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说蝉,蝉诗七首:居高声自远,流响出疏桐

初衣胜雪 2024-06-30 20:49:04

夏日蝉诗七首:五月鸣蜩,蝉翼为重

梅雨方止,天上还布满阴云,气温却陡然上来了,郁热潮湿,不动也微汗,听到窗外的声音,如同水壶将开的那种沸声,在城市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车辆行驶而上扬的噪音。但是细听却又不一样,嗤嗤地长鸣,间或有低沉或者歇止。才意识到这是蝉声。这是今年第一阵蝉鸣吧。只是奇了怪了,何以如此高声?

我不大喜欢蝉声,因为给人沸腾和烦躁感,越发觉得夏天郁闷而漫长。

倒是闺蜜脖子上老挂着玉蝉,那种修美圆润的体态,倒是夏天里脖颈上的动人。

关于蝉,本地叫作知了。很多地方也这么叫。倒觉得这个“知”是古音。从古到今都是这么个声音,这倒是一种心得。

关于蝉,诗经时代,也就是殷周时期,称为蜩。

“五月鸣蜩。”--《诗·豳风·七月》

在农历五月的时候,蝉就开始鸣叫,这倒是物候古今一致。至少我听到的这蝉声,不多不少,恰恰响在了五月。不过这个蜩字,很有意思,为什么有虫有周呢?故而这个周字,有着关于蝉形象的样子,但是还有一种可能,这是周朝的吉利昆虫。象征着大周,如同蝉的生命,万世不绝吧。

在乡村,夏天的柳树槐树上最常见的就是蝉,孩子们容易被蝉吸引,大人们也给孩子捕蝉。不过这上树捉蝉的本事,应该更古老,在树上,你还会看到样子像蝉的各种透明半透明的蝉蜕。蝉有一双特别的透明的硬翅膀,那种通透感,是其它昆虫少有的,蝉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会脱衣裳?有经验的农民告诉你,蝉从土里来,会飞到树上,然后,没有然后了。巨大的谜团,诞生了原始的蝉的崇拜。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屈原《卜居》

这是春秋战国的屈原,写的诗,这世上真是浑浊而不清明,人们都以蝉的翅膀为贵重,反而以千万斤的物质,看得普通,不在乎。

这蝉翼,这透明的蝉的翅膀,在当时有那么贵重吗?

这不能不说,上古的关于长寿长生的崇拜。因为蝉特殊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在上古,蝉为视为神虫,象征复活和永生。因为蝉的幼虫可以在地下潜伏很多年,而后蝉会依附在树上,靠吃树叶的汁水生存,最后长出透明的翅膀。所以这透明的翅膀,极其具有象征意义。

殷商到战国时期,贵族都以佩戴玉蝉为贵重的日常饰品。

中国是养殖桑蚕织布最早的国家,到了先秦时代,丝绸纺织的技术非常高妙,能纺织出具有透明质感的布匹,当然穿着蝉翼一样薄的丝绸,佩戴玉蝉,则成为高贵的象征。

贵族们为了追求极致和通透美,纷纷追逐这种形式美,造成奢靡虚妄的风气。

所以屈原才感叹,这个世界轻重不分,小小的蝉翼纱趋之若鹜,而世上真实的事情,没有人认真解决。

你以为到了汉朝,这种崇拜虚妄长生和追求蝉翼薄纱的举动会减弱吗?

不,反而更甚。玉蝉不仅用于日常佩戴,还是帝王重要的葬玉,含在口中,象征灵魂不死,如蝉永恒。

而汉朝出土的纺织品,就有蝉翼纱,清凉飘逸。从此蝉翼纱成为高级通透的纱料,并来形容人的仙意和气质。

“纤丽细缨,轻配蝉翼。

尊曰元饰,贵为首服。”东汉末 · 徐干《冠赋 》

蝉和蝉翼还用于象征地位的帽子。

用精细的丝带编织的帽子,配上蝉翼一样的纱或者纱翅,被称为最华贵的帽子。

这是重大的场合,贵重的服饰。

当然这里象形和象征意义浓厚,象征大臣像蝉一样围绕太阳神一样的帝王。

不过崇尚神仙之术的汉朝,并没有江山永远,对于蝉那种神秘永生的崇拜,在汉晋之后渐渐消散了。

代而起之的是文人的审美。

汉末到唐朝之间,是极其动荡的几百年。

蝉,高栖息在夏天的树上,声音洪亮,却又看不出它弱肉强食,仿佛露水和树枝就能生活。它们站得高,望得远,薄翼飞扬。那些在动荡中的士子,领略到了时代带来的苦闷,自己的才华如同蝉声,寂寞响在荒芜的时代,不平则鸣,这蝉声代表了他们宣泄和苦闷。当然也饱含了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傲。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隋末唐初 虞世南《蝉  》

那树上的蝉,垂着翅膀,饮用着树叶间的露水,那嘹亮的声音,连续不断,从梧桐树上发出。

因为那蝉,站立在高处,所以声音自然传得远。

因为那蝉,声音洪亮,并非只是借风,让声音远扬。

这当然是比喻有卓越才能的人,高瞻远瞩,才华就是影响力。

那也是,蝉声起来的时候,任何声音都被掩盖,无论你觉得蝉声好不好听。

古谚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但是都比不上蝉声,具有夏季的统治地位。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唐 雍裕之《早蝉》

蝉声鸣叫的时候,是盛夏。听见蝉声,盛夏和溽暑到来,一年在夏季,也意味着一年过去一半了。

但是蝉声还代表着一种高升和统治地位。人家都已经各占高枝,而你却依然沦落困顿,是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比对,对于仕途失意的人更有一种心理的沮丧感。

夏天力听见蝉鸣,更有一种心理的压迫感吧。

为什么热闹的总是别人?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汎,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 · 李商隐《蝉》

李商隐的这首《蝉》,很有意思,每次读,都能读出新意思来。

比如这次,我就读出了他困于贫寒,又被夏天的蝉声扰得特别不耐烦那种沮丧。

蝉站在高树高枝上,终日饮用露水,想必这是因为高树上没有食物,所以蝉声特别苦噪。

而且这蝉声一早晨就叫唤,害的人睡眠不稳,而且更显得处境艰难。

李商隐就说,我自己做的是穷官,老家也回不去了。

你这一早上,就这么叫,是因为吃不饱吗?

你是一个蝉吃不饱,我是一家人都吃不饱。

你叫什么叫?!

有人说,李商隐喜欢蝉声,谁会喜欢那种噪音,在一早上饥肠辘辘的时候?

神经脆弱的人,其实是很不耐烦,这种热浪中的强大而持续的噪音的。

“密槐高柳覆华堂,满地薰风白昼长。

却怪蝉声惊客思,不容蝶梦到吾乡。明 · 于谦《闻蝉声》节录

这首诗倒真是写实。

这是盛夏,槐树枝叶茂密,柳树高挑浓密。房子就在绿荫下面,但是绝不清凉。

因为四处都是热风热浪,白天那么的漫长。

想中午睡个觉,回到梦里水乡,好躲避现实的炎热。

结果那蝉声一声声的叫唤,根本不容人安静休息。

蝉是盛夏之声,如果夏天没有蝉声是不可思议的,那是生态系统,出现了变化,不是好事。

蝉形的饰品,别有一种优美。

闺蜜佩戴的是青色的玉蝉,修长对称。倒也寓意步步高升,一鸣惊人。又或者寓意有了知心爱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5 阅读:405
评论列表
  • 2024-08-22 10:31

    不应少了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 2024-08-21 15:38

    第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