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去世之后,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200多亿遗产谁都不要

宁含看历史 2023-12-16 02:53:07

说起邵逸夫先生的大名,很多大陆的朋友都应该不会感觉陌生。

他是邵氏影业的创始人之一,这个电影帝国是叱咤华语影坛。他还创办了香港的第一个电视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TVB,这个就更不用说了,香港的男女影星,有谁敢说和TVB不沾边?

更重要的是,邵逸夫先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捐建的“逸夫楼”可谓是遍布祖国大地的校园。很多人都会感叹:从小到大,无论自己在哪上学,总会有一段在“逸夫楼”里学习的经历。

然而,邵逸夫先生的身后事却颇为令人不解。

他的遗产高达238亿港币,如果换成其他富豪家,子女为了这笔钱肯定会打破头。而他的子女却不同,不但拒绝为他送终,而且对遗产是唯恐避之不及。

那么,邵逸夫先生到底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

他的子女为何对他如此冷漠,甚至连遗产都不要呢?

电影狂人

邵逸夫出生于1907年,是上海人,原名很有个性,叫邵仁楞,家里不是一般的有钱。因为他排行老六,所以,他日后在江湖的名号就唤作“六叔”。

邵逸夫从小聪明伶俐,老邵家上下都把这个“小六子”视为掌上明珠。小学时,他在庄市叶氏中兴学校读书,毕业后,就到上海,在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上中学,以此,他的英语说得十分流利。

既然家里是做买卖的,邵逸夫在上中学时,就没闲着,经常跟几位哥哥在上海的娱乐场所晃荡。但他最喜欢的是看戏剧和电影。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在未来当个电影公司的大老板。

有趣的是,不光是他这么想,他几个哥哥也这么想。

他老爹干的买卖是颜料,可四个儿子在长大后,居然都没子承父业,而是全都一头扎进了娱乐圈。不但如此,三个弟弟在大哥的带领下,还都把本来的名字给改了,邵仁楞也跟着改成了邵逸夫。

1923年,邵逸夫的三个哥哥在上海成立了“天一电影”。别说,哥仨一出手,就是精品,拍的电影是轰动了上海滩。

中学毕业之后,邵逸夫也不再学习了,而是在1926年跟着三哥下南洋,努力把自家的电影事业打入新加坡。不过,他不是以六少爷的身份干起,而是从电影放映员干起。

当时,两兄弟可谓是白手起家,在当地根本没有院线资源,更别提发行网络。为了推销自家的电影,邵逸夫就用扁担挑着装着影片胶片和播放器材的大筐,跑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每个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放电影给当地的华人看。

那个时候,无声片还是电影的主流,有声片是个稀罕物。但邵逸夫独具商业眼光,很快就看到了有声片的巨大前景。

1929年,他决定开始搞有声电影,并坐船漂洋过海到美国学习和考察。可不曾想,船开到半截,触礁沉没了。

幸运的是,掉海里的邵逸夫抱着一块小木舢板,在茫茫大海上漂了一夜之后,被路过的船只救起,算捡了一条命。

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到了美国之后,他终于从好莱坞购买了拍摄有声片的设备。1932年,他和三哥一起成立的公司~“邵氏兄弟”终于在香港摄制了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由此,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而这部电影也让年仅25岁的邵逸夫在娱乐圈是名声鹊起。

到了1960年代的时候,邵逸夫的电影帝国已经颇具规模,但他却从来都是兢兢业业。据说,他至70多岁的时候,每天还要坚持工作16个小时。

大导演张彻在他的手下干过一段时间,对邵老板的评价是:从来没见过这么治事之勤的人。他的车是劳斯莱斯,车里有吧台,但他却把吧台改装成了小办公桌,以便在坐车时也能办公。

邵逸夫是属于那种“是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成为精通电影的专家。为此,他成了一个电影狂。

年轻时,他最高的纪录是在一天之内看了9部电影。他看的电影是什么都有,台港的、大陆的、日韩的、欧美的、新潮的,只要能弄来拷贝,他就看,为的是掌握各全世界电影市场的罪行趋势。

他好片也看,烂片也看,为的是分析电影好在哪,坏在哪。70多岁时,他每天至少还要看3部电影。在80岁之前,他一年大约要看5、600部电影片。他经常对手下说:“我没娱乐,我的工作就是看电影,娱乐也是看电影,而看电影也是我对员工的教育。”所以,他说自己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人,应该算是名副其实。

也正是靠着研究电影,早在195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是电影拍摄全流程的专家,剧本、导演、化妆、拍摄、剪辑,他是样样在行。

而且,邵逸夫做事是精益求精。他对于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求十全十美,否则,决不罢休。所以,他对电影质量的把控极为严苛,如果出现烂片,并没法补救,他宁肯把底片烧了,也不发行。据说,他烧过数十部。所以,他的名号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邵氏出品,必是佳片”也绝对不是吹牛。

在投身电影业的时候,邵逸夫就认定搞电影产业必须使用生产和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否则,没有出路。

从1960年代开始,邵氏兄弟就以“每月一院”的速度,把发行触角覆盖到了香港和东南亚,其旗下的电影院可谓是星罗棋布,构成了一张巨大的业务网络。

1970年代,邵氏的业务开始杀入国际影业市场,在美国、加拿大与欧洲一些国家都自建了电影院,或是打通了发行渠道。如此,中国影片便在世界影坛崭露头角。

1980年代,邵氏已经拥有了300多家自建影院或电影院代理发行方,每年拍的40多部电影可以很顺畅地发往世界各地。此举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可谓是善莫大焉。

邵逸夫每拍一部影片,最先考虑的是观众爱不爱看。凡是观众不爱看的,他坚决不拍。虽然专业的影评家们经常指责邵氏拍的电影很“媚俗”,没啥艺术价值,产量大、却少传世。

但以商业角度来说,专走亲民路线的“邵氏电影”可是称霸香港影坛快二十年,常被贬斥为批发肥皂剧的TVB,也是常年稳坐香港电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冠军之位。 

 在事业大成的同时,邵逸夫对祖国的教育业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捐建的逸夫楼数量高达3万多座,造福了无数孜孜学子。这样的贡献完全可以名垂史册。

好了,既然邵逸夫先生的事业是如此成功,对国家的贡献是如此之大,那他的子女为什么对他会那么冷漠呢?

