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蒋介石炸毁黄河堤坝,淹死多少日军?9年后故技重施被识破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02-15 01:38:2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以洪水代兵,阻止日军西进。

此次花园口决堤,给沿岸百姓造成深重灾难,成为蒋介石一生最大黑点之一。

无独有偶,九年后历史重演。

蒋介石企图故技重施,炸开江苏坝,淹死刘邓大军。

能让他两次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决堤黄河到底有多恐怖?

以水代兵

以水代兵,蒋介石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么个损招的?

其实,这并非他一时冲动,而是早有打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就建议蒋介石,用黄河水阻挡日军。

但自古以来,黄河决堤带来的是苍生劫难。

事关重大,蒋介石没有同意,却放心上了。

直到1938年4月,陈果夫也写信建议决堤阻敌。

当时,蒋介石的批复很有意思,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答应,写下又划去“随时可以决口反攻”的字样。

而真正使他下定决心的,是一个月后的战局。

徐州会战后,南北日军占领区连成一片。

中国军队主力撤到河南南部和安徽西北部。

趁着这个时机,日寇先锋部队第14师团,很快攻占了河南兰封等地。

该师团长就是臭名昭著的“土匪原”(土肥原贤二)——“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的策划者。

当时,薛岳调集十多个师,围攻第14师团。

可现实是,中国人多势众,战斗力却比日军差太多。

众人迟迟拿不下第14师团,还让第16师团趁机占领了空虚的商丘。

这第16师团恶名更甚,是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

而他们占领商丘后,无疑成了兰封中国军队侧背的一颗炸弹。

与此同时,日第10师团濑谷支队也在赶来兰封的路上。

这几支部队加起来已有10万人。

中国军队拼不过,只能不断向西撤退。

蒋介石就是这个时候做出了选择,决定用黄河水阻挡日军西进。

他在五月底,亲飞郑州督战,期间专门视察了一趟黄河堤坝,应该就是在选择决堤地点。

而且,当时中国还破译了日军的情报,得知敌人的主要目标在于中部重镇武汉。

要知道,只要日军占领河南,就能一路畅通无阻,大举南下攻下武汉。

日寇来势汹汹,而中国军队在经历淞沪会战与兰封战斗后,元气大伤。

这种情况下,死马也要当活马医了。

决堤黄河,让黄河水淹没追来的十万日军,黄河的泥沙也能迟滞日军的辎重部队,让其不敢发动大会战。

1938年6月1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决堤放水。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得到任务,又请示蒋介石,经批准后,才派人实施。

然而,少有人知道,其实一开始决堤的地点不是花园口,而是中牟县的赵口。

只是此处极为坚固,堤坝很高很厚,河水水量又较小。

两个团的人挖两天才挖出一道口子,炸药也只炸出一小缺口。

达不到满意效果,众人心急如焚,这才把目标转移到花园口的堤坝。

6月9日凌晨,挖掘完毕,6点,炸毁石基,9点,黄河水涌出缺口。

好巧不巧,这时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

水流把缺口越冲越大,花园口决堤,洪水倾泻而出。

与此同时,河水也从赵口的缺口奔突而出。

两股水流合在一起,形成蔓延三省的特大洪水。

不难想象,如此猛烈的场景,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是功是过

黄河决堤,首当其冲的就是第14师团。

滔滔江水冲击而来,大惊失色的日军也顾不得马匹、器械、物资,脑子里只有一个字:跑!

《土肥原秘录》中写道:“土肥原兵团有如袋中之鼠,无处躲避,束手无策,在万分苦难中度过了一月。”

比他们更惨的是,处在下游的第16师团,完全被洪水包围,一直到7月7日才从洪水和淤泥中走出来。

为了营救14、16师团,日军飞行兵团甚至停止了轰炸任务,只为给他们投空投补给。

洪水到底淹死了多少日军?

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数据,但陷入困境的日军被歼灭的数量是有报道的。

14师团,郑州以西的700人、新郑附近的一个骑兵支队被全歼;

16师团,尉氏县附近约2000人被全歼;

还有中牟及洧川的2000多日军被全部截击。

虽然战术上消灭的日军不算多,但从战略上看,洪水在迟滞日军西进以及进攻武汉方面发挥了作用。

黄河水流入淮河后,冲垮了日军正建造的淮河铁桥,引发了淮河泛滥。

下游一片汪洋,哪怕水退了也还有泥沙,沿途公路铁路全废。

如此一来,日军也就没法沿河南南下或沿淮河而上。

原本已经占领安徽寿县的日军,不得不退回合肥,进攻武汉的计划只能推迟。

而争取到的这段时间,足够中国军队布防,搬迁武汉工业设施去西南,形成隔黄河与敌对峙的中原抗战新格局。

此后,中国靠“黄泛阻敌”,直到1944年郑州失陷、黄河中下游沦陷。

不得不说,这一损招客观上对区域抗战大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黄河决堤带给中国人民的伤害更大更远。

