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拉松赛季的到来,“户外运动”、“跑步”、“马拉松”等关键词在小红书站内的搜索量、曝光量大增,大量跑步UGC内容在小红书上出现,记录日常跑步记录,分享从新手到专业跑者所需要的装备,讲解备赛需要的专业知识……
最近,纳食发现,在小红书上关于“马拉松补给水,娃哈哈和农夫山泉选哪个”的话题引起了一众热议,在讨论中大致有两种“声音”:一是大多数人选择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等纯净水,认为纯净水的含糖量和热量更低;另一观点认为,在运动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含糖饮料比如葡萄糖饮或者电解质产品,更能补充身体能量。背后反映了在疯狂控糖的当下,人们对含糖饮料的“恐惧”。
与此同时,微博话题#疯狂控糖到底对不对#也在持续走高,占据热搜榜第三,并受到了权威机构等转发。
(同城热搜榜)
(微博大V、权威机构转发)
在运动中,到底需要补充多少能量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来了解一下跑马拉松时身体是如何供能的。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氧代谢是马拉松最主要的供能方式,同时还混杂着少量的无氧代谢,两者的比例大概为98%和2%。一场马拉松大约需要消耗2400-3600kcal的能量。
由于马拉松是一项耐力、持久的运动,人身体存储的能量不足以覆盖全程的消耗。很多时候我们在比赛中出现身体疲劳、配速无法维持、甚至抽筋等状况大都是因为能量摄入不足导致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在比赛中及时补充身体消耗掉的能量,才能更顺畅地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
比赛过程中,水分、糖、电解质是身体最核心的需求。而运动中的消化系统是很弱的,那么应该选择高能量密度、碳水为主、易消化和吸收的能量补给,避免代谢和消化负担。因此,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专业饮料以及能量胶等,就成为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的必需品,他们不仅有助于维持低血糖稳定,还能通过对大脑的及时供能减轻或延缓中枢疲劳感,让大脑产生与奖赏有关的情绪和反应行为,从而提升运动表现。
在这其中,葡萄糖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单糖,能直接被人体快速吸收利用,补充人体缺失的能量,因此有不少运动爱好者常常使用它进行强而有力的快速能量补充。
通常情况下,当运动时间超过2个小时,每小时要摄入60-90g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时间来选择糖分摄入量。尤其是当长期在运动或户外场景时还需要持续补充糖分。葡萄糖最佳,因为葡萄糖是最小的糖分子,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在运动中提供能量。
“谈糖色变”下,专家建议理性看待控糖问题
在过去,提起糖,总能让人感到甜蜜快乐,身体中的多巴胺在跳舞,而如今,过量摄入糖分正成为“公共健康危机”,糖尿病等诸多疾病的年轻化,以及更直观反映在人脸上的发黄、长痘、加速衰老等危害,都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到了谈“糖”色变的地步。
在这股风潮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无糖产品,CBNData联合天猫食品发布的《天猫食品行业趋势分析报告》显示:随着健康饮食的意识不断被提高,追求无糖和低糖的消费者逐年变多,如在选购饮料、酸奶、糕点、饼干、零食,甚至巧克力等糖果的过程中,都执着选择“无糖”标签的产品。
另一方面,代糖产品同样在市场大行其道,但去年5月中旬,世卫组织的一篇有关代糖的研究报告《非糖甜味剂(NSS)指南》,在283项相关研究基础上得到了两条关键结论:使用代糖不会对减少成人或儿童的体脂产生任何长期益处;健康人群使用代糖对减少相关疾病发生风险作用不大,长期使用代糖还可能会产生潜在不良影响,例如增加成年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由此看,代糖产品不仅不会为人们带来想象中的健康,还会带来潜在的未知健康隐患。
那么,在有关“糖”被妖魔化的当下,消费者既想要“甜蜜”又想要健康的矛盾心理,该如何正确食用糖?
纳食独家采访了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葛建,他认为人们“谈糖色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他建议消费者对于糖分的关注不仅仅局限在对预包装食品饮料的关注,在餐厅、现制茶饮等方面的含糖量也要多一些关注。同时对市场上尤其是传统含糖饮料如可乐等品类,不能“一刀切”,因为他们对于为消费者带来欢愉的消费体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他也建议食品饮料厂商在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对配料表里的含糖量做一些标示。
,时长03:04
同时,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度地节制糖的摄入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有网友表示:“戒糖两个月,虽然痘痘好点了,皮肤白点了,但是因为低血糖突然晕倒了”;也有上大学的网友在了解抗糖知识后表示:“盲目抗糖真的只会害了你,想要健康抗糖的好用方法:控制饮食,限制糖类的过多摄入,可以减少摄入奶茶、蛋糕等高糖食品;但是低血糖的姐妹请不要盲目戒糖,可以用葡萄糖补充液补充人体”......
消费者如何正确食用糖?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强调“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不超过50g的情况下,喝一些含糖饮料或零食都是可以的,没必要“谈糖色变”,食物里面都含有糖。正如张葛建所说,对糖的关注不应仅仅局限在预包装食品饮料,其他食品的含糖量也要关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日常生活要如何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呢?
1.买零食看标签
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添加的糖却不少。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于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所以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这样的话,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揪出来。
2.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
无糖食物中创造甜味的是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味剂不是营养素,不会产生能量或能量很低,但摄入过多甜味剂也会加重身体负担。低糖食物,则要看看它有没有达到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100克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克)。
3.少喝奶茶等现制茶饮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公共卫生类型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曾做过一份调研,研究了上海122种市售现制奶茶中的营养成分。以每100g样本计,122种市售现制奶茶能量中位数为310kJ,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调研结果显示,从三分糖开始,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已经接近每日建议的摄入量25克。
最后纳食想说的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消费者在更为充足的物质水平条件支撑之下,“吃东西”这件事也在理所应当的变得越来越讲究。但当下“谈糖色变”是没有必要的,我们需要用一个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更不应该抛开摄入糖的剂量去谈问题。合理用糖,能量种类均衡,有节制地享受糖,同时拥有好心情、适当锻炼也是健康状态中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