两个女人

因为常年浸淫在娱乐圈,而且还是当之无愧的大佬之一,邵逸夫的身边必须是美女如云。

不过,纵观他的一生,真正能走入他生命的却只有2个女人。

这第一位就是他的原配发妻~黄美珍。

邵逸夫在新加坡发展的时候,是在新加坡大富豪余东璇家中结识了黄美珍。因为对电影有着共同爱好,两个年轻人便擦除了爱情的火花,并最终结为连理。

不过吧,当年的黄美珍比邵逸夫大5岁,还是余东璇的女友,而这位余东璇又是帮助邵氏兄弟在新加坡立足和发展的大恩人。面对恩人和爱情,邵逸夫那阵子是非常纠结。

如前文所述,邵逸夫在1929年决定拍有声电影的时候,就把这个大胆的计划最先告诉了黄美珍,并得到了黄美珍的大力支持。

《白金龙》横空出世后,邵逸夫感觉自己已经离不开黄姐姐了。于是,他在终于鼓起百倍的勇气找到余东璇,向大恩人坦白了自己和人家女朋友的爱情。

可他万万没想到余东璇是大人大量,还有成人之美的豪爽,二话不说就把美人拱手相让。

1937年,30岁的邵逸夫与35岁的黄美珍在新加坡大婚。婚礼是热烈而隆重,余东璇还特意送去了50万元的大红包,以表对这对神仙眷侣的祝贺。

所以,在日后每每提到余东璇的时候,邵逸夫总是热泪盈眶,对这位宅心仁厚的前辈是感激涕零。

婚后,邵逸夫与黄美珍举案齐眉,生活得十分美满、恩爱。黄美珍给邵逸夫一共生了2个儿子和2个女儿。

可生活嘛,是花无百日好。过了7年之痒之后,邵逸夫的心里又走进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方逸华,香港影视圈尊称她为“六婶”。这位“六婶”从一歌厅驻唱起家,用了将近70年的时间,最终成为了了权倾一时的电视女王。

在歌厅唱歌的时候,方逸华的艺名叫蒙娜。当遇到邵老板的时候,她年芳18岁,而邵逸夫已是“四十一枝花”的年纪。

在相识了8年之后,邵逸夫于1956年自己从新加坡到香港掌舵邵氏,而黄美珍和子女都留在了新加坡。也许,从那时起,他们两口子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与此同时,方逸华也到了香港,在各大夜总会驻唱,甚至在电台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歌唱节目,名声也越来越响亮。据悉,当时的方逸华是以邵逸夫“二姨太”的身份到的香港。

1966年,事件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彼时,从相识之日算起,方逸华已经跟了邵逸夫18年。在这一年,36岁的她进入邵氏,从采购部的普通文员做起,直到日后做到了高层。

这位方逸华虽然貌美如花,风姿绰约,但绝对不是大花瓶,而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是她帮邵逸夫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帝国,是她劝邵逸夫杀入电视行业。

邵逸夫很勤勉,方逸华则更加勤勉。邵逸夫严厉,方逸华则更加严厉。凡是邵逸夫不愿意出面做的事,方逸华会出面。

平日里,邵逸夫性情温和,从来不口出恶言。所以,需要“黑脸”办的事儿,基本都是又方逸华包揽。

虽然两人并肩战斗了五十多年,但却一直没有同居,只会在周末小聚一下。

最后,邵逸夫在102岁的时候,把TVB这个他付出毕生心血的、价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托付给了79岁的方逸华。

不过,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老爹有外遇,邵逸夫的子女就不给他送葬,也不要遗产了吗?

遗产之谜

邵逸夫为了不把孩子宠坏,奉行的“易子而教”的原则。他的4个孩子都是在新加坡,被他三哥带大的。所以,子女与他之间的感情总是有点淡薄。

本来,邵逸夫想让两个儿子也参与接班,并安排他们到邵氏任职。但随着方逸华的介入,两个儿子颇为不快。

1981年,邵逸夫的大儿子因为方逸华入主邵氏,逐渐取代邵家人的地位,而带着弟弟退出了董事局。此后,回到新加坡的两个儿子几乎和他不相往来足有二十多年。

1987年,黄美珍在新加坡去世,高寿85。

在和子女和黄美珍的娘家人商量后事时,邵逸夫当着子女的面就问方逸华:六婶的后事该怎么办。这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了方逸华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并对此是耿耿于怀。

1997年,在黄美珍去世十年后,90岁的邵逸夫终于和68岁的方逸华在美国登记结婚。

如此,邵逸夫的4个子女再也不愿意原谅自己“另寻新欢”的父亲。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去世。

在此之前,为了补偿对子女的亏欠,也为了不让方逸华和子女们产生遗产上的纠纷,他特意设立了家族信托,并立下遗嘱,将238亿遗产留给了孩子们。

但4个事业有成的子女都拒绝接受。

对于邵逸夫这位影视大亨、慈善大王来讲,家庭问题不得不说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邵逸夫这样的成功人士最终也没能脱得了这个俗套。

但不管怎么说,他对华语电影事业的贡献,和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希望他天堂有位,在天堂不再有这世间的纷扰和烦恼。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比心]
0 阅读:1

宁含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