,其辉煌历史是很短暂的,仅仅璀璨了短暂的42天,便被强大的清军洪流无情颠覆,留给世人无尽的叹息和遗憾。
闯王进香时被村名误杀,不可能,不会没问清楚就杀人…跟村民搏斗时被杀是可能的,来不及问就战死了…当和尚老死,当然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