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端平年间,家居浙江东部的张忠父和罗仁卿是一对关系和睦的邻居。有趣的是,两家的妻子同日生产,张家生的是儿子,取名幼谦;罗家生的女儿,取名惜惜。
由于两家关系亲密,所以张幼谦和罗惜惜从小就吃喝玩乐在一起,从来不分彼此。到了读书的年龄,罗家又将女儿寄学于张家,张幼谦和罗惜惜更是形影不离。而两个孩子又特别地投缘,从不拌嘴争斗,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村里的人都十分喜欢这一对同日生的娃娃,常有人跟他们开玩笑说:“既然是同一天出生,何不结为夫妻?”
张幼谦和罗惜惜本来就相互喜欢,又见许多的大人都说他们应该结为夫妻,自己也就更觉得应该如此,于是便私下秘密发誓,此生一定结为夫妻,白头到老,绝不另找他人。而两家的大人却对这一对小不点的情感变化根本就浑然不知,为此使这一幕同日生的喜剧多了些曲折的内容。
光阴似箭,张幼谦和罗惜惜一晃就到了十多岁的年龄,男女之间的那种神秘冲动也开始在他们身上逐渐发生着作用。有一天,两个情侣偷偷地跑到房后的石榴树下,一阵亲密地接吻、抚摸之后,两个人终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一种极度的亢奋而又混杂着些胆怯的状态下偷食了人间禁果。
次年,罗惜惜因远迁他乡而与张幼谦分别,两个人也因此而陷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折磨之中。
一日,难以忍受相思之苦的张幼谦给他的心上人写了一阕词,词牌曰《一剪梅》。词里深情回忆起他们二人以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并将自己对罗惜惜的相思和对未来的愿望一点也不掩饰地全写在了词里。词曰:
同年同月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罗惜惜接到张幼谦的词,心中的喜悦自然是不用言说。她躲进闺房之中,将其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希望以此来稀释心中的相思之苦。
罗惜惜没有给张幼谦填词回复,而是托人带给他金钱十枚,相思子一枚,以此来表达她对张幼谦的忠贞和思念。
为了能和罗惜惜走到一起,张幼谦终于向父母讲述了他同罗惜惜的“地下”恋情。张的父母本来就非常喜欢罗惜惜这个在他们身边长大的女孩,现在又知道自己的儿子早就与她暗中约会,自然是十分高兴,于是便带上聘礼到罗家提亲。
也许真的是好事多磨,按说张罗二家原本关系亲密,而两个小孩又是青梅竹马,相互爱慕,结成秦晋之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没有想到罗惜惜的父亲罗仁卿竟然嫌贫爱富,认为张家太穷,拒绝了这门亲事,而接受了当地一个姓辛的富豪的提亲。
对于张幼谦来说,罗仁卿的决定无疑是犹如五雷轰项,在极度的痛苦之中,他提笔给罗惜惜填了一阕《长相思》: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词成,张幼谦让一个关系密切的老太太偷偷地送给了罗惜惜。
同样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罗惜惜读到张幼谦的词后,更是觉得一肚子的委屈。她向送词的老太太说道:“接受富人的聘礼是父母的意思,不要把账算在了我的头上。您回去后请转告张幼谦,我只等与他的结合,即便是与他一道去死,也不愿意与他人共生!"
为了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心迹和决心,罗惜惜写了一首《卜算子》的词让老太太带给张幼谦。词曰: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
当老太太将罗惜惜的话和词转给张幼谦时,幼谦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而对罗惜惜的思念也因此变得更加强烈。
俗话说:“色胆大如天”,此时的张幼谦也顾不得什么礼法规矩,乘着夜色,张幼谦奔至罗惜惜的住处,翻墙而人,一把将心上人搂在了怀中。
从此之后,翻墙入室与罗惜惜幽会便成了张幼谦的常事。而时间一久,罗家也就逐渐地有了些察觉,于是便加紧了对女儿的管制和防备。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正当张幼谦又一次翻墙而人时,守候已久的罗家人将其抓了个正着。而为了彻底断绝罗、张两家的关系,罗惜惜的父母全不顾从前的情谊,将张幼谦五花大绑送到了官府。
张家闻讯,急忙跑到官府为儿子申辩,并将罗家嫌贫爱富的事抖了出来。
幸运的是张幼谦和罗惜惜遇到了一个明白的官老爷,此人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判罗家理亏,令其退掉辛家的聘礼而让罗惜惜嫁给张幼谦。
一对同日出生的“鸳鸯”,经过他们艰辛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完满美好的结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