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护理资源共享,网约护士“浙里护理”做到了

八点健闻 2023-06-10 08:11:51

中午12点,长兴县人民医院,伤口造口专科的护士胡蝶刚刚结束上午的门诊,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她就匆匆换上“浙里护理”的专属马甲,拎着小药箱出门了。

与此同时,距离县医院3公里外,长兴县居民刘凌(化名)的手机里收到了“预约护士已出发”的系统提示。刘凌的母亲今年91岁,去年底因为突发脑梗,抢救回来后只能长期卧床,靠着胃管和导尿管维持生命。时间长了,老人的骶尾部长了压疮,伤口越长越大,血肉模糊,触目惊心。

因为老人行动不便,在朋友的推荐下,刘凌在“浙里办”APP上的“浙里护理”平台下单,选中了长兴县人民医院的伤口造口门诊专科护士胡蝶,上门为老人处理压疮伤口。在当时,胡蝶的接单量是最大的。

12点20分,胡蝶准时敲开了刘凌的家门。和第一次上门一样,她首先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件,并在手机APP上点击“服务开始”,随后,她按照惯例为老人查体、清创、拍照、换药,询问老人的饮食状况,最后预约下一次的上门时间。

“如果没有胡蝶,我的母亲可能已经不在了。”刘凌告诉八点健闻,从今年2月份开始,她每周在平台上下单两次,指定胡蝶上门服务,前后总计超过20多次。有几次半夜里,老人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她也会打电话向胡蝶咨询,总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回应。

在胡蝶的定期服务下,老人的饮食营养得到改善,创口明显变小,心情也开朗了很多。为此,刘凌还专门给长兴县人民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夸赞胡蝶“不怕脏,不怕繁琐,爱心满满”。

在浙江,像刘凌这样的获益者还有很多。去年11月24日,由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导的“浙里护理”重大应用正式上线。浙江的百姓通过手机用户端,足不出户就能在线预约居家护理服务,由执业护士“一键接单”,提供上门护理和线上咨询。

运行半年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导,省护理学会、省护理质控中心专业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服务,东软熙康市场化运营,“浙里护理”共上线397家医疗机构,注册护士2.58万余名,推出61项服务项目,月均服务超1.2万人次。

宁波创新,全省共享

事实上,“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模式探索并不是这几年才有。

就拿“浙里护理”来说,它的“前身”还要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浙江省宁波市依托国内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宁波云医院平台,整合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资源,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了居家护理服务。

时任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的盛芝仁是这项创新的发起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盛芝仁发现,有不少有造口、留置管的重症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定期换药,但他们往往行动不便,连下地都成问题,更别说要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了。为了方便这部分患者做定期护理,盛芝仁提出学习国外的居家护理服务模式,把护理场景延伸到院外。

彼时,由东软熙康参与建设的宁波云医院平台已经顺利运行了一年多,基于这个覆盖全市医护资源的平台,东软熙康开发了全新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应用,患者通过线上下单,预约护士上门服务,打通护理向院外延伸的闭环。

为了保障护士和患者的医疗安全,该应用打造了三个端口,分别为用户端、护士端和治理端。用户端主要用于下单;护士端除了接单以外,还承担记录服务、全程录音、自动投保的功能;治理端则侧重于数据分析和服务监管,及时对异常订单进行干预,保障护理服务质量与安全。

三年后,宁波的这项探索被证明是具有先验性的。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6地先行先试,为全国推广取经开路。此后,中华护理学会专程到宁波调研试点工作,并给予“宁波模式”高度评价。

2022年11月,在“宁波模式”试点基础上,地方案例上升成为全省应用——“浙里护理”重大应用上线。该应用聚焦老年人、孕产妇、长期卧床和术后康复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发布3大类61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浙里护理”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区域护理资源的“共享共建”,它通过省内的统一的平台服务,促进区域护理资源整合共享,实现服务流程规范化。

