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患者被家人带到我这看病。
我见他头发半白,身体瘦弱,被家里人搀扶着,还以为有六七十岁了,结果一看病历,人家才43岁。
家属说他最近3个月一直不太好,没力气,心慌,白天看着没精神,晚上总也睡不好。
一家人心惊胆战,24小时轮流看顾,生怕他力乏腿软,一个不小心摔着了。来找我之前还特意去给他做了检查,显示是心肌缺血。
我仔细询问了他的情况,见他舌头暗红,还有瘀斑,舌苔又薄又白,脉搏跳动的也很艰涩不畅。
综合看下来,他这是气虚加血瘀。
从中医角度看,心肌缺血,缺的就是气和血。无论是劳累过度、暴饮暴食,还是情绪波动、寒冷刺激大,都可能造成气和血的不足。
血是气的载体,气是血运行的动力。
没有气的推动,血的运行就不会通畅,会形成血瘀堵塞运行通道;没有血的滋养,气的生成就没有了物质基础,会反过来加重气虚。二者相互影响,缺了哪个都不行。
而当血瘀堵滞在心脉中,就会导致气血对心脏的供应不足,造成心肌缺血。
这种情况就要把气补足,散去血瘀,让气血运行变顺畅。
于是我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开方,给他补气活血、疏通经络。
开方如下: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山楂、太子参、柏子仁、夜交藤、甘草。
黄芪、太子参,用来补气;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山楂,用来活血散瘀,疏通经络;
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改善睡眠问题;
甘草,调和诸药,让它们通力合作,温和地发挥功效。
补阳还五汤本来就是治疗气虚血瘀的经典方,用来补气、活血、通络。
我用它加减化裁,增强了活血化瘀的药效,同时加入柏子仁和夜交藤,起到安定心神的作用。
诸药共用,补气活血、化瘀通络、养心安神,把问题给解决了。
患者吃了7剂来复诊,告诉我心慌好多了,身体也有力气了,晚上睡觉变得安稳许多,不会大半夜醒三五次了,他感觉自己在慢慢变好。
我听了同样为他感到高兴,于是增减用量,继续治疗。
半个月后,他一个人过来复诊,告诉我身体舒服多了,基本上没有什么不适,睡眠质量比他病之前都好,现在能一觉睡到天亮。
我看他基本恢复了正常,开了五付巩固加强,彻底好了。
结果他吃完还不放心,又跑过来问我能不能再开点,他想当保健药吃一段时间。
我跟他确认,发现他已经好全,只是前段时间病的太狠,有点吓到了,担心自己停了药会不会复发。
心肌缺血确实是个容易复发的病,但是没有病好了还要吃药的道理,只要他能保持良好作息,吃饭规律,保证运动量,就不用担心复发的问题。
况且吃药就要花钱,很没有必要,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考虑到他大病一场,确实受了大罪,同时为了安他的心,我教给了他一个按摩手法,按揉“心包经”。
从中指尖开始,一路往上按揉劳宫、大陵、内关、间使、郄门、曲泽、天泉、天池穴,也可以用手拍打,都有刺激穴位的功效。
尤其是劳宫穴和内关穴,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防止心绞痛。
这个手法大家都能用,如果有读者觉得自己心脏不好,或者想要预防心脏出问题,不妨每天按一按,只要睡前3分钟就够了。
我和患者的症状差不多,不过没有头发半白,也不用人搀扶,就是觉得气短乏力,提不起精神,心慌,心悸,第一次去医院做心电图说有点轻微心供血不足,换第二间医院做心电图说心律不齐,到第三间医院心电图显示正常,看中医说是气虚血瘀,心悸。到市大医院检查说是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目前就是觉得气虚乏力,提不起精神,心慌,不舒服,我也想买点还阳补五汤试试
好人一生平安