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讲透《孙子兵法》77: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还要命吗?

长睫毛郭 2024-03-08 11:56:39

06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还要命吗?

原文:

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

国君的有些命令,可以不听。

将帅懂得根据情况灵活变通,才真知道用兵之道,不懂得变通,虽然知道地形,也不能怎么用兵有利。带兵之人不懂得变通,虽然知道五种有利情况,也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

郭嘉讲解:

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句名言,但更像是事后国君责问时候的挡箭牌:

当时情况十分的特殊,您的指示不符合前线的战况,军情又十万火急,确实来不及给您解释汇报了,所以我才自作主张。

如果你作为前线将领,也有这样的想法,咱们当然可以理解了,但理解归理解,该付出的代价一点也少不了。

咱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国君可以不懂军事,但将军不能不懂政治,不然轻则有牢狱之灾,重则可能一命呜呼。

为啥呢?贾林注解说,只要有利于社稷,可以独断专行。但是他没说,同时你也要下定牺牲自己的决心。

国家利益和国君利益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独断专行的权力,只能属于国君,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力。你独断了,潜台词就是你这位将军心怀鬼胎,何况是在军事这么个敏感的领域自行其是。

疑神疑鬼是君主们的本能,他要保住他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不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人有着天然的警觉,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是不安定的因素。凡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一次不听就有第二次不听,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咱们前面讲过一个案例,赵充国,汉宣帝派他去平定西羌之乱。他是甘肃人,西羌在那一带活动,也算是一次老家保卫战了。

打着打着,赵充国发现西羌叛乱这事比想象的复杂,甘肃那一带的小部落是联盟,西羌是这个联盟的盟主。

发现这个情况后,赵充国给汉宣帝和朝廷汇报情况,建议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而不是一刀切地赶尽杀绝。

汉宣帝很鸡贼,他不表态,而是召集群臣讨论赵将军的奏章,然后把群臣的意见发给前线的赵充国,这一来二去,几个回合,几个月就这么过去了,讨论的内容包括军事策略、政治政策等等。一开始,朝廷那些各级文官反对赵充国的有十之六七,后来变成十之五六,最后才基本没反对的声音了,汉宣帝也同意按照赵将军的方略执行。

毛主席读《资治通鉴》读到这个地方,做了一个批注,说赵充国敢于坚持真理,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当然是这样,可如果从“君命有所不受”的角度来解读,咱们得说,赵充国这人懂政治,更懂得怎么利用政治规则实现自己的意图。

王翦伐楚,出发前给秦始皇要房子要地,而且还给儿子要官做,给秦始皇的理由是,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个升官发财嘛,同时也能给子孙们一点保障。

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他知道王将军这是在表忠心呢,他很清楚自己一家老小已经被特殊照顾的处境。

外族捣乱或者入侵和将领造反,对一个国君威胁哪个更大,这个得分情况,但拥兵自重这个隐患早晚要消除,杯酒释兵权是个案,普遍情况还是鸟尽弓藏的。

所以”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还要命不要了?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这个长句,对前面的各种情况做了总结。

其中,“五利”和”九变“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上述情况:“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也包括“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总之,君命必受,这一点不能变通。在接受前可以据理力争,可以玩玩文字游戏,但一定得听指挥,其他情况可以变通。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也请点击关注“长睫毛郭嘉”,持续更新,多谢阅读!

0 阅读:8

长睫毛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