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新生儿差距太大:日本72万,韩仅22万,中国令人意外!

加麻又加辣 2024-10-10 10:33:02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世界......

街道上看不到蹒跚学步的婴儿,公园里听不到孩子们嬉戏的笑声,学校里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下回忆。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东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正在面临的现实挑战。

曾几何时,三个国家蓬勃的经济增长和充满活力的社会都一直闻名于世。

可如今它们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看似无解的地步,新生儿数量急剧下降,生育率持续走低。

这个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漫步在东京的街头,你会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多得多。曾经热闹非凡的儿童游乐场,如今冷清得让人心酸。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却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危机。2023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仅为72万,创下历史新低。

日本政府对此忧心忡忡,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提高育儿补贴、延长产假等。

东京郊区的某些幼儿园,原本每年都有热闹的入园仪式,园长们总是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生。

可是近年来,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少。去年有的幼儿园只招到了5个新生。

有的员工在那里工作了30年,从未见过如此冷清的景象。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韩国的情况更是令人瞠目结舌。2023年,韩国新生儿数量只有22万,生育率跌至0.72,创下全球最低纪录。

但年轻人似乎并不买账,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养育下一代。

李美英的话道出了许多韩国年轻人的心声。他们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中国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2023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902万,虽然比日韩高出不少,但与往年相比,这个数字已经是连续第七年下降了。

要知道中国可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啊!即便如此,生育率仍然降至约1.09,低于日本的1.2。

其实我国的不少家庭还是想要二胎的,但是一算账就打退堂鼓了。

光是幼儿园的学费就让人望而却步,更不要说以后的补习班、兴趣班了,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又实在力不从心。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东亚三国的生育率如此低迷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但又很复杂。

高昂的生育和教育成本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在中国,从怀孕到孩子上大学,一个家庭平均要花费近100万元。

这还不包括买房的钱!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就能让年轻人倾其所有。

日本和韩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东京和首尔的房价高得离谱,年轻人买房就像是在做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也是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年轻人为了事业拼命加班,哪还有精力去照顾孩子?

婚恋观念的变化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

许多年轻人现在并不不觉得结婚和生孩子是人生必经之路,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在自己身上,去旅行,学习新技能,享受生活。并不一定要按照社会的期望去活。

可面对如此低的生育率,大家一定会好奇,这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经济增长将面临严峻挑战,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常态,企业可能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日本已经开始感受到这种压力,许多中小企业因为找不到接班人而不得不关门大吉。

社会福利体系也将承受巨大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出将大幅增加,而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这就像是一个倒金字塔,底部越来越窄,却要支撑越来越重的顶部。

教育体系也开始重大调整,学校数量可能会减少,教育资源需要重新分配。韩国已经有近7000家幼儿园因为没有新生源而关门。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口减少可能影响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年轻人是创新的主力军,如果他们的数量持续减少,谁来推动科技进步?谁来引领新的产业革命?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寻找对策。除了经济补贴外,还有一些创新性的做法。

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虽然面临同样的挑战,但中国的生育率相对稳定,这要归功于几个因素。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即使生育率下降,绝对数量仍然可观。

但仅仅依靠政策和传统是不够的。要真正解决低生育率问题,还是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减少内卷!

信息来源:

[1].官方媒体澎湃新闻《韩国“幽灵婴儿”:2000多名婴孩消失,凶手是亲生父母?》2023.07.22

[2].官方媒体澎湃新闻《韩国人不生孩子的原因,被我找到了》2024.07.31

[3].官方媒体环球杂志《韩国:推出生育大礼包》2024.01.25

[3].官方媒体金融界《2023年人口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下降54万,报告称未来或每十年减少一百万出生人口,人口专家:龙年或迎生育小高峰》2024.01.17

[3].官方媒体观察者网《日本生育率创新低跌至1.20,结婚对数首次跌破50万》2024.06.05

文/编辑:清辉夜凝

0 阅读:14

加麻又加辣

简介:向后看,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