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季夏,六月维长夏

初衣胜雪 2024-07-07 13:10:33

六月古诗说长夏: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公历七月上旬,有小暑节气,通常对应农历的六月。从传统的季节划分来讲,农历六月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称为季夏。夏天给人的感受是高温炎热,这种自然气候给人身心会带来压力,倍觉漫长。而农历的六月,虽然是夏季的尾巴,但绝不代表夏热的结束和消减,反而是酷暑的开始,一直会延续到立秋之后的处暑结束。人们对夏的通常概念就是炎热,而农历的六月,通往的不是秋意的清凉,而是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反而觉得时间漫长而停滞,故而农历六月,单独有一个称谓,叫“长夏”,甚至将“长夏”专门作为一个季节。也就是在一些书中,一年不只有四季,而是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以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

先秦古籍《素问》中有 :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也就是在先秦,人们就有长夏这个概念。而“长夏”最容易患病。到了唐朝,明确确认了先秦的“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随着唐宋之后,文化普及,“长夏”屡见于诗词,成为六月的代名词。

也的确,在酷暑中,谁不会觉得夏日的漫长呢?

长夏既代表了六月,也代表了人们对盛夏的感觉,长日漫漫。

“江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

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 唐 · 杜甫《扬旗》节录

杜甫存诗中,多有长夏。这是杜甫在辗转漂泊之中,对于炎热夏天真实的感触,盛夏太长,人间苦楚多。在这首诗还有作者的说明”二年夏六月,成都尹严公置酒公堂,观骑士试新旗帜。”

可以知道,长夏在唐朝的文化圈,长夏就是六月的代词。

江上有盛夏的风雨,但是在公堂府邸中,却别有幽静和清凉。

这里举办宴席,招待宾客,宽阔清凉,大家也忘记了炎热,肃穆端庄。

“长夏无所为,客居课奴仆。

清晨饭其腹,持斧入白谷。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 唐 · 杜甫《课伐木》节录

夏季是森林草木最旺盛的时期。古代一直有着很多的禁山休伐的举措。比如皇家的封地山林,大的名山,是不可以砍伐树木的。对于某些靠山林生存的区域,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寒食禁火,实际就是在春夏之交,禁止入山砍伐,禁火,让草木得到休养。

但是民间建筑需要木材怎么办?也就是在六月盛夏,入山伐木。

不过这种砍伐,也很有节制,就是每个人一天只能砍伐四棵树,且能够用肩杠的方式下山,这证明这些树木都不算巨大,恰好给普通的民居使用。

而在这样的季节修建房屋,也有好处,就是土地湿润好开掘,人体轻快,饮食供应比较方便,能够省时省力。

杜甫说,这六月没有多少事,于是率领家里的奴仆,上山伐木。

早晨吃饱了饭,带着斧头进入山林,到了一处有很多树木的谷地,砍伐树木。

一个人只扛四根下山,到了中午就走出山林了。

“长夏幽居景不穷,花开芳砌翠成丛。

窗南高卧追凉际,时有微香逗晚风。” 北宋 · 晏殊《紫竹花》

农历六月,就进入暑天,古人称的三伏之入伏,为了避免高温和阳光对人的伤害,通常会讲究避暑。要求人尽量选择在树木多,阴凉透气的地方生活,避开暑气。

晏殊的这首紫竹花,并非是竹子开出的紫色花朵,而是一种类似紫罗兰的草本植物。

民间叫做紫叶梅的。其茎秆和叶子,类似竹子,花叶紫色,在盛夏和早秋开花。

在夏天一片蒸腾的绿色中,看到如此清新的紫色草本,和绿色的其他植物相照应,的确给人清新之感。

他说自己在有竹子的窗户下,睡觉,贪爱这竹林吹来的风,也吹来了紫竹花幽幽的香气。

那么竹子当然会开花。

一般竹子开花,一般是竹子生存超过了三十年,开始大面积枯萎前,会迅速开花,另外是如果土地持续干旱,也会引发竹子开花,不过基本竹子开花后,竹林就枯死了。

如果晏殊是看到真的竹子开花,只能说,这年的旱情超过想象。

但是从晏殊这首诗描述的整体环境来看,这里不缺水,且开花的紫竹,是低矮围绕道路的小草本,所以只能是草本紫竹梅一类的夏秋美花了。

“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

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

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

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北宋 · 司马光《和江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 》节录

长夏六月,是代表秋天的金潜伏的时期,而正是因为秋天要来,反而感觉特别的炎热。

我在公署值夜班,没有办法逃避这样如同蒸煮的闷热和烦恼。

将四面的窗户打开,还将墙壁上的灯吹灭。

但是穿着苎麻衣裳的我,觉得衣裳都是一种闷热的枷锁,那扇子顶个什么用?

我用泉水想洗沐凉快一下,结果水是热的,我去席子上,结果席子发烫,都不敢坐上去。

到处都没有风,只听到蚊子不断在耳边鸣叫。

这就是古代官员的办公环境,有钱也买不来凉快啊,倒是现在,家居和工作地方普遍安装了空调,隔绝了热浪。

司马光说,自己现在只想回到深山老林,不想当官。这固然是牢骚,但是也显示着农历六月是一年中,炎热难捱的时段。

“六月维长夏,炎热不可触。

车马断经过,卧痾适所欲。

欻作城北游,佛界映空谷。

方塘荷气清,层轩竹阴绿。

徐侯辨食事,意豁忘羁束。”宋 · 洪朋《陪师川纳凉大宁寺得绿字 》节录

这是和朋友前往山林避暑。

农历六月,就是书中所言的长夏,真是漫长而炎热的夏天啊,那种骄阳热浪,让人不敢直面接触。

路上都没有车马,都怕在这样的天气中暑了,而我还生者病,一听说去山里寺庙,我马上就喜出望外,立即出发。

我冒着太阳去往城市的北郊,终于感受到了山林山谷,就是佛教中的天堂啊。

你看这里,荷花塘散播着清凉芬芳,这里层叠的竹林,掩映着房屋。

我忽然感到身心的解脱啊,满眼翠色,吹来绿风,终于远离了可恶的炎热。

那么对抗炎热,在古代是依赖天然的山川森林,成为调节空气的巨大自然空调,但是生活在城市的普通人,是没有时间和财力去山林避暑的。

所以我很感恩生活在如此科技发达的当代,普通人就可以利用空调来对抗炎热的气候。

当然也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热望,让山川永有其美,让城市绿化更多。

长夏也提醒我们,这是最炎热的时段,注意防暑降温,安然度夏。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2 阅读: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