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五台山是哪里,智真长老是谁,鲁智深为何是花和尚?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7-26 16:22:55

前一篇文章,解读的是雁门县赵员外,以及赵员外的七宝村。七宝村隐写的是大明祖陵,鲁达就是从这里到五台山出家的。鲁达削发为僧,得绰号花和尚,这个绰号是什么意思呢?

五台山写到是哪里,文殊院是什么意思

却说赵员外把鲁达藏在了七宝村,两个在庄上住了五七日,“忽一日,两个正在书院里闲坐说话,只见金老急急奔来庄上,径到书院里”。

就是这样短短的一段文字,就隐藏了靖难之役终结,燕王夺位成功的历史。五七三十五,隐写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高飞入帝畿”,六月十六日谒孝陵后登基,六月十七日:“命五府、六部一应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条,悉复旧制,遂仍以洪武纪年,今年称洪武三十五年。”

朱棣废除了建文年号,把建文四年称为洪武三十五年。永乐皇帝这样做,目的有两个,一是说自己就是洪武指定的继承人,《明实录》中,燕王就涉嫌伪造了大量的“证据”。二是叔叔怎么可以继承侄子的皇位?

七宝村是赵员外的庄子,鲁达、赵员外却又在书院中说话,金老进庄直奔书院,那就是前面所写的“庄院”,照应渭州城中的“状元桥”。状元,隐写大明第一科状元,这年正是朱元璋“封建诸子”的洪武三年。

金老进了书院,“见没人”,就对鲁达说:“昨日有三四个做公的来邻舍街坊打听得紧,只怕要来村里缉捕恩人。倘或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书院中明明有赵员外在,为何“没人”呢?没人,就是没了的人,指的是赵员外。赵员外为何是“没人”,请看前一篇文章的解读。

鲁达一听这话,打算起身逃走,以免牵连他人。赵员外这时又说话了:“离此间三十馀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

五台山是一座非常著名的佛道合一的道场,本是道观,因供奉文殊菩萨而称为文殊院。七宝村之书院,其实就是写的“文殊院”。原来,七宝村竟然就是五台山文殊院。

五台山,又叫清凉山,与鲁达做提辖的平凉共一个“凉”字,隐写的是大明二京。前面的文章讲过,嘉祐三年的瘟疫是朱瘟(温),祸及两京,这两京指的是大明北京、南京,靖难之役的发起地和终结地,是燕藩和永乐十八年后的大明京城。

清凉山实写的是南京清凉山,“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石头城就筑在清凉山上。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龙虎山,一指栖霞山中的龙山虎山,更是“龙盘虎踞”之钟山、清凉山。清凉山的东南方,就是五台山。

五台山、清凉山都是隐写的南京,而五台暗喻五代,也就是朱明五德字辈。凉是二京,因而谐音“梁”,指的就是京西梁山(石景山)。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是“文歹朱”,文,指建文帝与太宗文皇帝,歹,“歺骨之残也”。文殊,又谐音文叔,建文帝的四叔就是后来的太宗文皇帝。

赵员外为何是五台山的檀越,智真长老又是何人?

赵员外继续说五台山文殊院:“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发做和尚么?”

五七百对应五七日,也是说的洪武三十五年。靖难之役的起因是朱元璋封藩,然后又“孙立”,朱皇孙登基削藩。但是,“遇林而起”这件事,却是靖难之役爆发的又一大诱因。

前面的文章中多次讲到,洪武十五年八月初十日,马皇后崩。朱元璋诏令僧官侍奉诸王念经祈福,期间,来自天界寺的僧官道衍以白帽著王,“遇林而起”,怂恿燕王夺位。因此,《水浒传》隐写靖难之役,必定要写“选佛场”。何况,大明太祖原本就是个“花和尚”。

天界寺“统中刹十二寺”,其中就包括清凉寺、瓦官寺,瓦官寺就是鲁智深去汴梁大相国寺途中经过的瓦罐寺。清凉寺即书中的五台山,也就是兴建于南朝的石头清凉大道场。洪武三十五年,朱棣“同母弟”周王朱橚重修山寺,刚刚夺位的燕王亲题匾额“清凉禅寺”。因此,施耐庵便以“五台山文殊院”暗喻永乐皇帝。

赵员外说,他是五台山文殊院的“檀越”,曾经承诺剃度一个僧人在寺中,因而,先买下了一道“五花度牒”。那么,什么是檀越,什么是五花度牒呢?

