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前言:
毛主席为什么怒批田家英?他为何因一群农民的来信而彻夜难眠?
伟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究竟有多关心?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感受毛主席坚持群众路线、心系人民福祉的动人故事。
田家英因一封工人来信受责1951年的夏天,正值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位于北京石景山的一家发电厂,工人们辛勤劳作,为祖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低微的工资、上涨的物价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面对不断攀升的米面油价格,工人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位热心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中央能出台政策,给工人们加加工资,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这位干部相信,只要毛主席知道了工人的疾苦,一定会采取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满怀憧憬的他,提笔写下了这封承载着工人期盼的信件。
信件送到中南海后,却在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手中停留了下来。也许是因为公务繁忙,也许是一时疏忽,田家英并未及时将这封反映工人疾苦的信呈交给毛主席。
日复一日,周复一周,石景山的工人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却只有涨价的声音,加薪的消息杳无音讯。
他们不明白,给毛主席写信反映情况,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回应?是信件丢失在茫茫人海中?还是他们的呼声尚未传达到毛主席耳中?
时间匆匆流逝,林伯渠同志来到石景山发电厂视察工作。在与工人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反映困难,却迟迟未收到回音。
林伯渠心中警觉,回到中南海后立即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一情况。他语重心长地对毛主席说:“主席啊,咱们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冷暖安危,就是我们党的冷暖安危。石景山工人的来信,饱含着对党的信任和期盼。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啊。"
得知此事的毛主席勃然大怒,他严厉批评田家英:"你的工作就是向我反映工人、农民的情况。
这么重要的信,你压了这么久都不送给我,这是对工人的感情问题,是立场问题。
工人的疾苦,是党最大的问题,怎么能掉以轻心呢?你是不是不想干了,不想干了你就打报告,我再找人......"毛主席的语气严厉中透着失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秘书,田家英没有站稳人民立场,没有树牢宗旨意识,这是何等的失职啊。
面对毛主席的斥责,田家英内心煎熬。他找到一位同事,借酒浇愁,倾诉委屈:“我工作这么忙,主席也不体谅我,就因为这么一件事,批评得这么严厉。"酒杯斟满了又空,田家英越喝越沮丧。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冤枉,觉得毛主席的批评太不近人情。
但同事却泼了他一头醒酒汤:“老田啊,你想想,主席批评你,是出于对你的爱护啊。他是在提醒你,要多为工农着想,要时刻警惕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啊。
这个责任,不仅是你一个人的,我们每个同志都有责任。你别灰心,赶紧向全体同志传达主席的批评,以此为镜,引以为戒。"
同事的一席话,让田家英豁然开朗。是啊,毛主席的批评是爱护,是警示,是希望自己能成长进步。而自己却只看到委屈,没有看到教诲,实在是愧对主席的培养和期望啊。
田家英酒醒之后,内心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竟然伤害了工人阶级的感情。他连声向同事说:“你说得对,主席的批评是对的。是我站的位置不对,是我没有时刻想着工人农民。我这就去向主席认错,向全体同志检讨。"
田家英随即给毛主席写下深刻检讨,表明自己的错误,表达了改正的决心。他在检讨中写道:“主席的教诲,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猛醒过来。我没有时刻把工人阶级放在心上,没有及时向主席反映他们的疾苦。
这不仅是工作上的失误,更是感情上的疏离。我一定要以此为鉴,时刻站稳人民立场,倾听群众心声,当好党和人民的勤务员。请主席放心,我一定改正错误,挑起工作重担,不辜负主席和人民的期望。"
此后,他对工农来信更加重视,时刻警醒自己要站稳人民立场,倾听群众心声。
一纸诏书,千钧重。毛主席对工人来信高度关注,很快便亲笔复信,表扬那位干部关心工人疾苦的责任心,并表示中央将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毛主席在信中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基础,是新中国的脊梁。
他们的冷暖安危,就是国家和政党的冷暖安危。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工人阶级的利益放在首位。
中央一定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共享革命胜利的果实。"
血吸虫病困扰农民,毛主席彻夜难眠20世纪50年代初,江苏、江西等地的农民还面临着另一个致命的困扰——血吸虫病。
这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在农村肆虐,传播迅速,危害极大。它主要侵袭人体肝脏和肠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当时,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极为落后,防治手段匮乏,血吸虫病犹如一只看不见的魔鬼,在广大农村地区收割着生命。
农民们刚刚从旧社会的苦难中翻身,却又陷入疾病的折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却束手无策。
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让很多人甚至产生了绝望的念头。农民们在来信中向毛主席诉说:“主席啊,党领导我们分了土地,翻了身,可是血吸虫还是要我们的命。我们刚尝到了自由的滋味,难道就要这样失去生命吗?我们该怎么办啊......"
字里行间,毛主席看到了农民们的绝望和无助。一些血吸虫病患者的照片,更是让他心疼不已。
毛主席当即批示,要求各级政府深入调查,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卫生部接到毛主席指示后,立即派出最精干的医疗队伍,深入疫区,开展调查研究。
医生们走村串户,逐一排查病患,详细记录他们的病情和需求。他们一边救治病人,一边总结经验,寻找防治良方。毛主席还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要经常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表达他对农民健康的关切之情。
有一次,毛主席听说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民的感染率有所下降,高兴得合不拢嘴。
攻坚克难终战胜,主席欣喜赋新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努力,1958年,血吸虫病在我国基本得到控制。
当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喜讯。这个消息让毛主席兴奋不已,
他一宿未能成眠,脑海中浮现的全是人民群众重获健康的幸福场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缕晨曦透过窗棂,洒在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神清气爽地坐在桌前,提起笔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作
《七律二首·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诗人用瘟神这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血吸虫这个可怕的病魔。它肆虐万里,吞噬生灵,令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村庄萧条冷清。
但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的努力下,这个作恶多端的瘟神终于被驱逐出了神州大地。诗的最后一句“一样悲欢逐逝波",蕴含着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感同身受,对人民获得新生的由衷喜悦。
倾听百姓心声,心系万家忧乐毛主席关心群众疾苦的事例还有很多。他在各地考察工作时,总是抽出时间与农民、教师、演艺人员等各界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一个村庄的水利设施损毁了,一所学校的房顶漏雨了,一个戏剧团的演员生活困难了,只要群众有困难,毛主席总会及时关注,千方百计地给予帮助。
他殷切地叮嘱身边工作人员,若收到群众来信,一定要直接交给他本人拆阅。
这些信件在他看来,不仅仅是一封封普通的信,而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期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一次,著名越剧演员红线女在信中向毛主席反映,她在某地演出时发现物价飞涨,烟酒价格都水涨船高。“主席啊,我是一个普通的演员,生活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那些工薪阶层和贫苦百姓呢?"朴实的话语,让毛主席深感物价上涨之痛。
他在一次会议上突然问起物价问题,在场的人都不明就里,更不知道他是如何掌握这些民生细节的。其实,毛主席的情报来源,正是群众的来信。
他通过这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体察民情民意,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症结,并及时采取有效举措。
比如,他号召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些英明决策的背后,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智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毛主席的一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关心人民疾苦的故事,至今仍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