水淹日军是秘密行动,国民党不会提前通知黄泛区的百姓搬迁,事先更没有做好防范。

花园口几十里外的白沙镇,在第一时间被冲成废墟,水深高达两米。

黄河水东流到达中牟县,中国军队也得移往高处躲避。

洪水到达尉氏,水面已宽达十余里,再向下游,更有几十里宽,沿途一片汪洋。

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百姓遭受灭顶之灾,损失极其惨重。

刚掘堤时,就有百余万民众受灾,数千人溺亡。

泛区形成后,豫皖苏三省 40多个县千余万人受灾,累计 89 万多人直接或间接死于灾害。

而黄河水夺淮入江,还造成相关的水系紊乱达 8 年之久,次生灾害连绵不断。

诚然,国民政府事后不是没有进行救灾,但成效都不大。

拨了 20 万元,也只救济了三十万人,还有上百万难民只能自生自灭。

而且,黄泛区又是灾区,又是战区,国民政府肯定是军事防御为主,救灾为辅。

善后体系只能用“崩溃”二字形容,很多灾民仅仅靠着樵割茅草为生。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甩锅,在掘堤前就已想好对外说法,即大堤遭日军轰炸。

这个言论一发表,既可诿过于人,又能争取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激发民众抗战热情。

总之,“黄泛阻敌”有它的作用,但该军事行为造成了极大灾难,付出了持续而高昂的代价。

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才开始堵花园口缺口。

1947年春,黄河才终于回归故道。

事实上,此举也是出于蒋介石的私心,因为他要故技重施,将江苏坝变成第二个花园口!

这是怎么一回事?

故技重施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没有立马堵花园口决口,而是到了第二年春才想起来这茬事。

因为他又动起了以水代兵的歪脑筋。

花园口以下的黄河故道,弃用多年,堤防大多都残破不堪,如果大水一冲,那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为此,蒋介石开始加班加点派人封堵花园口缺口。

好在我方对此早有预感,忙着抢修故道沿岸的大堤。

果不其然,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为了扭转战局,蒋介石再次不顾黄河两岸千百万人民,命刘汝明部破坏黄河江苏坝,将刘邓大军葬身水底。

1925年,鄄城苏泗庄段大堤决口,洪水直冲至苏北等地。

为了遏制这一惨剧发生,苏北修建了苏泗庄黄河险工 1- 10 号坝,简称“江苏坝”。

这段黄河,本身就是“地上河”,而且现在正是雨汛季节。

如果再人为决口,那么淹的不仅是鲁西南,苏北等地都将遭殃。

不过,要抢占并破坏江苏坝并不容易,刘邓大军的主力就守在鄄城附近。

如果国民党方面贸然行动,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刘汝明考虑再三,派出 3 架飞机一顿轰炸江苏坝。

殊不知,鄄城县早有预案,连夜动员上千人抢修,很快就稳住了堤坝险情。

“敌人第一次破坏江苏坝不成,很可能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们决不能让江苏坝变成第二个花园口!”

邓小平同志预见到蒋介石不会轻易放弃,下令黄河沿岸军民组织力量,日夜巡防,消灭一切进犯江苏坝之敌。

江苏坝争夺战就此展开。

1947年7月25日,刘汝明趁刘邓大军围攻整编 66师于羊山,鄄城空虚之际,派兵快速占领了鄄城,朝江苏坝而去。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是我军早就设好的“口袋”。

敌人被独立营战士无情打回了鄄城。

两天后,刘邓大军对羊山发起总攻。

蒋介石为救羊山,加催刘汝明扒开江苏坝。

这一次心急火燎的敌人和援军赶到半路,就在东、西杨楼遭到了我军奇袭,落荒而逃,再谋求反扑。

待刘邓大军全歼羊山之敌,回到江苏坝重兵护守,刘汝明才彻底死了心。

蒋介石的阴谋正式宣告破产。

后记

历史证明,在蒋介石的决策里,不止国防,很多东西都永远凌驾于民生。

他脱离民众、轻视人民的力量,那么他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被历史抛弃。

参考资料

王自军.1938,国民政府与黄河决堤之灾[J].同舟共进,2016,(10):67-70.DOI:10.19417/j.cnki.tzgj.2016.10.016.

王贞勤.鲜为人知的国共江苏坝争夺战[J].云南档案,2016,(06):38-42.DOI:10.14074/j.cnki.yunnan.archives.2016.06.022.

鲍梦隐.阻敌与救灾:黄河掘堤之后国民政府的应对[J].抗日战争研究,2021,(04):77-93+160.

1 阅读:189

世界名人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