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里,息肉的形成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的留滞现象,就像肌瘤、囊肿和结节一样,大多是痰瘀相互凝结在局部,既无法自行收缩变小,也难以自然消散。
中医在调理这类病症用药时,注重一收一散的原则。收,是要让息肉收敛变小;散,是要将其彻底消散化解。
我们身体之所以会出现各种瘀结,主要是因为体内的痰湿和瘀血聚集在一起,相互凝结而产生的。所以,要想消除息肉这类病症,关键在于祛除体内的痰湿,同时清除瘀血,从而改善身体易生息肉的体质,防止息肉复发。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对胆囊息肉有一定作用的方子。这个方子类似于济生乌梅丸的思路,主要由金钱草和海金沙两味药组成(这里以这两味药为例说明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思路,实际应用需辨证论治)。
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它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解毒消肿的功效,对于胆囊息肉来说,它可以帮助清理体内的湿热环境,减少痰湿的生成,从根源上遏制息肉的生长,类似于 “收” 的作用,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海金沙,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的功效,它可以和金钱草配合,进一步加强清理湿热、化痰湿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散息肉的作用,类似于 “散” 的作用。
两味药相互配伍,针对胆囊息肉的痰瘀凝结问题,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下面结合一个胆囊息肉的医案来进一步说明。我曾接诊过一位李先生,45 岁。他在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息肉大小约为 0.6×0.4cm。他平时经常感到右上腹隐痛,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加重,还伴有口苦、咽干、恶心等症状。观察他的舌头,舌质红,舌苔黄腻。综合判断,他属于肝胆湿热症。
对于李先生的情况,我开的方子是以金钱草和海金沙为基础,再加上茵陈、栀子、大黄、柴胡、郁金、赤芍、丹参等药物。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它可以加强整个方子清理湿热的功效;栀子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和茵陈配合,进一步清除体内的湿热;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瘀血和湿热积聚物;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作用,对于李先生的肝胆问题起到调节作用;
郁金能行气解郁、化瘀止痛,有助于消散瘀血和缓解疼痛;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和丹参一起,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丹参本身还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李先生服用这个方子一段时间后,右上腹隐痛的症状明显减轻,口苦、咽干、恶心等症状也有所缓解。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后,去医院复查,发现胆囊息肉的大小有所减小。看到治疗效果,李先生继续在原方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加减,坚持服用。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再次复查时,胆囊息肉已经消失。
很多人在体检发现有胆囊息肉等问题时,都会非常紧张。其实,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只要找准病因病机,进行对症治疗,是可以得到有效调理的。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能帮一个是一个。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