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赵亦军,每天刺绣8小时,17年绣出一幅巨著,价值上千万

沐语纪文史 2024-07-05 07:25:06

文|瓜田李的猹

编辑|沐语纪史

“把坚持当成习惯。”

简单的一句话,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

在杭州有这样一位老人,78岁的他,坚持刺绣64年,还因刺绣走了一遭鬼门关。

皆因每天一动不动地刺绣,正值壮年的他患上胆囊炎、重症胰腺炎,连开8刀,胰腺切除、胆囊切除,大肠切除,医生说他只有5%的几率存活。

但在收到“死亡通知书”后,他选择继续坐着,每天刺绣8小时,透支生命去完成未完成的刺绣。

他深知杭绣传承之苦,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最终历经17年,在白发苍苍的年龄,他绣出了价值千万的旷世巨作,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杭绣”之美。

耄耋老人呕心沥血为刺绣

杭州师范大学,一个十来平米的工作室中,一位老人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在刺绣。

他就是杭绣传承人赵亦军,78岁高龄,赵老穿针引线依旧毫不拖沓,一根线他最多能劈成64股,尽显深厚的刺绣功底。

赵老掌握的刺绣名为“杭绣”,也叫宫廷绣,起源于吴越,兴盛于南宋。

和一般的女工刺绣不同,宫廷杭绣是清一色的男工,他们绣出的作品柔中带刚,气势恢宏,有皇家气派。

久而久之,杭绣就留下了只收男工不收女工、只传儿子不传女儿的规矩。

赵亦军老人,就是宫廷杭绣最后的守护者,14岁入行,坚持刺绣64年,每天8小时飞针走线,终成一代大师。

他曾用17年的时间,绣出了一幅惊世巨作,获得浙江美术博览会特等奖,被专家估值千万。

然而,赵亦军老人却一口拒绝出售,只有他明白,自己背后付出的汗水,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在刺绣这条路上,在这幅名为《观经图》的作品上,赵亦军曾面临过生与死的考验。

那是1994年,赵亦军49岁,正值壮年,体重130多斤,他决心用自己毕生所学,创造出一幅足以传世的杭绣巨著。

从第一针开始,赵亦军就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揣摩方可下针,每天他工作的时间都要超过八小时。

晚上,他还要熬夜修改设计图,研究作品背后的故事。

画稿、配色、上绷、描稿、劈丝、盘金、盘银,每道工序他都绷紧精神,做到完美。

就是这样呕心沥血的状态下,赵亦军倒下了,一场大病突如其来袭向他。

由于过度劳累,他胆囊炎发作,衍生为坏死性重症胰腺炎,开了8次刀,切除了大部分坏死器官,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最危急的时刻,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告知他只有5%的几率活下来。

按理说,大难不死的赵亦军,即便再热爱刺绣,也该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

但谁也没想到,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后,他依旧心系手中的绣花针。

因为病痛,赵亦军整个人形销骨立,一度不能坐下,他就拿个棉垫放在凳子上,每天在绣架前一坐就是8个小时,坚守着刺绣艺术。

春去秋来,从第一针开始,到收官装裱,整整过了17年的时间。

可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将刺绣看的比生命还要重的老人,入行刺绣却是“阴差阳错”。

阴差阳错入行刺绣

上世纪40年代,赵亦军出生在杭州一个贫苦家庭,上完小学后,家里实在拿不出继续读书的钱,赵亦军只能辍学回家。

年仅13岁的他,开始在杭州街头找工作谋生,可年龄太小,他四处碰壁,而且赵亦军内心抗拒工作,他渴望读书。

就这样过了一年,赵亦军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杭州手工业局创办了“杭州工艺美术学校”。

这所学校考虑到家境贫寒的孩子,允许他们半工半读。

这对赵亦军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而且他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正在外面找工作的他,立刻去报了名。

选专业时,赵亦军发现没有画画,于是就填报了稍微感兴趣的木雕。

当时报名的孩子很多,赵亦军害怕木雕专业录不上自己,就随便在第二志愿填了一个“刺绣”。

但他万万没想到,那时杭州正在大力推展刺绣,所以这个学校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报了刺绣的学生,一定会被录取到刺绣班。

就这样,赵亦军和刺绣的缘分开始了。

当时在班上有三十多位学生,算上赵亦军,男生也只有6名,他们的老师则是大名鼎鼎的“神针”张金发,当时宫廷杭绣的唯一传承人。

张金发十分严格,对于差劲的作品,会直接用剪刀绞掉,要求重绣。

而且杭绣十分繁琐,技巧复杂,包括平绣、乱针绣、叠绣等50多种技法,很多人因学不会中途推出了。

赵亦军却一门心思扑在上面,即便绣针扎得手上满是伤口,他也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他成了班里最后留下来的学生,也成了张金发唯一的弟子。

虽然刚开始学刺绣是巧合,但最后赵亦军却彻底爱上了刺绣,这个少年,一步步成长为宫廷杭绣的抗鼎之人。

一生刺绣,心系传承

“我这一生,不愿和别人比什么,只想安安静静地绣好自己的作品。”

赵亦军跟随老师张金发,学习了完整的宫廷杭绣,师徒俩还共同完成了作品《释迦牟尼》。

信息来源:中新网,链接已附文末

之后,张金发去世,赵亦军成了宫廷杭绣的唯一传人,以前有师傅顶在前面,现在只有靠自己。

赵亦军感觉肩上多了传承的担子,所以他一直想绣出一幅足以传世的作品。

1994年,他开始绣《观经图》,期间因过度劳累,生了一场大病,指尖都没有了知觉。

可病好后,他感叹自己和杭绣有缘,什么都拿不起,唯独能拿起绣花针。

于是他坚持在工作室刺绣8小时,将所有时间都交给了刺绣,谢绝不必要的人情往来,婉拒工美展的邀请。

作为宫廷杭绣的独苗,赵亦军心中充满危机感和紧迫感,他不想浪费每一分钟。

终于,17年的时间,他完成了一幅震惊世人的杭绣作品,全图高184厘米,宽167厘米,而且还是正反双面绣。

正面含有532个人物,画面是佛祖讲解经文,众生听经的恢弘场面,背面则绣了7221个字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

整幅作品耗时八年,时间跨度17年,而且作品的内容、针法之宏大,在杭绣上绝无仅有。

作品毫无意外获得了特等奖,还被专家争相传颂,估值上千万,有收藏家也联系赵亦军购买。

信息来源:中新网,链接已附文末

但赵亦军拒绝了,他很多作品都不卖,只为保存下来,作为杭绣传承资料。

一根绣花针,穿越了半个世纪,绣满了壮丽河山,但却苦苦找不到传人,这是赵亦军最担心的事。

他的一辈子献给了杭绣,但在他之后,由谁来接替他,继续将这条古老的路走下去?

幸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杭绣被更多人熟知,赵亦军也收了自己的一个女弟子。

他摒弃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只为杭绣传承,赵老无愧于一代杭绣大家。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来源:

1.中新网:《宫廷杭绣最后的守护者:一根线劈64股一幅画绣8年》,2019-07-04

2.北晚在线:《他深知杭绣传承之苦,自己却坚持60年》,2020-01-17

3.新周刊:《我从传统手艺人那里听到的一百种故事》,2020-01-09

4.中新网:《宫廷杭绣惟一传人赵亦军:71岁56年问心无愧》,2016-08-10

0 阅读:3

沐语纪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