重塑医疗护理的价值

作为一个双向奔赴的平台,“浙里护理”解决的不仅是患者端的需求,也让护士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宁波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是最早接入“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之一。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沈燕青一年要上门服务100多次,其中大多数都是需要定期更换尿管的老人。对于这些老人,沈燕青可不单单是处理尿管的问题,慢病管理、健康宣教等服务她也一并提供。

前不久,沈燕青上门服务了一位需要更换尿管的渐冻症患者。操作时,她发现老人的尿液混浊,精神状态比较低沉。和家属沟通后,她判断老人的营养摄入不够,当场为老人做了静脉采血。回去后,沈燕青拿着验血报告找到了同院营养科的医生,两人结合老人现有的指标,为他重新制定了一份饮食清单。

“说实话,现在老年人基础疾病都很多,我们接单上门,其实管的不是他下单的这一个项目,而是病人的整个健康。当然,我们的背后也会有医生的支持,通过团队的力量来给到他最专业的建议。”

劳动的付出理应获得相应的回报。目前,“浙里护理”的收费按项目而定,大致可以分为四块,分别是医疗服务费、医用耗材费、上门服务费和交通费,其中前两块按医保和医院收费标准统一收取,上门服务费和交通费则主要作为服务护士的绩效。

长兴县人民医院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胡蝶告诉八点健闻,她每个月的上门服务单量在15-20次左右,每个月大概会有2000-3000元的收入,这在经济上是很大的激励。除此以外,医院还把上门服务这一项纳入了护士的年终考核,表现好的有加分,并在晋升上给予优先。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2.8亿,占总人数的19.8%,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切。东软熙康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医疗官宗文红表示,以“浙里护理”为代表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强调的是专业的医疗护理,而不是护工式的照料服务。“我们现在提倡居家养老,很大的挑战就是医疗配套能不能跟上。当这些居家的老人需要某些医疗服务的时候,他愿意付费,却因为种种原因买不到服务。所以我们在做的这件事,看上去不大,但它却是一件伟大的小事,它能够让我们的医疗体系更从容地去应对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不要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

据了解,除浙江全域以外,东软熙康在江苏、云南、广西、沈阳、重庆等多省市也上线了类似的“网约护士”平台。

之所以能有那么广泛的布局,和东软熙康本身的业务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宗文红介绍,东软熙康共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云医院平台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智能医疗健康产品,前面提及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就属于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的一个服务项目。

在这四大业务板块中,城市云医院平台是医疗解决方案的基础。以宁波为例,通过和当地卫生健康委的深度合作,东软熙康搭建了一个宁波云医院平台,以“拎包入驻模式”帮助宁波各大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通过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服务运营体系,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协同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宗文红说,相比于单个医院自营的互联网医院,城市云平台能连接更多的医疗资源,也能更高效地响应地方政府的需求。这些丰富的线上线下医疗场景的融合,为当地区域医疗服务新模式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比如台风来临,宁波全市抗击台风天气,医院停诊,卫生健康委通过平台号召,市内多家医院第一时间报名响应,启动线上问诊和续方开药,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

“互联网+护理服务”也同样如此。全市医疗机构的在职护理人员入驻平台,地方版的“网约护士”才能落地,而这种功能和经验一旦在某个城市被开发和积累,很快就能在其它开通了云医院平台的城市快速推广。

截至2022年底,东软熙康在全国总共构建了29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这些云医院平台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华南和华北三个区域,接入云医院网络的医院数量达到2400家,东软熙康也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云医院网络运营商。

宗文红表示,东软熙康始终把坚持政府主导和尊重医疗本质放在第一位。“我相信这和我们的使命愿景有关。我们希望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不是简单地把医疗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为做互联网医院而做互联网医院。更重要的事情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把院内的资源向院外延伸,真正去解决百姓复杂多样的医疗需求。”

0 阅读:15

八点健闻

简介:看得懂的健康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