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作品,由于读者的年龄性别、人生经历等诸多不同,都会引发不同的感悟。实际上,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读同一部作品,感受也是不同的。
就拿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鸿篇巨著,但却是能引发我感悟最多的一部作品。
上学时候讲到《项链》,大家都在批判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关于这一点,莫泊桑小说里也是写得很直白:
而且她没有像样的服装,没有珠宝首饰,什么都没有。可是她偏偏只欢喜这一套,觉得自己是为了这一套而生的。她早就指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能够被人羡慕,能够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
玛蒂尔德长得花容月貌,可惜出身平凡,嫁了一个小职员。为此,她懊恼万分,一直都幻想着自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与达官贵人谈笑风生。后来丈夫为她拿到一张上流社会晚会的入场券,玛蒂尔德却抱怨自己没有漂亮衣服和首饰搭配。后来,丈夫拿出自己积攒良久的四百法郎为她买了礼服,她又找一个有钱朋友借了一套钻石项链,终于如愿在晚会上大出风头。
然而,倒霉的玛蒂尔德兴奋过头,居然把项链弄丢了。她为了不在朋友面前跌份,搭上了丈夫所有的遗产一万八千法郎,然后又四处借债,甚至不惜高利贷,最终花三万六千法郎买下了一串相似的项链,还给了朋友。
然后夫妻两人辞掉了女佣,玛蒂尔德也不得不去承担所有家务事,丈夫拼命赚钱,历时十年,玛蒂尔德两口子终于将本息还清,而玛蒂尔德也从明艳少妇变成了糟老婆子。就在最后,戏剧性一幕出现了,玛蒂尔德与朋友再相遇,这才知道原来朋友那串项链是假的,最多只值五百法郎。到这,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关于这些,老师的解读是玛蒂尔德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付出了十年青春,而且最后才知道是白忙活一场,虚荣心真要不得。当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玛蒂尔德遭受的磨难完全是咎由自取。
等到过几年再看《项链》,感觉就不一样了。那时候觉得玛蒂尔德太傻了,为什么东西丢了不直接告诉朋友呢?直接告诉朋友的话,她也就不用辛苦十年了,而且或许会因为这事,从此以后不再虚荣,不再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后生活会更好。就算项链是真的,或许价值用不了那么多呢,也许只要一万块,或者是两万块,那么他们也不用负债那么多,过得那么辛苦了。
上了大学以后,在对玛蒂尔德鄙视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同情和佩服来。玛蒂尔德固然虚荣,可是作为一个漂亮的女人,向往美好生活有错吗?
玛蒂尔德虽然出身平凡,但是她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力。虽然玛蒂尔德喜欢不切实际幻想,但是她做人方面是没问题的,不因为自己贫穷就去占人便宜。在知道自己搞丢朋友项链时,她没有哭穷没有撒泼,甚至都没有告诉朋友,而是直接自己买了一条相似的换上。在给朋友替换的时候她从来没想过以次充好,或者拿条假的糊弄过去,而是倾其所有和自己一家的十年光阴,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佩服吗。
等到走向社会,再看《项链》时,对玛蒂尔德的丈夫开始佩服起来。玛蒂尔德丈夫绝对是模范丈夫,尽管平日里玛蒂尔德时时抱怨,但是丈夫却不以为意,十分开朗知足,晚餐有一锅肉汤就十分高兴了。知道自己妻子向往上流社会,千方百计弄来上流社会晚会的门票。当妻子抱怨没有合适衣服时,他拿出自己准备买猎枪的钱给她置办礼服。
看得出来玛蒂尔德丈夫很爱她,最难能可贵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以后,他没有打骂玛蒂尔德,甚至抱怨都没有,而是拿出自己所有的财产为妻子买单,最后钱还是不够,他四处举债,不惜高利贷,然后就一直陪在妻子身边,辛辛苦苦工作十年,终于把债务还上。为了玛蒂尔德,他可以说是赌上了整个人生。现实中固然有可以辛苦劳动努力赚钱养家的丈夫,但是像玛蒂尔德丈夫这样不抱怨不放弃,愿意为玛蒂尔德巨大失误买单的丈夫还真是少见,可谓是十佳模范丈夫。
再到后来看《项链》,想到最多的居然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话。玛蒂尔德自认为弄丢了朋友的名贵钻石项链,他们全家举债买下一条相似的还给朋友,对朋友来说,她没有亏欠丝毫。而为了买下项链,她的丈夫到处借钱,从朋友亲戚到高利贷,最后花了十年时间,夫妻二人还上了所有欠款,包括高利贷利滚利产生的巨额利息,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行为啊,可以看看原文怎么描述的:
十年以后,他们把债务全部还清了,分文不差,联通高利贷的利息,以及利滚利的巨额利息。
相比于玛蒂尔德夫妇,在今天,欠债不还好像成了天经地义,有无数人都抱怨过被人欠债不还的经历,还有很多人迷恋网贷。记得不久前看一个视频,视频内容介绍银行合法催还贷款的,结果底下评论一片大骂,还有很多人说什么谁要找他要债他就砍谁。总而言之,欠债的一个个都成了大爷,似乎借来的钱就是自己赚的,压根就不考虑欠不欠的问题。在很多的情况下,他们跟这个十九世纪的法国小妇人比起来,简直差太远了。
或许这就是优秀的作品,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得不说,莫泊桑写小说刻画人性方面确实很厉害,有时间的话可以读一读莫泊桑的作品,不管是短篇还是中长篇,文学性和思想性都是堪称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