檀越即施主,施主即施耐庵的“施”,施谐音“豕”,庵,豕屋,也就是猪栏,施耐庵本是朱家人。在揭秘“施耐庵”时讲到,施、耐二字是犯罪行罪之意,所犯之罪与曹操“割发代首”类似,就是剃去须发。赵檀越要剃度一僧,鲁达落发为僧,就是“施耐庵”。

五台山的故事虽然隐写了太祖曾经出家,以及燕王、道衍“遇林而起”,有僧人之喻,但真正要写的却是“削藩”。

鲁达出家,皆是因为在潘家酒楼遇见了金翠莲,这其中就隐藏了潘金莲,翠屏山的潘巧云。“藩”削去草字头,就是个“藩”字。鲁达在五台山落发为僧,也就隐写了削藩,因为削藩,花和尚这才大闹五台山。

“檀”字单解,是香木栴檀,也就是檀香。香,就是第一回写到的“天香”,隐写的是朱元璋出世。四大名著中都有“天香”,都是隐写的朱明历史。

五花度牒之“五花”,就是说的朱家“水木火土金”五行字辈,五花度牒其实是朱家玉牒。这是因为,前面所讲的赵员外隐喻了大明太祖洪武,而赵员外的兄弟智真长老,同样写的是大明皇帝。

智真,是五台山文殊院的长老,五台山文殊院写的是大明二京,掌管二京的“长老”是何人,也就不言而喻了。智,矢口日,矢谐音豕,矢口即朱家人。“矢,陈也”,不管此“陈”是何意,《水浒传》的语境中就是朱元璋之母陈氏太后。矢,“弓弩矢也”,隐写大明天策上将在玄武门射杀了建文帝。日,出自朱元璋《金鸡报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真,即上清宫真人、罗真人之“真”,书中的真人,指的就是大明皇帝。朱元璋于洪武三年九月定朝会、宴享舞乐之数,其中,《龙池宴》唱道:“海波不动风尘静,中国有真人”,因而,朱元璋称皇袍为“真人服”。

朱棣自称玄武转世,也就是“真人”。大明掌管过二京的皇帝,只有永乐皇帝。智真长老隐写的是大明“真人”,那么,他剃度的花和尚鲁智深又是谁呢?

天孤星花和尚就是大明太祖

鲁达剃度,智真长老赐法号智深。“鲁智深”这个法号有两大怪:其一,做了和尚,就是释家弟子,如何还用俗姓?其二,智真是智字辈,智深也是智字辈,本是师兄弟,鲁智深为何称智真为师父?

却说赵员外带着鲁达到了五台山文殊院,请智真长老剃度。僧众一听,都劝智真长老不要剃度这个“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一双眼恰似贼一般”的人。智真于是燃起一炷香,入定去看看鲁达的来历。一炷香后,智真回来,对僧众说:“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鲁智深上应天孤星,隐写的是“太平乡之孤庄村”。《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仁祖(朱世珍)因朱重八多病,就想把他舍给佛寺。但是,泗州一带闹饥荒,寺中无僧,于是搬家到钟离之西乡,“后迁太平乡之孤庄村”,书中的“太平”也指此,此“孤”即天孤星之孤,就与朱元璋出家有关。

朱元璋十七岁时得人资助出家皇觉寺,但自始至终没有法号,鲁智深就用的是俗家姓。智真长老去的不是别处,就是到了太平乡孤庄村。因此,剃度时,智真长老手持五花度牒,念道:“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朱元璋出世时,“红光满室”,朱家“夜里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这段神话,出自《旧五代史·后梁太祖本纪》,就是朱温出生的“异象”。所以,嘉祐三年的瘟疫就是朱温(瘟),“五代”借喻为大明五德。

智,是朱家皇帝,深,谐音申,“以土圭测土深”,圭即朱元璋。花和尚鲁智深,原本出自《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施耐庵妙笔点化,就隐写了大明皇帝。说《水浒传》是在民间杂剧平话基础上的再创作毫无道理,超过九成以上的人物故事,都是施耐庵的原创,包括史料中有的三十八个梁山好汉,也都赋予了新的故事与新的寓意。

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时,在半山亭露出了脊背上的花绣,大概这是“花和尚”绰号的来历吧。其实,“花”,讲的是大明朱姓的来历。

“(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邾国,是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曹安的后代,始封国君名叫曹侠(挟)。到了春秋时期,邾国以封地为姓,改曹姓为朱姓。这就是花和尚的“花”。

花,草化,谐音曹化,后文书中,还有花花太岁、花村刀笔吏、花荣、一枝花、花项虎……等等,都是说的大明朱家。四大名著中所有的“花”,都是隐写的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

“天孤星花和尚”在这段故事中,就是隐写的大明太祖。而“和尚”二字,却是这样的寓意:和,木口,也就是朱家木字辈的皇帝,指的是朱棣。“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禾,就是木。

尚,就是“上”的谐音。上,就是皇帝,《明实录》也是这样的称谓,故去的皇帝称“上”,当朝皇帝叫“今上”。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这样的寓意,但却不止此寓意。那么,“花和尚鲁智深”究竟还隐藏了什么玄机,“赵员外重修文殊院,花和尚大闹五台山”又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其祥,请看下文分解。

0 阅读:17

绿野萍踪文化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